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1-08 14:08 原文链接: 生物物理所等在GPCR别构调节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近日,《美国化学会志》期刊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江云课题组与上海科技大学刘志杰和华甜课题组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首次通过基因密码子扩展方法,在昆虫细胞表达系统中实现含氟非天然氨基酸(3-三氟甲基-L-苯丙氨酸,mtfF)的插入,并成功用于大麻素受体CB1别构调节机制的研究。

  氟原子由于具有对蛋白质环境变化高度敏感、100%天然丰度及没有背景信号等特点,被广泛用于蛋白质动态构象的研究。目前利用19F-NMR检测蛋白质动态构象主要通过蛋白质的半胱氨酸标记含氟原子的基团,进而实现信号检测。但是这需要在目标蛋白表面感兴趣的标记位点存在可接近的半胱氨酸残基,同时要将其他所有暴露在表面的半胱氨酸残基突变掉,这将会影响蛋白质的结构稳定性。半胱氨酸介导的位点特异性标记对于含有少量半胱氨酸残基的蛋白质来说是方便且通用的。然而,近2/3的人类GPCR含有超过10个半胱氨酸残基,并且所有暴露于表面的半胱氨酸残基的突变可能会对目标蛋白造成显著的结构扰动。此外,隐藏在蛋白质疏水核心内的残基不能通过这种方法进行标记。基于半胱氨酸标记方法局限性,发展简单便捷的真核系统蛋白质氟探针标记方法对研究真核生物蛋白质构象十分重要。

  大麻素受体CB1是人大脑里表达量最高的GPCR之一,调控多种重要的生理活动,是治疗神经和精神类疾病、肥胖等的重要靶点。刘志杰/华甜课题组一直聚焦于大麻素受体结构与功能的系统性研究,在过去几年中成功解析了大麻素受体CB1和CB2在拮抗状态、类激活和激活状态下的三维结构,揭示了正构调节配体对大麻素受体的作用机制。为了进一步探究别构调节剂对CB1的调控机理以及不同配体如何对GPCR的动态构象进行调控等科学问题,王江云课题组与刘志杰/华甜课题组以及iHuman研究所核磁共振实验室副研究员刘东升合作,利用基因密码子扩展方法,首次获得真核细胞内识别含氟非天然氨基酸的mtfF-氨酰-tRNA合成酶,在昆虫细胞中实现CB1构象变化敏感位点的标记。借助上海科技大学iHuman研究所核磁共振平台,探究了不同正构配体以及别构调节剂Org27569对CB1的动态构象变化的调控,首次发现了Org27569和激动剂如何在CB1激活过程中协同稳定以前未被识别的前激活状态。

  通过团队的密切合作和不懈努力,使用19F-NMR破译了受体的动态过程和多态性,同时结合X-射线晶体学方法,揭示了别构调节剂Org27569对CB1的独特调控机理,提出了CB1的激活和别构调节模型,尤其是Org27569和胆固醇分子在CB1激活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基因编码的非天然氨基酸mtfF方法的建立可广泛用于GPCR动态构象变化研究的标记系统,也可以用于其它真核蛋白质动态构象的研究。

  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资助项目的支持。

  论文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1c06847

基因编码3-三氟甲基-L-苯丙氨酸研究CB1的动态构象

CB1的激活和别构调节机制


相关文章

STTT:GPCR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精神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近日,深圳大学吴松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杜洋教授等在SignalTransductionandTargetedTherapy期刊发表了题为:Gprotein-coupledreceptorsinneuro......

上海药物所发现B类GPCR与Arrestin全新作用模式

G蛋白偶联受体(Gprotein-coupledreceptor,GPCR)在细胞信号转导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是最大的药物靶标蛋白质家族。GPCR被细胞外的信号分子激活后,与细胞内的效应蛋白(G蛋白、......

科学家“复活”石器时代分子,展现古代微生物多样性

古代基因组重建和生物技术的突破正在揭示旧石器时代微生物丰富的分子秘密。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发表的研究中,德国莱布尼茨天然产物研究和感染生物学研究所、马克斯·普朗克进化人类学研究所以及美国哈佛大学领......

研究揭示调控黑素皮质素受体2的分子机理

G蛋白偶联受体(GPCR)的功能依赖于多种辅助蛋白的调控,如单次跨膜蛋白受体活性修饰蛋白1(RAMP1)别构调控B类GPCR的活性。黑素皮质素受体辅助蛋白家族(MRAP)包括两个成员(MRAP1和MR......

基因编码迈出“抗病毒”第一步!

人类有两万多个基因,储存着生命从生长到凋亡的全部信息。从发现DNA结构,到解读、编写DNA,科学家们不遗余力地探索DNA的秘密,赋予生命规律以科学意义。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深圳先进院)与......

基因编码迈出“抗病毒”第一步

“生命是一串复杂的密码”。人类有两万多个基因,储存着生命从生长到凋亡的全部信息。从发现DNA结构,到解读、编写DNA,科学家们不遗余力地探索DNA的秘密,赋予生命规律以科学意义。8月2日,一项发表于《......

MolecularPsychiatry:星形胶质细胞活体成像研究中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人员基于新型基因编码生物磁共振成像技术,建立了在体无创全脑检测星形胶质细胞的新技术。星形胶质细胞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Cen......

Nature子刊:流感病毒广谱中和抗体识别抗原的新模式

近日,Nature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孙兵研究组与丛尧研究组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流感中心王大燕研究组的合作研究成......

我国科学家揭示线粒体外膜转位酶复合体组装的分子机制

线粒体是真核细胞能量代谢的主要场所,与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99%的线粒体蛋白由细胞核基因编码,在细胞质中合成。线粒体外膜TOM转位酶复合体负责绝大部分前体蛋白运输进入线粒体,再通过其他转位酶复合......

生物物理所等在GPCR别构调节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近日,《美国化学会志》期刊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江云课题组与上海科技大学刘志杰和华甜课题组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首次通过基因密码子扩展方法,在昆虫细胞表达系统中实现含氟非天然氨基酸(3-三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