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项目172项、培养人才174名、发表论文905篇……日前,中国科学院公布了中科院与香港地区联合实验室第五次(2013—2017年)评估工作的相关评估结果。

  在参与评估的联合实验室中,香港方面,香港中文大学与中科院合作的实验室数量最多;中科院方面,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与香港合作的实验室数量最多,均在评估中表现出色。

  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段崇智期望,未来香港中文大学与中科院将继续加强合作,共同推动香港与内地科研发展。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樊建平告诉《中国科学报》:“香港高校的人才与内地的科技和产业结合,实现优势互补,可产生1+1>2的协同效应。”

  全面评估

  自香港回归以来,中科院与香港6所主要大学合作,先后组建了一批联合实验室。目前,双方的合作也从最初的相互学习,逐步过渡到现在的优势互补,有些甚至形成了上下游对接的合作。

  自1999年起,中科院共组织了四次评估,每5年对联合实验室运行情况进行考察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动态调整。今年,中科院的评估通过“优势互补性”“可持续发展性”“联合活动及成效”“人才培养与交流”及“社会影响力”等5个维度的指标,对各联合实验室2013—2017年开展的工作进行全面评估。

  据悉,今年共有30个联合实验室参评,包括21个已有联合实验室和9个新参评的联合实验室。其中,高密度电子封装材料与器件联合实验室等4个实验室为优秀类联合重点实验室,多媒体技术联合实验室等8个实验室为良好类联合实验室,机器人学联合实验室等5个实验室为合格类联合实验室。

  日前,中科院院长白春礼应邀访问香港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UGC)时表示,中科院将对此次评估为优秀和良好的联合实验室分别给予160万元人民币/年和80万元人民币/年的连续五年稳定经费支持。UGC主席唐家成透露,香港将成立联合实验室资助计划,于2018~2019年拨款3000万港元,为获得中科院认可的联合实验室提供研究资助。双方将加强合作与往来,共同推动联合实验室发展。

  此外,为促进联合实验室开展长期互利实质性合作,中科院与香港裘槎基金会于2004年共同发起设立了“中国科学院与香港裘槎基金联合实验室资助计划”,该项目资助计划每两年执行一次。截至2018年,共有35个联合申请项目获得资助,裘槎基金累计资助金额3170万港元,为推动中科院与香港地区联合实验室建设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深度合作

  中科院金属所与香港城市大学共建的纳米材料与力学中港联合实验室在本次评估中获优秀。该实验室的背景可以追溯到1998年,金属所研究员卢柯(现任辽宁省副省长)与法国特鲁瓦技术大学教授吕坚(现任香港城市大学副校长)在国际上率先提出“金属材料表面纳米化”的概念,并成立中法合作伙伴小组,双方开始紧密合作。

  2003年和2011年,卢柯与吕坚的合作成果两次发表在《科学》上,并被评为当年的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之一。2008年,双方在十年合作的基础上,组建了纳米材料与力学联合实验室,联合实验室先后开发出多种表面纳米化技术,并成功应用于上海宝山钢铁公司拉矫辊的表面纳米化处理,提高了拉矫辊的使用寿命。卢柯表示,该成果为推动纳米金属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奠了科学基础,巩固了我国在该领域的优势地位,推动了高性能纳米金属在工业中的应用。

  这些年来,卢柯与吕坚在纳米金属制备技术与研究主题方向上均保持着各自互补的独特优势,具有鲜明的科技创新能力,在国际上一直引领纳米结构金属材料领域的发展。

  如果说纳米材料与力学中港联合实验室源自卢柯和吕坚的科研合作,那么本次评估获得优秀的另一家实验室——沪港化学合成联合实验室发起于5位院士。

  1997年正值香港回归之际,由时任国家科技部副部长惠永正及戴立信、林国强、支志明、麦松威和黄乃正5位院士共同发起,成立沪港化学合成联合实验室,以求集中上海、香港两地化学合成方面的力量,发挥两地优势组合的能力。1999年,沪港化学合成联合实验室在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正式成立,合作单位包括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大学。

  20年来,沪港化学合成联合实验室不仅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也产出了很多科研成果。在联合实验室的推动下,香港大学化学系已经建立了世界一流的生化实验室并开展了中药有效成分的生物活性研究,后续将结合中科院上海有机所开展的高效绿色催化研究,推动研究工作持续向前。

  未来,联合实验室还将结合中科院上海有机所在不对称催化反应方法学的优势以及香港中文大学在天然产物合成方面的特长,发展新型骨架的手性分子在手性识别中的应用,实现药物合成、精细化工合成的高效性和环境友好性。

  作为沪港化学合成联合实验室发起人之一,香港中文大学黄乃正院士回顾联合实验室的创办时感慨万千:“希望更多的青年科学家成为实验室生力军,为长远的沪港科技合作建立更牢固的基础。”

  实现共赢

  2013 年以来,中科院与香港地区联合实验室合作的成果产出加快。其中,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与香港中文大学共建的先进电子封装材料联合实验室孵化了两个量产材料公司,每年预计带来上亿元人民币的产值。樊建平表示:“深圳先进院将继续开展与香港高校的合作,进一步布局世界科技前沿,实现学术科研产业全链条创新。”

  孙蓉是本次评估获优秀的高密度电子封装材料与器件联合实验室深圳先进院方面的主任。她告诉《中国科学报》:“电子封装材料切合国家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香港高校的基础研究实力强、国际交流经验丰富,深圳产业化氛围好、市场空间广阔,双方合作有利于最新科技实现产业化,实现互利共赢。”

  深圳先进院与香港大学及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成立的深港生物材料联合实验室是另一家评估获优秀的实验室。经过7年的合作,实验室研发的3D打印含镁可降解骨修复材料已进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产品注册流程,计划两至三年内可推向临床使用。联合实验室的另一项成果——可改善局部骨质疏松、降低二次骨折风险的生物活性骨水泥产品,已完成注册检验,预计2019年进入临床研究。这些成果凝聚着深港两地科研人员的心血。

  深港生物材料联合实验室主任蔡林涛也对双方合作提出了一些改善建议:“现在更多的只是项目交流,双方的课程之间还没有互认。”他希望,未来双方的合作从人到项目,再到技术转化,相互渗透和认可,形成一个从实验室到市场的完整链条,让科研成果转化的效率更高。

相关文章

王大中:做科研,是一种爱国方式

2022年8月15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工作组发布公告,将国际永久编号为192353号的小行星命名为“王大中星”,这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大中被授予202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以后,获得的又一殊......

中国科学院一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开始申请

海洋关键材料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是由中国科学院于2024年初正式批准,依托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启动建设的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为共建单位。实验室面向国家海洋工程与高......

追忆童第周丨他或许是你知道的第一位生物学家

童第周,或许是中国孩子知道的第一位生物学家,他“在路灯下学习”“一定要争气”的故事,激励和鼓舞了一代代青少年。童第周不仅是中国实验胚胎学的创始人,也是中国海洋科学研究的奠基者。今天是童第周逝世45周年......

手术机器人将取代医生?香港公布AI医疗技术新成果

香港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医疗论坛于28日至29日在香港举办。活动中,中国科学院香港创新研究院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创新中心(简称“中国科学院香港创新院AI中心”)与伦敦国王学院联合实验室“HKMedTechHu......

香港再成功引进25间重点企业李家超称有信心迎蓬勃发展

香港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引进办)20日举办半年内第二次“重点企业伙伴签约仪式”,新一批共25间重点企业现场签约。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出席仪式致辞时表示,对各重点企业在香港继续蓬勃发展充满信心。当天,......

第二届中国科学院三八红旗手、三八红旗集体名单公布

近日,中国科学院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表彰第二届中国科学院三八红旗手、三八红旗集体的决定》,公布获奖名单。......

中国科学院院士、朱起鹤研究员逝世享年100岁

据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微信公众号消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朱起鹤,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2月20日9时1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朱起鹤据公开资料,朱......

颜宁院士点评贾玲,是否触碰中科院新规红线?

最近,中国科学院院士颜宁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点评了一部电影《热辣滚烫》,其中涉及到减肥100斤的贾玲。这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因为贾玲是知名的娱乐圈明星,而颜宁院士则是科研领域的领军人物。这一言论却引起了网友......

强强联手!中国科学院与一省携手打造全球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2月18日,在江苏省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工作推进会上,中国科学院与江苏省政府签署了《中国科学院江苏省人民政府加快推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合作协议》。推进会由江苏省省长许......

中国科学院研究团队发现一种抗癌蝙蝠

19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悉,由该所研究员刘振牵头的课题组发现一种抗癌蝙蝠——大足鼠耳蝠。相关研究成果于近日发表在NatureCommunications期刊上。蝙蝠是哺乳动物中适应性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