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3-16 16:01 原文链接: 单核细胞增生的检测方法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是一种入畜共患病病原菌,使人和动物患脑膜炎、脑炎、败血症及造成怀孕妇女流产、死胎等疾病。近年来国外报道该菌所致的食物中毒越来越多,病死率高达30%一70%E2-司。国内也不断有散发病例。引起了国内医学界的普遍关注。WH0在20世纪90年代已将其列为食品四大致病菌之一。该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以家畜、家禽兽为主要宿主。很容易污染食品而引起食物中毒和李斯特病暴发。食品是导致人类受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该菌在4℃冰箱保存的食物中仍可生长繁殖,是冷藏食品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病原菌。在绝大多数食品中都能找到李斯特氏菌,肉类、蛋类、禽类、海产品、蔬菜等都已被证实是李斯特氏菌的感染源。

随着我国冷藏、速冻食品消费量的迅速增多,食品中单增李斯特氏菌的潜在危险性也越来越突出。因此在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中。必须加以重视。现针对其常用检测方法的优缺点进行分析比较。

1传统检测方法—分离培养

我国于1994年开始发布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测的国家标准,即GB/T4789.30—1994。目前,很多检测部门和单位在进行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检测时,其主要依据依然是国标法。修订后的GB/T4789.30—2010法,对于样品检测依次进行增菌、选择性分离平板分离培养、初筛试验、鉴定等步骤,通过增加API鉴定试验代替生化试验和协同溶血试验。虽然近年来显色培养基的应用和ATB生化鉴定仪的联合使用已大大简化了鉴定步骤,缩短了检测周期,但由于ATB生化鉴定仪鉴定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主要依据10种生化反应(主要为糖发酵),结果的判定主要是依据颜色变化,因此颜色变化不明显或者不好界定时,其阴阳性判定带有一定的主观性。而且使用的API试条和试剂质量必须是符合有关的要求。另外,由于需要二次增菌、平板分离及生化鉴定,整个过程至少需要4~5 d。总之,传统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分离鉴定方法耗时长、程序繁琐、试剂和人力成本都比较高。


相关文章

研究发现洋底高原增生诱发俯冲起始的岩石学证据

洋底高原广泛分布在洋盆中,它是除大洋中脊之外洋壳形成的主要部位。洋底高原具有异常厚(~10-30km)的洋壳,其成因通常认为与深部来源的地幔柱活动有关,因此其是研究地幔柱动力学演化、深部地幔不均一性等......

SciImmunol:研究揭示单核细胞的起源和免疫调节功能

长期以来,非经典单核细胞被认为在免疫系统中发挥着纯粹的监视作用。在一种新型标记物(PD-L1)的帮助下,慕尼黑路德维希-马克西米利安大学(LMU)的研究人员现在已经证明,它们直接参与调节免疫反应,相关......

SciImmunol:研究揭示单核细胞的起源和免疫调节功能

长期以来,非经典单核细胞被认为在免疫系统中发挥着纯粹的监视作用。在一种新型标记物(PD-L1)的帮助下,慕尼黑路德维希-马克西米利安大学(LMU)的研究人员现在已经证明,它们直接参与调节免疫反应,相关......

抗良性前列腺增生化学1类新药喹诺利辛进入临床试验

由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蒋华良、谢欣和柳红课题组联合开发的抗良性前列腺增生化学1类新药喹诺利辛于4月25日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临床试验通知书,同意开展临床试验。蒋华良课题组通过自行开发靶标预......

治疗地中海贫血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新药申请上市

生物制药巨头新基(Celgene)与Acceleron制药公司近日联合宣布,已向欧洲药品管理局(EMA)提交了实验性红细胞成熟剂luspatercept治疗输血依赖性β地中海贫血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

养宠物的“福利”!研究:能帮主人抗压抗过敏

  据俄罗斯卫星网报道,德国的一项研究指出,城市生活如果缺少了宠物,可能会对人们的生理健康造成影响。据报道,研究人员将上述观察结果发表在了《美国科学院院刊》上。在相关实验中,研究人......

单核细胞增生的检测方法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是一种入畜共患病病原菌,使人和动物患脑膜炎、脑炎、败血症及造成怀孕妇女流产、死胎等疾病。近年来国外报道该菌所致的食物中毒越来越多,病死率高达30%一70%E2-司。国内也不断有......

单核细胞增生的检测方法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是一种入畜共患病病原菌,使人和动物患脑膜炎、脑炎、败血症及造成怀孕妇女流产、死胎等疾病。近年来国外报道该菌所致的食物中毒越来越多,病死率高达30%一70%E2-司。国内也不断有......

食药监总局发布关于预防李斯特菌污染食品的风险提示

中国质量新闻网讯近年来,欧美国家发生了多起由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monocytogens,简称LM)引发的食物中毒,该菌已成为威胁食品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鉴于我国食品中LM的广泛存在......

南京大学张辰宇教授发表miRNA研究新成果

来自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微囊泡(microvesicle)介导miR-150从单核细胞转移至内皮细胞,促进了血管发生。这一研究在线发表在6月13日的《生物化学杂志》(J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