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9-04-21 14:20 原文链接: 我国发现新型p53基因调控蛋白可为肿瘤防治提供新靶点

  由中国科学院院士贺福初领导的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蛋白质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发现了一种重要的新型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可以选择性地干扰抑癌基因p53,可能成为肿瘤防治的新型靶向分子,从而为人类肿瘤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研究提供新途径。这一重要发现4月19日被国际著名学术刊物《自然-细胞生物学》在线发表。

  人体有两类重要的基因与癌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一类称为原癌基因,另一类称为抑癌基因。在正常的细胞内,它们通常都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而一旦其功能发生异常,就可能带来肿瘤风险。p53基因是目前发现的最为重要的抑癌基因之一,一半以上的人类肿瘤与p53的突变和失活直接相关。p53可以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凋亡、衰老、DNA修复,而且在生殖发育、细胞代谢、炎症发生等过程中也具有重要功能。科研人员都寄希望于通过调节p53的通路活性来达到杀伤肿瘤细胞的目的,然而大量科学研究数据表明,这种抑癌基因的活性调控异常复杂,强烈依赖于各种类型的不同组织器官的调控蛋白质。

  在国家重大科研计划项目“DNA损伤修复蛋白复合体及修复功能相关机制研究”和“人类肝脏蛋白质组重要科学问题研究”,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项目“肝脏及肝病相关的系统生物学研究”等的联合资助下,贺福初院士、张令强研究员、田春艳副研究员等科研人员在前期大规模发掘人类胎肝新基因、新蛋白的基础上,历时6年潜心探索,发现了这种可以选择性地参与抑癌基因p53对死亡基因调控的新型蛋白质,取名为Apak。据张令强研究员介绍,当Apak与抑癌基因p53结合在一起时,抑癌基因不会伤及正常细胞;而当正常细胞遇到基因毒损伤信号时,Apak迅速与p53分离,释放出p53的杀伤细胞功能,从而能及时清除掉对机体带来危害的部分“变坏”的细胞,大大降低了肿瘤发生的风险。此外,研究还发现了ATM激酶对p53的抑制作用,更正了以往认为的ATM激酶仅是p53活化分子的观点。

  贺福初院士介绍说:“这种新型蛋白质Apak隶属于锌指蛋白家族,而这一家族在人类基因组中多达423个成员,很可能存在大量没有被人们发现的p53调控蛋白,因而可能为肿瘤研究及其治疗药物研发打开一座巨大的宝库。”同时,他指出,该研究也标志着我国在竞争激烈的p53研究领域的学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关文章

揭秘癌细胞,10%的癌症竟能自然消退?

一、肿瘤发生要经历三个阶段才能成为癌症:1、激发阶段指肿瘤发生的第一阶段,即不可逆地将正常细胞转变为癌细胞的起始步骤,是细胞增殖分裂过程中,基因受致癌因素作用发生突变,而这种突变又经细胞分裂增殖被固定......

第九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41种药品采购成功

近日,第九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在上海产生拟中选结果。此次集采有41种药品采购成功,拟中选药品平均降价58%,预计每年可节约药费182亿元。国家医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医药企业积极参与本次集采,26......

微流控磁学检测肿瘤外泌体研究取得进展

肿瘤细胞分泌的外泌体(Tumor-DerivedExosomes,TDEs)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检测TDEs,对肿瘤早期诊断、疗效评价和预后分析,以及对TDEs进行高灵敏的定量检测具有重要意义。近......

进博会风采奇迹实验室科学创新不断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简称进博会)于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举行,赛诺菲这家创新医药健康企业连续第六年参展。今年,他们以“奇迹实验室”为主题,精彩亮相进博会的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这里展示了他们在免疫......

学者同聚北师大,Urimarker2023共讨新发展

——第三届尿液生物标志物学术研讨会(Urimarker2023)顺利召开11月4日-11月5日,第三届尿液生物标志物学术研讨会(Urimarker2023)于北京师范大学圆满落幕。本次研讨会采用线上线......

学者同聚北师大,Urimarker2023共讨新发展

——第三届尿液生物标志物学术研讨会(Urimarker2023)顺利召开11月4日-11月5日,第三届尿液生物标志物学术研讨会(Urimarker2023)于北京师范大学圆满落幕。本次研讨会采用线上线......

我国学者在抗肿瘤免疫调控研究领域取得进展

研究成果以“BCL6通过拮抗BLIMP1促进癌症中干细胞样CD8+T细胞抗肿瘤程序(BCL6PromotesaStem-likeCD8+TCellPrograminCancerviaAntagoniz......

“即插即用”纳米颗粒,靶向多种生物目标

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工程师开发出一种模块化纳米颗粒,其表面经精心设计,可容纳任何选择的生物分子,从而可定制纳米颗粒以靶向肿瘤、病毒或毒素等不同的生物实体。研究论文30日发表在《自然·纳米技术》上。与......

激活癌细胞自毁的“开关”发现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综合癌症中心的一个研究小组确定了CD95受体上一个可导致细胞死亡的关键表位。这种触发细胞程序性死亡的新能力可能会为改进癌症治疗打开大门。这一发现发表在近期《自然》杂志旗下的《细胞......

最新研究发现新影像标志物,或助早期识别阿尔茨海默病高危患者

记者23日获悉,中国医学专家通过与国际多中心、多学科交叉融合团队协作,揭示了脑室形态影响脑疾病发生的遗传机制。他们率先发现侧脑室下角体积增大是阿尔茨海默病可遗传的影像标记,可早期预测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