发布时间:2015-05-19 15:18 原文链接: 北大博导乳腺癌成果连发两著名期刊

  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乳腺癌中心的解云涛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乳腺癌个体化治疗分子标志物的研究,研究乳腺癌的预后指标、乳腺癌术前辅助治疗疗效的预测指标;以及家族性和早发性乳腺癌易感基因的筛查及胚系突变的检测。近期,他带领的研究小组,连续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PLOS Genetics》和《Clinical Cancer Research》发表两项重要研究成果。

  目前,约有80%的家族性乳腺癌患者的遗传原因尚不明确。五月六日,解云涛教授与与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楼慧强教授,在国际著名遗传学期刊《PLOS Genetics》发表一项重要研究成果,他们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解析了家族性乳腺癌的遗传原因。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在448名BRCA阴性家族性乳腺癌患者中,有9人携带RECQL基因的致病突变,而1588个对照组中仅有一人携带该突变。因此这项研究首次报道,RECQL是一个潜在的乳腺癌易感基因,RECQL基因的胚系突变,与乳腺癌易感性相关。延伸阅读:北大博导PLOS测序发现乳腺癌易感基因。

  据报道,乳腺癌中PIK3CA基因的突变率约为8%至40%,且该基因突变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相关。然而,PIK3CA基因突变与原发性乳腺癌患者对新辅助化疗的反应之间的关系,尚未完全阐明。五月十四日,在解云涛教授在国际癌症研究领域著名期刊《Clinical Cancer Research》发表题为“Association of PIK3CA Mutation Status Before and After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with Response to Chemotherapy in Women with Breast Cancer”的研究成果,发现接受新辅助化疗后仍然保留其初始PIK3CA基因突变的乳腺癌患者,预后不良。

  在这项研究中,在新辅助化疗开始之前,研究人员在729名可手术切除的原发性乳腺癌患者(接受了新辅助化疗)中,采集了乳腺癌组织样本,并在其中鉴定了PIK3CA基因突变。其中,研究人员在102名接受完成新辅助化疗患者的术后肿瘤组织中,重新评估了PIK3CA突变。

  结果表明, 729名患者中有206名(28.3%)有PIK3CA基因突变,在这一群体中有19.5%的患者(142 / 729)在新辅助化疗后实现了pCR(病理完全缓解)。携带PIK3CA突变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表现出低的pCR率(14.6% v 21.4%,P = 0.035)。整个研究群体中的PIK3CA突变携带者和对照者之间的无病生存率(DFS)或远端无疾病生存率(DDFS)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在新辅助化疗前、后获得PIK3CA基因突变状态的102例患者中,有24例患者(23.5%)在新辅助化疗前携带PIK3CA突变。在这24名患者中,有15例保留其初始PIK3CA基因突变,有9例在新辅助化疗后失去了初始突变。在新辅助化疗后保留初始突变的患者(n = 15),比该亚组的其余患者(n = 87)有更差的DDFS。

  这项研究得出结论:携带PIK3CA突变的患者,不太可能对新辅助化疗产生反应。新辅助化疗后仍保留初始PIK3CA突变的乳腺癌患者,预后结果较差。

相关文章

PNAS|单细胞测序新技术揭示了这种有害线粒体DNA突变

线粒体功能下降是衰老和年龄相关疾病的基础,但线粒体DNA(mtDNA)突变在这些过程中的作用仍然难以捉摸。为了研究mtDNA突变的模式,在单细胞水平上量化mtDNA突变及其相关的致病效应尤为重要。然而......

影像组学可以无创精准地判断三阴性乳腺癌的“复旦分型”

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恶性程度在乳腺癌诸多亚型中堪称“王者”[1]。其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及HER2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均呈阴性,缺乏有效的内分泌治疗及分子靶向治疗靶点,侵袭性强、复发率高、生存预后......

专家称奥密克戎突变已基本饱和

基于此前新冠病毒不断突变引发一波波疫情,人们最关心和最担忧的,无疑是未来新冠可能会成为怎样一种疾病,往后会不会面临二次感染,是否会带来疫情反复等等。在2022国际大健康峰会中,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多地明确!门急诊患者不再查核酸

近期,多地发布最新消息,医疗机构不再查验核酸阴性证明。上海:12月20日起全市各医疗机构对门急诊患者不再查验核酸阴性证明根据上海市当前疫情形势,为方便市民看病就医,上海市进一步优化门急诊就医流程,12......

年轻患者BMI对乳腺癌基因组复发特征的影响

根据韩国团队的一项新研究,体重指数(BMI)似乎会影响具有雌激素受体(ER)阳性、HER2/ERBB2阴性乳腺癌病史的年轻女性基于基因表达的乳腺癌复发评分.“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增加BMI可能与年轻的......

乳腺癌分类而治,提升晚期患者治疗效果

在众多癌症中,乳腺癌是全球及中国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据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乳腺癌新发病例226万,首度超过肺癌,成为全球第一大癌症。在我国,由于人口基数大,乳腺......

江一舟:做有情怀的“大医生”

“做医生必须有情怀,无论临床还是科研,目标都是能实实在在帮助患者。”获颁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副主任医师、研究员江一舟颇有感慨。作为乳腺癌诊治领域的青年科学家和临床医生,江......

最新研究:最凶险乳腺癌或有新的治疗靶点

RNA是细胞传递基因信息的重要“信使”,一旦细胞发生癌变,便很有可能产生异于常态的RNA,即“肿瘤特异性转录本”。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方面8日透露,该院邵志敏教授、江一舟教授团队携手黄胜林教授团队,发......

聚焦“铁死亡”三阴性乳腺癌治疗找到新策略

10月17日,《细胞代谢》在线发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教授邵志敏、江一舟团队的最新研究。该研究发现,“铁死亡”在三阴性乳腺癌“复旦分型”的其中一个亚型——腔面雄激素受体型(LAR)中表现更为活......

乳腺癌因内分泌治疗引发血管舒缩症状研究启动

拜耳10月17日宣布扩展III期临床开发OASIS项目,暨启动OASIS4。OASIS4是一项针对乳腺癌患者和乳腺癌高危女性因内分泌治疗引起的血管舒缩症状的III期研究。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