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07-13 15:35 原文链接: 广东媒体集体报道华南植物园水生植物研究成果

  7月11日至12日,《南方日报》、《广州日报》、《信息时报》、《羊城地铁报》和广州电视台、南方卫视等广东各大媒体,同时报道了中科院华南植物园水生植物专类园近年来取得的成果。媒体采访中,水生植物专类园负责人陈磊博士介绍了南方水生植物资源圃建设的定位、研究模式和目标以及加强水生植物研究与收集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华南地区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水域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作为水体重要组成部分的水生植物日益减少,甚至绝迹。20世纪80年代常见的沉水植物苦草、密齿苦草和水车前等,现在珠三角一带的河流、湖泊和城市河涌中已经很难找到。华南植物园水生植物专类园经过多年的南方水域水生植物调查、收集和保育研究,已收集和保存了400多种水生植物,初步建立起了我国南方水生植物资源圃,已成为国内少数的拥有水生植物保育和研究条件的科研机构之一。近年来,该园基于水生植物资源圃这个平台,已与多家研究机构和企业在水生植物新品种选育、景观水体水生植物配置和水体生态修复等方面开展合作研究,已选育出一批适合华南地区水域的水生植物新品种。

  陈磊博士还向媒体介绍了华南植物园通过构建“水下森林”使生态修复技术成功用于水体生态修复的多个案例。近几年,我国经济最发达的珠三角城市纷纷投巨资治水,单广州市在亚运筹备期间,就花掉486亿元进行城市河涌和湖泊整治,2011又计划投入55亿元治水,虽然水质有所改善,但是水质难以维持,水体没有生命力。广东各大媒体还集体呼吁学习华南植物园生态修复经验,生态治水,科学治水,还水体生命力。    

水生植物专类园景观

睡莲

游客们参观水生植物专类园

相关文章

新研究攻克抗虫“薯道难”

近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联合基金和广东省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等项目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侯兴亮团队联合广东海洋大学副教授朱宏波,在甘薯(IpomoeabatatasL.)抗虫遗传......

广东发布县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指南

近日,广东省自然资源厅正式印发《广东省县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据悉,这是广东省开展生态修复的重要指导文件之一。《指南》由广东省自然资源厅牵头,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

华南植物园两平台与专项科学考察项目通过验收

5月11日,广东省科技厅组织了专家对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承担的两个广东省科技计划平台与专项科学考察项目——“广东省湿地水生植物资源科学考察”和“北江流域上游植物与植被多样性科学考察与生态保护评估”进行......

一种舞花姜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方法获发明专利

由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曾宋君等科研人员完成的“一种舞花姜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方法”,近日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该发明以舞花姜优良株系的未开放的幼嫩花蕾为外植体,通过外植体的获得和消毒、愈伤组织的诱导和......

又一海洋生态重点研发项目完成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牵头主持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南海重要岛礁及邻近海域生物资源评价与生态修复”项目完成本年度综合航次任务。该项目组织实施完成了最后一批砗磲、珊瑚、海藻和海草等固礁护礁生物在......

武汉植物园在水生植物缓解纳米银生态影响研究取得进展

纳米银AgNPs具有优良的广谱抗菌性能,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纳米材料之一。大量的纳米银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被释放到水体中,对水生态环境会造成一定影响。已有研究探索了纳米银对水域碳氮循环等生态过程的影响,但......

水生植物缓解纳米银生态影响研究中取得进展

纳米银AgNPs具有优良的广谱抗菌性能,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纳米材料之一。大量的纳米银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被释放到水体中,对水生态环境会造成一定影响。已有研究探索了纳米银对水域碳氮循环等生态过程的影响,但......

华南植物园在亚热带森林土壤固氮微生物的驱动机制研究

固氮微生物在生态系统氮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我国亚热带地区氮沉降日益加剧,但有研究表明土壤固氮微生物依然十分活跃。然而,关于土壤固氮微生物群落在富氮缺磷的南亚热带森林中受哪些因素调控有待进一步探究。&......

番石榴维生素C合成和果实软化遗传基础获揭示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博士后冯晨、冯超博士等与广东海洋大学合作,通过全基因组测序揭示了番石榴维生素C合成和果实软化遗传基础。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植物生物技术杂志》。番石榴(Psi......

广州新发现珍贵树蕨类活化石桫椤群

 近日从中科院华南植物园获悉,该园科研人员和广东省龙眼洞林场专业人员近日在广州帽峰山附近开展植物调查时,在帽峰工区一处郁郁葱葱、人迹罕至的山谷里,陆续发现了一群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桫椤。据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