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3-12 10:58 原文链接: 邓成组明确存在无天然配体的孤儿GPCR

  G蛋白偶联受体(GPCR)在细胞的生理和病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并且被认为是最重要的药物治疗靶点之一。孤儿GPCR(orphan GPCR,尚未找到天然配体的GPCR)被认为是潜在药物治疗靶点的宝库,国内外学者都感兴趣于孤儿GPCR的去孤儿化【2】,但孤儿GPCR是否一定存在天然配体和是否以其他方式发挥功能这个问题一致没有解决。

  近日,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邓成教授在Plos Biology杂志上发表文章Constitutively active BRS3 is a genuinely orphan GPCR in placental mammals,首次证明的确存在真正没有天然配体的孤儿G蛋白偶联受体,为孤儿G蛋白偶联受体的组成型激活功能和进化提供了新的思路。

图片.png

  为了更好地了解蛙皮素受体配体家族特别是其中孤儿GPCR—铃蟾肽受体亚型3(BRS3)家族蛋白质在生物体内的差异,研究者对蛙皮素受体配体家族进行了系统的分子进化分析,发现经过两轮全基因组扩增后,神经介素B受体(NMBR),胃泌素释放肽受体(GRPR)和铃蟾肽受体亚型3(BRS3)家族由原始基因演化出来,不同于在物种间相对保守的NMBR和GRPR,相较于非胎盘类脊椎动物,胎盘类哺乳动物的BRS3序列中存在显著的正选择(DN/DS>>1)。

  进一步对17种脊椎动物的BRS3的蛋白结构和功能演化研究发现非胎盘类脊椎动物BRS3仍然能被其原始配体神经介素B(NMB)和胃泌素释放肽(GRP)激活,与Gq结合后启动下游钙离子和ERK信号通路。而由于适应性进化,BRS3中部分关键氨基酸(Q127R/P205S/R294H)的突变导致了胎盘类哺乳动物失去被原始配体(NMB/GRP)激活的能力,不能激活下游钙离子和ERK信号通路,反而失去原来的天然配体而演化成为组成型激活Gs、Gq、G12信号通路的受体。此外,与非胎盘类脊椎动物相比,胎盘类哺乳动物BRS3的N端蛋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实验结果表明,经切除N端的胎盘类哺乳动物的BRS3组成型活性显著降低,揭示BRS3的N端可能参与其组成型活性的演化。

  总之,BRS3不像它的同家族基因NMBR和GRPR一样在物种间保守,反而在演化上发生了分歧,导致在部分物种中丢失其原有配体并演化出新的功能,可能参与不同物种间不一样的生理功能。这些发现不仅对BRS3的生理和病理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帮助,并且揭示了有些孤儿GPCR在生理条件下可能真的是“孤儿”,因为他们的确不存在天然配体。

  原文链接:

  https://journals.plos.org/plosbiology/article?id=10.1371/journal.pbio.3000175

  参考文献

  1. Flock T, Hauser AS, Lund N, Gloriam DE, Balaji S, Babu MM. Selectivity determinants of GPCR-G-protein binding. Nature. 2017; 545(7654):317–22.

  2. Fang Y, Kenakin T, Liu C. Editorial: Orphan GPCRs As Emerging Drug Targets. 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 2015; 6:295.


相关文章

生物物理所等在GPCR别构调节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近日,《美国化学会志》期刊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江云课题组与上海科技大学刘志杰和华甜课题组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首次通过基因密码子扩展方法,在昆虫细胞表达系统中实现含氟非天然氨基酸(3-三氟......

缩胆囊素受体识别配体和G蛋白选择性的分子机制被揭示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蒋轶/徐华强团队、赵强团队、吴蓓丽团队、王明伟/杨德华团队和上海科技大学赵素文团队于NatureChemicalBiology背靠背在线发表了题目分别为”Ligandrecog......

解析了C类GPCR二聚化的功能调控机制

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Glu)属于C类G蛋白偶联受体(GPCR)家族,是人体内最重要的神经递质受体之一。目前在人体内共发现了8种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Glu1-8),其功能涉及学习、记忆、情绪以及疼痛感知......

发现GPCR磷酸化编码机制,创新性的提出“笛子模型”理论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江云课题组、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于晓团队与孙金鹏团队,与北京大学教授金长文团队合作,在NatureCommunications上在线发表了研究论文Structural......

科研“孤儿”如何适应环境,打破“孤独”

东部某“双一流”高校特殊引进人才王阳曾在一年内经历无缘科技部重大项目、基金委“优青”落空、国家科技奖止步六进三的三重打击。郁郁之余,他得到项目评委中一位专家的善意的提醒:“学术是很好,可惜人际交往弱了......

上科大发ACS:亲和质谱从草药中筛选抑制食欲活性组分

  2020年2月26日,上海科技大学iHuman研究所、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的水雯箐课题组在ACSCentralScience(2018影响因子:12.837)上发表文章,使用GP......

先进院发现GPCR药物全新结合模式

日前,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药所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中心袁曙光课题组带领团队与上海科技大学合作,通过计算药学与生物化学相结合的方法,发现G蛋白偶联受体蛋白(GPCR)全新药物分子结合模式与激活机......

邓成组明确存在无天然配体的孤儿GPCR

G蛋白偶联受体(GPCR)在细胞的生理和病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并且被认为是最重要的药物治疗靶点之一。孤儿GPCR(orphanGPCR,尚未找到天然配体的GPCR)被认为是潜在药物治疗靶点的宝库......

邓成组明确存在无天然配体的孤儿GPCR

G蛋白偶联受体(GPCR)在细胞的生理和病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并且被认为是最重要的药物治疗靶点之一。孤儿GPCR(orphanGPCR,尚未找到天然配体的GPCR)被认为是潜在药物治疗靶点的宝库......

我国成功解析视紫红质与抑制型G蛋白复合物的结构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徐华强研究员领衔的交叉团队,联合攻关,利用冷冻电镜技术成功解析视紫红质(Rhodopsin)与抑制型G蛋白(Gi)复合物的近原子分辨率结构,攻克了细胞信号转导领域的重大科学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