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科学家是无数中国孩子的梦想,我们要让科技工作成为富有吸引力的工作、成为孩子们尊崇向往的职业,给孩子们的梦想插上科技的翅膀,让未来祖国的科技天地群英荟萃,让未来科学的浩瀚星空群星闪耀。”

  5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一席话浪漫动人又引人深思。

  当一名科学家,曾是孩子们最初的职业梦想,但近些年,却因社会引导和评价的影响,孩子们更愿意选择看起来更实惠、更稳定、更光鲜的职业。

  去年初,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公布2015年的国际学生能力测试结果显示,美国“将来期望进入科学相关行业从业的学生比例”为38%,中国只有16.8%,不及OECD国家24.5%的均值。

  如何展示科学的魅力,让孩子们热爱科学,让科学拥有更多的“粉丝”?

  让科技工作成为富有吸引力的工作、成为孩子们尊崇向往的职业,需要能讲好科学故事的科普工作。今天奋战在科研一线的科学家忆起与科学的缘分,有很多还会提起为他们开启科学大门的《十万个为什么》。

  让科技工作成为富有吸引力的工作、成为孩子们尊崇向往的职业,需要能讲好科学家故事的科普工作。40年前,一篇《哥德巴赫猜想》的报告文学让陈景润的故事广为传颂,让勇攀科学高峰的科学家成为全国人民学习的楷模。

  讲好科学的故事、科学家的故事,在祖国的花朵心里埋下科学的种子,需要优秀的科普工作者。20世纪30年代,20多岁的高士其看到祖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便投身“科学大众化运动”,后虽全身瘫痪仍笔耕不辍,半个世纪里他写下数百万字的科普文章,引导一批又一批青少年走上科学道路。

  实际上,自现代科学进入中国,一百余年以来,以任鸿隽为代表的科学传播人就致力于让科学在中国生根发芽。直至今日,科普工作者层出不穷,甚至有很多为科学作出突出贡献的院士也一直把科普看作他们的职责,在繁忙的科研工作之余,坚持为科学发声。

  今天,科普作为创新发展的两翼之一,其地位已被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除了面向孩子科普,在今天的科普工作者看来,还要与更广大的公众沟通——让公众了解科学是什么,科学家在干什么,传播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养。唯如此,科学才能在中国的大地上枝繁叶茂,才能为中国建设世界性科技强国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

  李廷栋

  中国科学院院士

  很多公众特别是青少年都对地球的历史、生物的演化、人类的起源颇感兴趣,地学恰恰就是讲述这些内容的学科。并且,地学也是辩证唯物主义最好的教育。

  秦伯益

  中国工程院院士

  有没有院士头衔并不重要。作为有一定影响力的知识分子,有责任在能力范围内,对科技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表达关切,对公众关心的话题作出回应。

  林群

  中国科学院院士


  我做了一些工作,也有人叫我“微积分爷爷”,但我也只是在很小的范围内做一点贡献。要打造科学家明星,需要媒体和很多其他方面的共同努力。


  廖万清

  中国工程院院士

  医学科普更多还是应该由专业的医生将知识传递给公众,但是这种传递并不是自上而下单向性的,而是双向互动的。


  杨乐

  中国科学院院士

  从《父亲熊庆来》所记述熊庆来先生一生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到现代数学和科学技术在我国创业的艰难。

  刘嘉麒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科院老科学家演讲团成员退休后依然发挥余热,在本该享受晚年时选择了奔波忙碌,他们踏遍神州大地,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让科学改善公众生活。


  欧阳钟灿

  中国科学院院士

  作为周光召这两个科普报告的聆听者,我受益匪浅,也衷心向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推荐这两个非常有意义的科普报告。


  褚君浩

  中国科学院院士

  如果院士都不做,年轻的科研人员就会认为只有科研不够出色的人才去做科普。反之,它能带动更多优秀的年轻科学家参与其中。


  蒲慕明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我希望用他们的故事和体会去告诉孩子们:即使你一辈子无法功成名就,科学也是值得做的事!


  杨焕明

  中国科学院院士

  跟公众的交流过程是很好的学习过程,让人真正理解“想盛出这一杯水就要有一桶水的准备”这句话。


  段树民

  中国科学院院士

  做科普当然会对科学家自身的科研工作产生影响,最直接的就是它会给你一种动力。


  周忠和

  中国科学院院士

  归根结底,做任何事都要有一些实效,让自己觉得有成就感,这样哪怕有一些损失和牺牲也是值得的。

相关文章

重磅!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发布

2月29日上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了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主要分布在生命科学和医学、人工智能、量子、天文、化学能源等科学领域。分别为:人工智能大模型为精准天气预报带来新突破揭示人类......

多样化菌群共存现象有了新解释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王腾团队在《自然—通讯》发表研究成果。该研究从理论上揭示了微生物群落中广泛存在的水平基因流动可以帮助竞争性微生物群体突破物种多样性“极限”,促......

多所新大学今年启动招生,专业以新能源等工科为主

各地教育部门近日陆续发布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公示,大湾区大学等多所新大学获批设立,北京理工大学珠海校区等高校今年启动招生。这些大学设立的专业中,新能源、工程技术等工科专业占绝大多数。北京理工大学珠海校......

2023年度高新技术企业火炬统计年报表和年度发展报告开始填报

近日,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组织填报2023年度高新技术企业火炬统计年报表和年度发展报告的通知。原文如下:各有关单位:根据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数据与情报科学学报(英文)》:致力加深社会对科研生态的理解

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说,科学是人类最伟大的集体事业。公众、科学家和政府都是科学事业的直接或间接参与者。他们对科学的理解和认知共同影响着科学能否有效地回应社会现实。例如,在流行病期间,保持社交距离等社......

科学仪器行业趋势之历史深处的忧虑

前言:科技的发展带来了大国的更替。科学仪器行业是大国复兴必经之路。经历了几十年高速发展,习惯了行业高速发展的我们,第一次面对行业整体下滑。躺赢的时代过去了,在这行业大变革的时机,历史可以让我们在凛冬已......

缅怀王绶琯院士:为有志于科学的孩子创造机遇

1998年,75岁的王绶琯还是忙得脚不沾地。接不完的电话、外出开会、看材料、改稿子……“我记得那时候每逢周六日,家里总会来很多人,有老师也有中学生。”彼时,工作繁忙的王荧完全不知道父亲到底在忙什么。实......

真还是假?2023年度十大科学流言揭晓

1月21日,“智止流言探求真知——2023年度‘科学’流言求真榜”在北京揭晓。具体包括,基因检测能“剧透”孩子天赋;中国科学家测定月球年龄为20.3亿年;航天员不能是近视眼,因为太空中不能戴眼镜;电水......

《科学》发布125个最具挑战性的科学难题,涉及医学、材料、人工智能等

2005年,《科学》(Science)杂志在其创刊125周年之际,公布了125个最具挑战性的科学问题。这些问题涵盖地球科学、能源、宇宙领域,并涉及数学与计算机科学、政治与经济、能源、环境和人口等领域,......

北京地区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项目公示通知

https://kw.beijing.gov.cn/art/2024/1/8/art_736_672552.html关于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北京市拟提名项目的公示发布日期:2024-01-08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