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4-25 15:42 原文链接: 夏志:人体细胞也有“七年之痒”?

  现在七年之痒已成为感情变化的专用描述,有人在因感情失望的同时,创造了细胞的七年之痒论,这也成为失恋疗伤金句。是矫情还是真理,且来看分明。

  曾在网络上掀起旋风的金句内容是这样的:人体细胞新陈代谢,每三个月会替换一次,随着旧细胞的死去,新细胞则诞生。由于不同细胞代谢的时间和间隔的不同,将一身细胞全部换掉,需要七年。也就是说,在生理上,我们每七年就是另外一个人。七年过去,你就是你,但你也不是你了。围绕这个逻辑,网友们得出了形形色色的答案。因为是全新的人,所以对于过去无需挂怀,所以现在的你,也可以在全新的想法和状态下重新做出选择。

  全身细胞真的是七年一换么?我们不同年龄段喜好不同,跟细胞的新陈代谢有关么?是什么在左右我们的感情变化?

  细胞的死去活来

  人体一共有40~60万亿个细胞,我们需要通过细胞的新陈代谢活动提供能量,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有细胞衰亡,也不断有新的细胞出现。从细胞结构和功能方面来说,新细胞与衰亡的细胞是一样的,因此并不会对人体有大的影响。只是当新陈代谢变缓,或是细胞发生变异,人体才会衰老或生病。因此,细胞的正常代谢,不会让你变成一个不同的人。

  金句中还提到细胞的代谢时间,“细胞每三个月替换一次”这个时间估算的如此精确,是正确的么?细胞代谢的确有一个周期,但不是所有细胞都按照同一个周期来更新。比如,皮肤上皮细胞的更新周期为28天,味蕾上的味觉细胞10天到2周更新一次,胃粘膜上皮细胞的更新是6天,肠粘膜细胞更新周期只需3天......这只是部分细胞的新陈代谢周期,而且多为估算值,没那么精确。因为人体的细胞种类太多,每种种类的细胞数量也很大,情况复杂,比如,同一器官不同位置的细胞寿命不同,各人健康状况不同,细胞更新速度也会不同,这也是为什么年轻人手术后恢复较快,中老年人术后恢复慢的原因。因此,“细胞每三个月替换一次”的说法也是不正确的。

  人体细胞不仅不是三个月替换一次,还有些更换周期很长的细胞,比如心肌细胞,瑞典科学家2009年证明心肌细胞以每年1%的比率更新,年龄越大更新越少,从整个生命周期看,心脏要比人的实际寿命年轻4岁。这意味着原先认为无法治好的心脏病或可通过促进心肌细胞更新的方式来治愈。有的大脑细胞是从不更新的,比如中枢神经细胞,自人出生之日就已设定好,无法增加也无法更新,年纪大后中枢神经细胞还会减少。中枢神经细胞的不变,也正是我们的记忆能长久不变的原因。

  细胞种类、数量、更新时间如此多样,全身细胞七年一换的理论,是没有证据可以支持的。让人产生今非昔比,物是人非感受的,另有其他原因。

  让你不同的真正物质

  深深认同文首金句的亲们,多是引发了情感上的共鸣,觉得自己无论在记忆、思想还是行为方式上,确实和七年之前不一样了。但这并非细胞造成的,主要责任在于大脑中的神经细胞突触连接——突触连接的数目和连接强度决定了我们的感官思维记忆,也决定了我们对新信息的接收、保存能力。

  我们知道,大脑里有10的11次方个神经细胞,它们之间彼此通讯,形成100万亿个突触。神经细胞相互作用形成神经细胞集群,这些集群则构成大脑的不同区域,控制人的行为。人的认知能力大致可分为记忆、运动控制、各种感知觉等方面,所有这些行为能力都与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脑力与遗传得来的天赋有关,也可通过后天的训练来加强,这说明虽然神经细胞无法或很难再生,但突触之间的连接能力是可以改变的。如果你觉得你比几年前有了思维、记忆方面的变化,那是与你的日常用脑习惯有关。

  有关情感的“七年之痒”

  我们之所以会对一个人产生感情,与多巴胺的分泌有关。多巴胺是下丘脑和脑垂体中的一种关键神经递质,能直接影响人的情绪。爱情能催生多巴胺的分泌,让人感到愉悦,并认为是对方带来的幸福感。但它并不能一直维持,当大脑感到疲累时,多巴胺分泌减少或消失,我们就会从爱情的美梦中醒过来。因为清醒过来而否定和结束感情,寻找新的“刺激”,是“七年之痒”的原因。

  七年之痒,与基因还有关系。加州伯克利和美国西北大学的合作研究显示,人类的情绪、对婚姻的满意度和基因之间有着某种特殊联系。基因通过影响个人对情感氛围的敏感度,影响个人的婚姻满意度。研究结合了多年的跟踪调查和基因检测,发现5-HTTLPR 基因会影响个体在婚姻中的敏感度。携带有两个短的等位基因的个体就像温室里的花朵一样,他们会被正面的情绪激励,让对方如沐春风,也容易因为负面情绪而发脾气,对对方不满。其他个体对情绪气氛则不太敏感。

  七年之痒的七年,只是一个统计学数字,这么多理论也只想说明,人体细胞七年一换是不准确的,情感上的七年之痒与细胞的新陈代谢更无联系,一切都依赖彼此的相处,和对两性关系的珍惜。

相关文章

2023获批数创新高,明年这9款疗法可能获批|细胞和基因疗法年度盘点

美国FDA曾在几年前预计,到2025年,每年将批准10-20款细胞和基因疗法。随着这一领域在全球范围内的迅猛发展,今年批准的细胞和基因疗法再创新高,不仅朝着这一目标大步迈进,也为全球病患带来了更多创新......

省重点实验室,精准“狙击”让癌细胞无处遁形

设计系列纳米酶,与光热治疗、光动力治疗、免疫治疗等结合,用于癌症、老年病等重大疾病的治疗;突破太阳能电池关键技术瓶颈,构建高能、低成本、高效率的全新有机太阳能电池体系,将有机太阳能电池效率快速提升至1......

首个免疫细胞图谱,揭示人类肺部发展中免疫细胞的秘密作用

国际研究团队将先进的单细胞技术与肺部器官样体研究相结合,以绘制人类早期肺部免疫细胞的发展过程。他们的研究结果概述了这些细胞在人类肺部组织的发育过程中如何起到积极而密切的指导作用,揭示了免疫系统和呼吸系......

推动细胞和基因疗法工艺标准的发展

Polyplus,萨多利斯集团的一部分,已同意与韩国细胞和基因疗法(CGT)的CDMOMarkHerz合作,开发以降低治疗产品每剂的成本并提高质量为重点的新的CGT效率标准。团队将通过利用Polypl......

近红外光驱动的分子凿岩锤:治疗癌症的突破

以下是对您提供的文本的中文翻译:使用于医学成像的荧光合成染料类别,嵌入在癌细胞的膜中并快速振动,诱发坏死。由于整个分子的振动持续时间不到一皮秒,这些振动的氨基青黄素可以在低光水平或浓度下干扰事物的运作......

麻省理工学院革新细胞成像技术:观察活细胞内部活动的新方法

利用可开关的荧光标签,麻省理工学院的工程师们可以研究细胞中的分子如何相互作用来控制细胞的行为,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方法,可以同时观察到多达七种不同的分子,甚至有可能观察到比这更多的分子。活细胞会受到多种......

一文速览!10月国内外15家生物药企融资超40亿!

据不完全统计,10月份,共有15家国内外创新生物药企完成了融资事件,总金额超40亿人民币。从融资轮次来看,早期融资仍占多数,其中B轮以前融资占比超过75%,仅有2家企业完成B轮融资。从融资金额来看,披......

拜耳携手上海医药,共建拜耳Co.Lab共创平台

2023年11月7日,在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上,拜耳与上海医药共同宣布了一项重要的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携手共建拜耳Co.Lab共创平台,以推动包括细胞与基因疗法等领域的......

Cellectis股价飙升超180%!阿斯利康又投2.45亿

今日,阿斯利康与Cellectis达成了一项利润丰厚的合作协议,将向这家法国生物技术公司投资2.45亿美元,进一步加强了其致力于开发细胞和基因疗法产品的承诺。该消息令Cellectis的股价在周三盘前......

Nature:科学家识别出冠状病毒进入人类细胞的特殊受体

引起COVID-19的SARS-CoV-2病毒会导致严重的急性呼吸道综合征,这或许就与2019年出现的已知会引起轻度季节性感冒的其它冠状病毒形成了对比,同时还提出了一个问题,即为何一种冠状病毒对人类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