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11-26 09:30 原文链接: 美利用现代图像技术处理重绘高清版木卫二图像

  美科研人员近日“绘制”出木卫二欧罗巴最好的一张“肖像”,这也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NASA)首次发布他们用现代图像技术处理后的版本。

  该照片色彩分明,以最高的清晰度展示了木卫二表面的大部分地方。比如说,那些看起来呈蓝色和白色的地方存储着相对来说更为纯净的水冰,红褐色的部分则包含高浓度的“非冰成分”,图片中的“两极地带”比近赤道纬度地区更蓝,这被普遍认为是冰晶粒尺寸不同使然。

  上世纪90年代末,伽利略号探测飞船拍到了木卫二模糊的彩色照片;这次的新形象更接近人眼所能看到的情形。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为了尽可能“写真”,科研人员把用近红外光、绿光和紫外光拍摄的多张照片进行了合成,用波长对光线进行了重新校准,没有数据的部分则拟附近相似地形表面的颜色来填充。从图片中可以看到,木卫二冰层表面,狭长弯曲的裂纹纵横交错。科学家们一直推测在冰层之下存在海洋,他们迫切地想知道这些红褐色的裂纹和其他那些遍布星球的痕迹,能否提供线索,让人了解木卫二地质历史和其冰层下海洋的化学成分 。

  不要小看这星球上的海洋,在木卫二的冰层之下,可能掩藏着放眼整个太阳系除地球外最适宜生命诞生发展的环境。伽利略探测器已经表明,一个地下咸水海洋和坚实的海底岩石相接触,在海洋和冰壳之间的物质循环可能为化学能量提供来源,这一能量能使简单的生命形式得以存活。

相关文章

5G+卫星将助力海联网建设,保障海洋效益

  2020中国企业家博鳌论坛12月4-5日在海南博鳌举行。福州达华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达华智能科技”)董事长陈融圣出席了4日召开的“创新合作5G赋能产业高峰论坛”平行......

南海海洋所等揭示北太平洋流涡区中尺度涡旋生态影响

近期,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修鹏与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柴扉合作,利用生物地球化学浮标(BGC-Argo)数据揭示北太平洋副热带流涡区(NPSG)中尺度涡旋对......

浙大:国内首台海洋高光谱分辨率激光雷达初次海试

2020年9月,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宁波研究院光电分院刘东教授、刘崇教授团队成功研制出了国内首台海洋高光谱分辨率激光雷达,与自主研制的海洋弹性激光雷达系统一起参加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所组织......

研究揭示台风影响海洋中尺度及大尺度的动力机制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尚晓东团队与复旦大学教授王桂华合作,在台风影响海洋中尺度及大尺度环流的动力机制研究中取得进展。尽管存在海洋对台风的地转响应,但人们相信其强度、尺......

气候变暖让海底生物迷路

海洋变暖导致洋流方向改变,蓝贻贝幼虫的散布方式也受到影响,该物种的生存范围已大大缩小。(图片来源:SCIENCESOURCE)全球变暖让许多生物不得不寻找新的栖息地,但对海蜗牛、海肠和贝类等底栖生物而......

13家单位共建:一海洋探测设备检测平台进入赶工模式

3月底,一个海洋探测设备检测平台在山东进入了“赶工模式”。这个以“共享”为特征的平台供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13家共建单位共享,最终将在设备检测、技术操作、数据规范上实现标准统一。“现在,很多科学家有意愿......

“海洋光学技术与应用”专辑

海洋光学是研究海洋的光学性质、光在海洋中的传播规律和运用光学技术探测海洋的科学。日前,为了践行国家的海洋强国战略方针,《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2020年第一期在国内率先推出了“海洋光学技术与应用”专辑。......

研究发现海洋太吵螃蟹遭殃

对螃蟹来说,海洋也越来越吵了。正常情况下,普通滨蟹能缓慢改变蟹壳颜色,从而与它们生活的环境融为一色。但近期研究发现,长时间的船舶噪音暴露会减弱它们的伪装能力,从而使其更容易暴露并受到攻击。该研究揭示了......

探秘海洋生物赋能蓝色产业

谈到我国海洋生物学的发展,不能不提位于青岛黄海之畔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海洋所)。它是发源于70年前新中国第一个海洋生物研究机构。今天,海洋所已为我国海洋生物研究练就一支生力军,培育了一个完......

为什么要学习研究海洋天然产物?

海洋天然产物是海洋生物的代谢物。其中的蛋白质、核酸、多糖等大分子物质,有专门的研究,不在此列。这里主要指分子量较低、结构特殊的次级代谢物。它们具有各种生物活性,如有的是在生物体内能调节个体各细胞间的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