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11-26 10:38 原文链接: 我国首个卡林加奖得主李象益:科普,浏览远不够

李象益在进行科普讲座

  巴西当地时间11月24日19时05分,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名誉理事长、原中国科技馆馆长、北京市科委特聘科普专家李象益,在巴西召开的第六届世界科学中心大会上,被授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卡林加奖。

  卡林加奖创立于1952年,每年颁发一次,主要奖励在普及科学技术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人。这是中国人第一次获此荣誉,本报记者专访了李象益。

  全国建设科技馆投资超百亿元,倡导“科学中心”理念,让公众知道“为什么”

  记者:中国的科普事业发展的起点在哪里?

  李象益:我国科普事业在阵地建设上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建设科技博物馆。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召开,确定要建设第一个科技馆。此后,我国的科技馆都是以科学中心的理念建设的。各地从上世纪80年代后开始大规模建设科技馆。近10年,科技馆又一次迎来创建高潮,近年来全国建设科技馆的总投资在百亿元以上。

  记者:科技馆在科普事业中起到什么作用?

  李象益:科技馆实质上是博物馆的延伸和发展,博物馆强调以藏品为核心,展示其历史、社会、文化与科技价值。而科技馆则是科学概念的再创造,更加关注展示科学的原理和应用,展示前瞻性的科技内容。以科学中心的理念建设科技馆,简单说,就是摆脱传统博物馆陈列藏品、介绍发展史的形式,强调参与互动和体验。比如中国科技馆一期开馆时,有一件展品叫范德格拉夫静电发生器,参观者只要触摸带有静电荷的金属球体,就会“怒发冲冠”。

  科技馆教育的本质,是在普及科普知识的基础上,更关注传播科学思想与科学方法,强调不仅知道“是什么”,更要知道“为什么”。因此,我们常说“问题比答案重要”。尤其在互联网高速发展、信息鱼龙混杂的当下,公众更需要科学的思维、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来提升辨别能力。

  展示“为什么”,就是强调展示“过程”,而不是简单的结果。比如以一个火车头为展品,传统博物馆只要展示外形,而以科学中心为理念的科技馆就需要将火车头“剖开”,要求它可动,让观众看清火车头里有什么结构、蒸汽怎么推动活塞等。这种科普是一种过程教育,让公众了解其科学原理。

  以科学中心理念建设的现代科技馆的目标是提升公众的科学素养,不仅包括掌握科学知识,还有正确的科学思想和方法,具有科学的应用能力,以及科学的精神和价值观。

  目前科普最欠缺深度教育,通过展教同步开发、形式创新,让科普真正吸引人

  记者:现代科普教育怎样才能吸引人?

  李象益:科普工作有两条“战线”。一是进入经济主战场,二是提高公众科学素养。

  对于提高公众科学素养而言,科普内容必须是公众喜欢的,如有关社会热点、科技前沿和贴近生活的。同时,要关注科普的方式。以前城市社区搞科普活动很呆板,往往是在草地上插上几块牌子,写几句科学家名言,或是展出一个科普墙。更好的科普方式就是要运用现代科普的传播方式,比如运用科学中心理念,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参与互动的形式。

  记者:您觉得我国科普工作还有什么不足?

  李象益:最大的欠缺是科普工作的创新与深度教育不够。科普的核心是教育,但目前学校的教程不能完全跟上社会发展。我们常常看到,几百个学生到科技馆走马观花参观一圈,这种“浏览”式的参观当然是必要的,但还需要引导其进入深度学习。

  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将科普真正纳入大教育的范畴。科普工作者们要深入挖掘展品的价值,不仅讲解其内涵还应探讨其应用,可以将不同科普内容制成适合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单、工作纸,吸引学校来学习。展教同步开发,这样科普场所才能真正变为校外课堂。

  让学生更深入体验到创新的科普教育,也需要更多的科研院所和高校实验室的开放。目前北京市科委也在积极推动中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院所中的200多个国家级、市级重点实验室和80多家企业的科技资源面向全社会开放,参与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实现高端科技资源科普化。

  记者:面对科普人才短缺的状况,如何广泛地开展科普工作?

  李象益:首先,要通过科普专家和科普工作者的力量去培养人才,让他们提升科普创新理念,在科普教育上掌握多元的形式与技术,鼓励科学家更多参与科普工作。

  此外,要注重在政府引导下借助社会力量,通过带动全社会参与,来培养创新科普人才,营造全民科普氛围。比如北京市以社会征集为抓手汇集社会科普资源的做法就卓有成效,“你来提出创新展品展项,我来创造展示条件”。目前已经先后有1000多家单位申报了1500多个项目建议方案,并立项资助了科普场所建设48个。

相关文章

预算削减可能让巴西研究机构断电停水

2024年已经过去1/3,巴西政界人士对该国研究机构和联邦大学今年将获得多少资金仍存在分歧。科学家表示,除非找到更多的资金,否则他们将没有足够的钱支付水、电等基本开销,以及学生的经济资助。据《自然》报......

预算削减可能让巴西研究机构断电停水

2024年已经过去1/3,巴西政界人士对该国研究机构和联邦大学今年将获得多少资金仍存在分歧。科学家表示,除非找到更多的资金,否则他们将没有足够的钱支付水、电等基本开销,以及学生的经济资助。据《自然》报......

巴西将成全球干细胞库实验场

建立覆盖所有人的细胞库是干细胞科学家的一个主要目标。这样一来,任何人都可以在其中找到骨髓捐赠者进行干细胞移植。目前在日本和英国等国家,已经实现可能与大多数患者匹配的细胞系储存库,但还需要多少细胞系才能......

报告显示过量森林砍伐致巴西温室气体排放量不断攀升

巴西环保组织“气候观测站”于当地时间3月23日发布了最新报告,报告汇编了从2010至2021年间巴西温室气体排放概况。报告显示,巴西温室气体排放量从2010年的约17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增加到了202......

过量森林砍伐致巴西温室气体排放量不断攀升

巴西环保组织“气候观测站”于当地时间3月23日发布了最新报告,报告汇编了从2010至2021年间巴西温室气体排放概况。报告显示,巴西温室气体排放量从2010年的约17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增加到了202......

巴西预计2023年底实现1600多个地区5G覆盖

近日,巴西监管机构Anatel称,预计到2023年下半年底,巴西将在约1610个地区开通3.5GHz频段的5G网络。本周二,Anatel已经批准了另外78个靠近州首府或人口超过50万的城市使用该频段的......

巴西大选结果出炉,为何科学家松了口气?

10月31日,据《自然》报道,LuizInácioLuladaSilva在巴西总统大选中获胜,让科学家们松了一口气。他们表示,现任领导人无视科学、削弱环境政策、轻视少数群体。因此......

巴西新建南极科考船拟于2025年投入使用

为了推进南极科考行动,日前,巴西海军正式签署造船合同,一艘新的南极科考支持船将正式投入建造。该科考船的建造地点位于巴西东南部的圣埃斯皮里图州。船只设计长度为93.9米,宽度为18.5米,最大吃水深度6......

马斯克巴西一游,助偏远地区连接互联网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马斯克上周五飞往巴西并宣布一项计划,旨在为亚马孙地区上万所学校接入互联网,并协助监测全球第一大雨林的非法采伐活动。马斯克在与巴西总统博索纳罗联合发布的声明中说,他准备利用旗下Sp......

巴西团队研发新冠抗体尿检法

新华社北京5月18日电《参考消息》18日登载埃菲社报道《巴西研制出新冠抗体尿检法》。报道摘要如下:巴西科学团队研发出一种检测方法,能够检测尿液中是否存在针对新冠病毒的抗体,精确程度可与目前基于血清的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