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1-09 14:22 原文链接: 见证中国创新的活力和韧劲

  1月8日,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科技创新领域的佼佼者们齐聚一堂,接受党和人民给予的崇高荣誉。两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38项国家自然科学奖,67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73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成果涉及基础科学与产业技术的各个方面,覆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领域。

  科技走进每个行业,创新来自每个个体。从获奖成果中可以看到科技创新的趋势和前景,从获奖者身上可以感受到科技创新的活力和韧劲。

  1.产业与企业更有科技范儿

  以“鼎新”带动“革故”,以增量带动存量,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这是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的一个方向。“传统产业不断进行理论和技术创新,为产业升级提供了技术支撑。”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在分析此次获奖项目的特点时指出。

  看过隧道建设场景的人都知道,挖隧道的盾构机一般都是圆形,如果改成其他形状,会怎么样?获得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的“异形全断面掘进机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让我们开了眼界。项目第一完成人、中铁工业总经理李建斌介绍,他们历经10余年攻关,一举解决了异形掘进机方面的世界难题,自主研制的超大断面矩形盾构机、马蹄形盾构机、U形盾构机等异形掘进机,不仅施工成本低、对地面扰动小,且安全环保,提升隧道空间利用率高达20%。

  传统产业通过创新而获得新生机,新兴产业也在不断取得技术突破。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研究进步很大,逐渐实现产业化,但在汽车智能化方面,一些关键技术被国外垄断。清华大学获得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的“汽车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并在我国车企大规模使用,引领了我国智能汽车产业的发展。

  产业上的技术突破,离不开基础研究的支撑。此次获奖的基础研究成果里,对碳纳米材料分子层面能量转移规律的认识,为高性能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提供了理论依据;对非晶合金强韧化原理和调控机制的研究,为高性能非晶合金材料在航空航天、精密机械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当然,更不能忽视企业的内生动力。细心观察可以发现,2018年,越来越多的企业出现在国家科技奖的舞台。据了解,此次科技进步奖134项通用类获奖项目中,75%的项目有企业参与,其中三分之一由企业牵头完成。科技进步奖获奖单位中共有303家企业,占获奖单位的47%,其中民营企业数量超过了国有企业。

  2.生活与科技走得越来越近

  对大多数科技工作者而言,如何让科技更好地改善生活,是他们奋斗的目标。“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生态环保、清洁能源等领域涌现大量成果。”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负责人说。

  在生态环保领域,从源头控制、清洁生产、末端治理到生态环境修复全链条,从大气、土壤到水域,从日常生活到工业生产,都有创新成果获奖,绿水青山更美了。比如获得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中冶焦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清洁高效炼焦技术与装备,大大减轻了大气污染物的排放,使“黑色”的炼焦行业变得更绿色。

  在农业领域,种猪、肉鸡、淡水鱼、扇贝等畜禽水产育种技术,小麦、黄瓜、大豆等农作物以及月季、菊花、梨等花果新品种培育技术,都取得积极进展,“吃货们”有福了。比如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获得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的黄瓜基因组项目,不仅获得我国第一个蔬菜作物基因组,还通过“开闭”基因“按钮”,培育出没有苦味的黄瓜,或者让黄瓜叶子变苦来防止虫害。

  在医疗健康领域,脑起搏器、肺癌微创治疗、血栓性疾病靶向治疗、遗传性耳聋基因诊断芯片等创新成果频出,“健康中国”离我们更近了。比如获得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博奥生物集团有限公司参与研制的全球首款遗传性耳聋基因诊断芯片,覆盖了能够检测先天性耳聋、药物性耳聋、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相关的耳聋基因位点,已成功检测294余万人份,通过提前干预降低了耳聋出生缺陷。

  3.执着和坚守垒起创新大厦

  十年磨一剑,科技创新靠的是苦功夫、真功夫。“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三大获奖项目,从立项到成果发表或应用,平均时间为11年,其中近一成的项目经历了超过20年的攻关和积累。”该负责人指出,从整体看,获奖项目成果均基于深厚的理论基础和长期的实验经验,潜心研究、长期积累的作用凸显。

  比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获奖项目“复合地基理论、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完成人、浙江大学龚晓南院士,是我国岩土工程界自己培养的第一位博士,在软弱地基工程建设领域持续了近30年的攻关,最终研究形成了复合地基理论和关键技术,使复合地基成为土木工程三种主要地基基础型式之一。

  一个人的坚守令我们敬佩,一群人的坚守令我们鼓舞。获得科技进步奖的中南大学轨道交通空气动力与碰撞安全技术创新团队,为解决空气动力制约高速铁路发展、大风危及行车安全、列车碰撞造成重大伤亡等难题,20多年长期奋战在高原、高寒、大风等恶劣环境,建成了国际上唯一实际运营的轨道车辆撞击测力试验系统,为我国铁路六次大提速作出了重要贡献。

  如果说创新是一栋大厦,垒起这座大厦的,就是这样的每一分执着和坚守。


相关文章

尤政代表:加快构建高校人才培养融合创新模式

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是支撑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中之重。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作出部署,提出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

尤政代表:光电子信息领域国家实验室应加快布局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渗透融合。许多地区在推动本地优势资源形成产业集聚方面积累了探索经验,但从效果上看仍不足以有效支撑新旧动能转化的进程。”日前,在接受《中国科......

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拟授奖项目公示

依据《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和《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励实施细则》相关规定,现将2022年度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拟授奖项目信息进行公示。自公示之日起10日内(3月2日至3月11日),任......

2022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启动

2022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启动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开展2022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的通知各有关单位、专家:根据新修订的《浙江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等规定,现将2022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

广州市元宇宙创新产业协会成立

2月27日,广州市元宇宙创新产业协会正式成立,逾60家企业成为首批入会的单位。据悉,该协会是继去年广州元宇宙创新联盟成立、打响元宇宙赛道“第一枪”后,广州元宇宙产业发展的第二个里程碑。为助力广州元宇宙......

首届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挑战赛启动

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2023首届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挑战赛”正式启动。该挑战赛旨在以场景创新驱动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着力解决人工智能重大应用和产业......

陕西:构建科技成果转化新体系

“自去年3月以来,陕西省在75家高校院所开展‘三项改革’试点,构建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全新体系,不断激发了广大科研人员创新创业活力。”陕西省委科技工委委员、省科技厅副厅长王军15日表示。当日,陕西省人民政......

《2022年北京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白皮书》发布

“支持头部企业打造对标ChatGPT的大模型。”2月13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布《2022年北京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白皮书》环节中提到。当天,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北京市经......

鼓励创新宽容失败云南以新机制优化科创氛围

彩云之南的云南,经济社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期和向科技要动力、向科技要解决方案的关键期。如何进一步鼓励科研人员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敢于担当的良好氛围,加快创新型云南建设?近......

湖南衡阳以科技创新赢得市场“蓝海”

海外订单排产到年底、亿元大单频频出现……新春伊始,湖南省衡阳市各制造企业纷纷迎来订单爆发式增长。这些喜迎新春“开门红”的企业有一个共同特征——以科技创新抢占市场高地,“创”出市场“蓝海”。2月7日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