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12-17 12:30 原文链接: 施普林格·自然与Publons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随着科研论文发表数量的不断增长,同行评议的负担与日俱增。科研产出的指数级增长给整个同行评议系统带来沉重压力,大量的同行评审请求让许多学者应接不暇。近期出版的《全球同行评议现状报告》强调了日益严重的“审稿人疲劳”现象。

  为了帮助解决这个问题,施普林格·自然与科睿唯安旗下的Publons宣布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旨在改进同行评议流程,并使同行评议人员的贡献能够获得应有认可。

  作为合作的第一步,“Publons审稿专家认可服务”将以全球最大的开放获取期刊《科学报告》为开端,全面覆盖施普林格·自然的2000多种期刊。双方此前已成功实施了试点项目,吸引约6万名审稿人在Publons上提供了超过27.5万条同行评议记录。科研人员每年为施普林格·自然的期刊提供100多万次审稿,该服务将让这些科研人员的工作获得显著认可。

  两家机构还将携手合作,让寻找合适审稿人的过程更加快速和智能。Publons拥有由超过50万名科研人员组成的跨出版机构审稿专家社群,且规模快速发展壮大。施普林格·自然自行开发的定制化审稿人查找工具将通过Publons同行评议专家精准发现服务与Publons的同行评议和编辑记录相连接。通过与Publons的审稿人可获得性查看功能结合使用,该工具还能帮助施普林格·自然了解备选审稿人的工作量及时间安排,从而进一步改进同行评议流程。


相关文章

科学家研发出可穿戴人工喉还原准确率超90%

一枚硬币大小的石墨烯片,贴在颈部靠近喉咙处,就能帮助发音障碍者获得新“声”。近日,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任天令教授及合作团队在智能语音交互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其研发的可穿戴人工喉可以感知喉部发声相关信号,......

《自然》150年间撤稿86篇,超过一半来自美国

2023年3月6日,《自然》的今年首次撤稿出现了。美国行为生态学家JonathanPruitt发表于2014年10月1日的文章被撤,理由是,数据不可靠。不过,Pruitt不同意这篇关于蜘蛛行为研究的文......

《自然·癌症》重磅综述:抗体靶向药物全攻略!

提问:对抗癌症的第一种精准靶向药物,属于哪一类药物呢?答案:1997年进入临床的利妥昔单抗。自此之后的二十多年里,凭借高特异性、高亲和力、长半衰期和强力杀伤等众多优势,基于单克隆抗体的靶向药物一个接一......

2023年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结果公布!

各有关单位:根据《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专项和经费管理暂行办法》(琼科规〔2021〕12号)和《海南省省级财政科技项目立项评审工作细则》(琼科规〔2022〕29号)规定,经公开申报、形式审查、专家评审、行......

65个“特优”国自然管理科学部2022年度项目绩效评估公布

2023年2月17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2022年度项目绩效评估会议在北京召开。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副主任刘作仪、管理科学部工作人员、评审专家参加了会议。会......

全新的细胞死亡机制!《自然》子刊新发现,带来抗癌新策略

在人类与癌症的漫长斗争中,一大难点在于癌细胞总是能无视细胞死亡的规律,在机体内野蛮生长。例如,基于诱导细胞凋亡的癌症疗法已经出现,但癌细胞常常能逃避细胞凋亡,对这类疗法产生抗性、造成癌症复发。因此,科......

Nature:2023年有望改进科研的七大技术

从单分子蛋白质测序到体电子显微镜,英国《自然》杂志网站在近日的报道中,列出了有可能在2023年改进科学研究方式的七大技术。单分子测序曙光初现可对样本中的许多蛋白质进行测序的单分子技术可能即将问世。美国......

《科学》关键发现:让人痴呆让人傻,这些小东西要担责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此时此刻,我们身体中有数万亿的微生物正在繁衍生息,这些肠道微生物的存在也对人体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不少研究已经发现,它们的代谢产物、种群丰度,甚至不同微生物的组成比例都可以改变人......

我国新发现挑战“恒星初始质量分布规律不变”经典理论

1月19日,《自然》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刘超团队的一项重大研究成果。发挥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郭守敬望远镜(LAMOST)超大光谱数据样本优势,结合欧洲空间局盖亚(Gaia)卫星数据,科研团......

中国散裂中子源用户实验成果在《自然》发表

2023年1月12日,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用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朱彦武教授团队在《Nature》杂志上发表题为“Long-R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