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04-11 11:10 原文链接: 科学家发现人类胃肠道粘膜损伤修复“中介”

  胃肠道粘膜的损伤修复对于解决人类炎症、腹泻和胃癌等疾病至关重要,医学家早在20年前就发现小分子多肽三叶因子是修复人类胃肠道粘膜损伤的关键,但其过程却一直未能解析清楚。日前,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科研人员成功攻克这一难题。

  粘膜是人体与外界的第一道屏障,人们生活中的体会在于大量摄取酒精、辣椒等刺激物,或长期服用阿斯匹林等消炎镇痛药以及肿瘤病人化疗后均可引起胃痛、腹泻和口腔溃烂等疾病症状,那是因为消化道粘膜损伤和溃疡的缘故。脊椎动物三叶因子是一族富含半胱氨酸的小分子多肽,广泛分布在上皮系统中,与粘膜保护,损伤修复和肿瘤密切相关,在胃肠道粘膜的损伤修复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目前已证明人体缺少三叶因子会导致极高的胃癌发生率、肠道粘膜修复功能的丧失而造成炎症腹泻直至危机生命。

  昆明动物生物毒素与人类疾病课题组科研人员张勇告诉记者,自三叶因子发现二十多年来,揭示其分子作用机制,尤其是鉴定介导其生物学功能的细胞膜受体是相关领域科学家致力解决的关键问题。此次,课题组利用两栖类三叶因子生物活性高和可激活血小板的特点,采用药理学,分子细胞生物学和受体缺失型研究技术和手段发现了一种特定细胞膜正是两栖动物三叶因子作用的膜受体;在此基础上,以两栖类三叶因子的分子作用机制为线索,揭示了人类三叶因子通过作用于此种特定细胞膜受体而诱导细胞迁移和粘膜修复的细胞分子生物学机制。

  张勇表示,该研究结果促进了人粘膜保护,损伤和修复生理病理机制的解析,也为基于三叶因子和此种细胞膜受体的粘膜修复药物研发和设计改造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关文章

空间站实验获新进展

“目前国家太空实验室已经建成,科学实验设施运行状态良好。”7月19日,在“空间站空间科学与应用项目进展媒体通气会”上,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研究员、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副总师王珂说。他介......

生物学和进化史揭开新篇章

自从20多年前科学家首次读取果蝇的遗传密码草图以来,基因组学领域开始在理解生物学基本问题方面取得重大飞跃。现在,来自50家机构的150多名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特刊上发表了11篇不同的论文,带......

周景文:合成生物学引领未来食品颠覆性变革

江南开学府,万顷湖波扬;屏障九龙好,山高水又长!坐落在太湖畔的江南大学拥有120年历史,具有厚重的文化积淀,江南大学直属科研单位——未来食品科学中心更是个中翘楚。中心聚焦前沿交叉学科,引领世界食品科学......

“哨兵”兼“战士”:植物细胞膜上的守护者

植物大战病原菌的“军备竞赛”中,细胞膜识别受体作为监控病原菌入侵的“前哨”,能够激活植物体内多层次的防卫系统,产生对病原菌的抗性。自1994年在国际上被首次鉴定以来,它作为抗病受体一直是科学家关注的焦......

具有能量转移作用机制的手性催化人工光酶诞生

近日,华中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授钟芳锐、吴钰周团队与西北大学教授陈希合作,利用合成生物学前沿技术对蛋白进行化学改造,引入了自然界不存在的光催化剂,创造了世界上首个具有能量转移作用机制的手性催化人工......

动物界为何也“内卷”?

人类“内卷”,动物也“内卷”——能把自己卷成“球”。犰狳、穿山甲、刺猬、球马陆、球鼠妇等,在遇到危险时能迅速卷成紧密球体,保护其腹部、四肢等脆弱部位。“这种行为甚至还有一个专业名词——成球行为。”中科......

一个完全进入了生物学领域的“二手生物学家”——李栋

人物名片李栋,1983年生,云南个旧人。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组长,主要从事超分辨显微成像技术研制及其生物学应用研究,系统掌握了超分辨显微镜的关键技术,提出了新的成像......

中国首届合成生物学竞赛—创新赛在深举办

7月9日,由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合成生物学分会主办的中国首届合成生物学竞赛-创新赛(以下简称竞赛)在深圳理工大学(筹)明珠校区成功举办。竞赛旨在为青年学生提供一个交流学习、创新、创智、创造的平台,为合成生......

《自然》发文,人工细胞膜问世

据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通讯》杂志上的一项研究,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KIST)脑科学研究所团队成功开发出一种可在硅衬底上保持稳定超过50天的人工细胞膜。这是模拟薄膜结构的人工细胞领域取得的新成就,可按......

持续稳定五十天的人工细胞膜问世

据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通讯》杂志上的一项研究,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KIST)脑科学研究所团队成功开发出一种可在硅衬底上保持稳定超过50天的人工细胞膜。这是模拟薄膜结构的人工细胞领域取得的新成就,可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