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10-27 10:26 原文链接: 转基因主流科学家发声:别让我们在误解和等待中老去

  “去年,我的确是发了一句牢骚,在国内转基因技术的推广上,我觉得是Delay。”10月17日,在谈到目前国内转基因技术的推广现状时,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启发显得很无奈。

  当日,在华中农业大学举行的全球转基因农作物发展现状和未来展望国际研讨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晓亚展示了这样一张图片:画面正中是一个转基因的作物,左边是一个漂亮的少女,右边是个容颜已逝的老太婆。

  “少女在等待转基因批准的过程中,变成了一个老太婆。”张启发院士如此解释这幅画。

  2001年转基因技术成熟,获批安全证书时已是2009年。然而,直到今年安全证书过期,转基因的发展并未出现转机,反而陷入更大的争议之中。

  “别让我们在误解和等待中老去。”与会专家坦露心声。

  来势汹汹的反转派

  科学家的无奈,缘于国内公众对转基因的莫名恐惧和担忧;而恐惧和担忧的背后,离不开反转人士不断散布的谣言和制造的假象。

  “转基因影响生育能力”“转基因致老鼠死亡”“转基因破坏生态”……虽然谣言出现后,都有官方或科学界出面辟谣,但公众总是事与愿违地站在反转派的阵营,向政府和科学界“宣战”。

  辱骂、诋毁、污蔑……尽管手段并不高级,却足以让一些本应第一时间站出来发声的主流科学家畏惧。

  “有一些科学家害怕人家骂,甚至有很多科学家的脑袋被做成了汉奸的头。”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原校长许智宏对此感到非常惊讶。

  “目前所有的争议都不是基于科学评价和理性的。”许智宏表示,无谓的争论已经阻碍了如黄金大米、Bt抗虫水稻、Bt茄子等一些已成熟的转基因产品产业化。

  同样的情况在巴西也发生过,由于环保组织的抗议和法律的冲突,在1998年到2005年间,巴西的转基因应用也处于一种非官方暂停的状态。

  不过,2004年,时任巴西总统鲁拉签署法令授权了转基因大豆的应用。到目前为止,总共有38个转基因作物已经被批准在巴西境内种植了。

  已经广泛应用

  来自全球生物技术领域最权威的科学家们集中起来向公众传递正确的转基因的信息,被视为向反转派宣告了主流科学声音的回归。

  转基因技术发明人之一、2013年世界粮食奖得主马克·冯·蒙塔谷认为,此次大家聚集一堂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这些沟通,把正确的信息传达给社会,真正地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作出科学界的贡献。

  无论人们对转基因持接受还是反对的态度,这一现代生物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生活的各个领域。

  “在医药方面,现在的胰岛素、干扰素、疫苗,大部分都是转基因技术生产的;在微生物食品工业方面,人们喝的啤酒酵母,还有一些美容的酶也是。”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寇建平处长举例说。

  不仅如此,转基因技术在帮助中国棉花战胜棉铃虫威胁的战役中立下了卓越功勋。迄今为止,棉花依然是唯一获准在我国进行大规模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作物。

  加强与公众沟通

  “转基因技术是中性的,关键看如何使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科院副院长吴孔明说,美国是转基因食品生产和应用大国,在美国的超市中超过70%的产品都含有转基因成分。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教授玛蒂娜·纽厄尔-麦格洛夫林也表示,美国90%的加工产品,以及大豆、甘蔗、玉米等都是转基因的,目前美国有一万亿的食用人次,另外十亿家畜会使用转基因作物,我们并没有发现任何的问题。

  对于转基因的安全性,科学共同体是有共识的,不存在争议。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姜韬表示,对于转基因问题,不应该听“隔行科学家”的观点,而应该听主流科学家、科学共同体的意见。

  “同时我们也鼓励,应该倡导更多的科学家与公众沟通。”许智宏强调说,科学家要以公众懂得的语言,要以通俗的语言而不是科学名词,去跟公众沟通。

  除此之外,科学家们还面临着继续申请安全证书的问题,“因为如果还想它(转基因)是活的,就必须申请。”张启发表示。

  张启发希望能继续获批。不过,他也清楚,即便重新拿到证书,还是会面临过去五年遇到的同样难题,既不能产业化,也没有品种,没有公司能够生产,更不能去销售,“就好比一张白纸,还有很多很多的问题。”张启发说。

  在会上,专家达成“全球转基因农作物发展现状和未来展望国际研讨会”八点共识,表达对转基因作物发展的支持。

  链接

“全球转基因农作物发展现状和未来展望国际研讨会”共识

  1. 转基因作物增强了食物安全性,减轻了农业对环境的影响,保障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转基因作物能够增加产量,并具有巨大的增产潜力,从而能有效保障粮食安全。转基因作物的应用大量减少了杀虫剂的使用,有效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减轻耕地使用的压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带来显著的生态环保效益。

  2. 所有的科学证据都显示,用于特定作物改良的转基因方法对人和动物没有任何负面影响。基因修饰的方法不会改变食物的安全性。大规模商业化种植转基因作物18年以来,数十亿人和数以千亿计的家畜长期食用转基因作物,并未发现转基因食物会导致疾病或其他问题。事实上,世界上所有的啤酒、面包、奶酪以及胰岛素等许多药物都是利用转基因生物生产的,迄今为止没有发现一例可以证实的转基因技术对人类健康、畜禽动物和生态环境不安全的案例。转基因生物来源的食物与其他生物来源的食物没有实质差异,偏离事实和科学依据争论“转基因作物是否安全”没有意义。

  3. 许多现代分子技术都可以改变作物的遗传学特性。争论这些技术相对传统育种技术是否会导致作物更多的遗传学修饰并没有意义。科学家们非常遗憾的看到,转基因技术是唯一需要对产品进行标识的改变作物特性的现代分子技术。

  4. 世界人口总量已达72亿,且正在以每4天净增100万的速度增长。目前世界还有10亿人营养不良,1亿人濒临饿死。空谈某类食物的生物安全性没有意义,我们应该集中精力,采用包括转基因在内的所有可以应用的新技术新方法,发展可持续、高效率的农业。

  5. 为了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之一“消除极度贫穷和饥饿”,养活全世界的公民,目前各国建立的针对转基因生物复杂的监管系统需要简化。在世界人口已经超负荷、资源承载达到极限的严峻形势下,对转基因技术各种耸人听闻的报道和错误信息将导致本可避免的饥饿和死亡。科学家们恳请媒体和各种公共团体应该实事求是地报道和客观地处理涉转基因的相关话题,为人类社会和谐发展营造健康的氛围。

  6. 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已经具备了坚实的生物安全保障能力,建立了基于科学的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

  7. 黄金大米是第一例营养加强的转基因作物,其对维生素A缺乏症提供了一种有效且价格低廉的干预方法。25年前,联合国提出维生素A缺乏症是亟待解决的公众健康问题。维生素A缺乏目前每年仍在导致大量的死亡和失明,全球每天有6000名儿童死亡和大量的儿童失明。45%的中国人群,特别是孕妇和儿童缺乏维生素A。技术发明人已经将黄金大米技术免费捐赠给全球公众使用,但是其相关的科学合作和发展被监管体制上的障碍和社会质疑阻碍,至今仍未被应用于解决这一重大公众健康问题。

  8.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的加速推进,劳动力大量转移,中国农业生产既要保障粮食安全,又要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基因组研究和转基因技术的发展给中国和世界的农业科技革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中国在这些领域投入巨大,所获得的领先于世界水平的科研成果不应止步于实验室,从而造成巨大的浪费。中国大规模推广转基因抗虫棉取得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转基因抗虫水稻和转植酸酶玉米已经获得了安全证书。建议尽快推进转基因水稻和玉米的产业化应用。

相关文章

重磅!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发布

2月29日上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了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主要分布在生命科学和医学、人工智能、量子、天文、化学能源等科学领域。分别为:人工智能大模型为精准天气预报带来新突破揭示人类......

转基因香蕉商业种植首获“绿灯”

一种转基因香蕉首次获准在农场种植。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监管机构已经批准了一种经过改造的卡文迪许香蕉,它可以抵抗一种已蔓延到全球许多国家的毁灭性真菌疾病。近日,澳大利亚基因技术监管办公室颁发了许可证,允许......

多样化菌群共存现象有了新解释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王腾团队在《自然—通讯》发表研究成果。该研究从理论上揭示了微生物群落中广泛存在的水平基因流动可以帮助竞争性微生物群体突破物种多样性“极限”,促......

多所新大学今年启动招生,专业以新能源等工科为主

各地教育部门近日陆续发布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公示,大湾区大学等多所新大学获批设立,北京理工大学珠海校区等高校今年启动招生。这些大学设立的专业中,新能源、工程技术等工科专业占绝大多数。北京理工大学珠海校......

2023年度高新技术企业火炬统计年报表和年度发展报告开始填报

近日,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组织填报2023年度高新技术企业火炬统计年报表和年度发展报告的通知。原文如下:各有关单位:根据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数据与情报科学学报(英文)》:致力加深社会对科研生态的理解

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说,科学是人类最伟大的集体事业。公众、科学家和政府都是科学事业的直接或间接参与者。他们对科学的理解和认知共同影响着科学能否有效地回应社会现实。例如,在流行病期间,保持社交距离等社......

上海聚焦新质生产力推进产业发展

①今年,上海仍要全力稳住工业基本盘,规上工业企业力争突破1万家,支持浦东、松江、嘉定、闵行等重点区域挑大梁;②上海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土壤与生态需要不断厚植与优化。上海2023年已出台推动“工业上楼”打造......

科学仪器行业趋势之历史深处的忧虑

前言:科技的发展带来了大国的更替。科学仪器行业是大国复兴必经之路。经历了几十年高速发展,习惯了行业高速发展的我们,第一次面对行业整体下滑。躺赢的时代过去了,在这行业大变革的时机,历史可以让我们在凛冬已......

缅怀王绶琯院士:为有志于科学的孩子创造机遇

1998年,75岁的王绶琯还是忙得脚不沾地。接不完的电话、外出开会、看材料、改稿子……“我记得那时候每逢周六日,家里总会来很多人,有老师也有中学生。”彼时,工作繁忙的王荧完全不知道父亲到底在忙什么。实......

两部委印发《制造业中试创新发展实施意见》:推动科学仪器研制的新动力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制造业中试创新发展实施意见》(工信部联科〔2024〕11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强要化现有创新和服务平台中试功能,加强技术研发转化,开放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