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0-09 18:00 原文链接: 内质网表面钙瞬变是多细胞生物自噬起始的关键信号

  自噬是指通过形成双层膜结构的自噬体,包裹部分胞质并运送到溶酶体进行降解及回收的过程,对抵抗各种应激和维持细胞稳态至关重要。自噬异与老年痴呆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自噬体形成的关键步骤包括隔离膜(自噬体前体)的启始、成核、延伸及闭合。科学家对自噬体形成的分子机制的了解主要来自对单细胞酵母自噬的研究。多细胞生物自噬体的形成过程更加复杂,包括多个独特的步骤以及多细胞生物特有的自噬蛋白的参与。

  多细胞生物自噬与酵母自噬的重要区别之一在于自噬体形成的位置。酵母自噬体在液泡膜上形成,而多细胞生物自噬体在内质网的多个位点同时形成。鉴定决定自噬体在内质网上形成的信号是自噬领域悬而未决的科学问题。

  10月5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宏课题组在《细胞》(Cell)上,在线发表了题为Calcium transients on the ER surface trigger liquid-liquid phase separation of FIP200 to specify autophagosome initiation site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自噬诱导条件下引起的内质网表面的钙瞬变是决定自噬体在内质网上形成的关键信号。内质网表面的钙瞬变引起参与自噬起始的FIP200复合物发生液-液相分离;形成的FIP200凝聚体进而与内质网膜蛋白VAPs和ATLs结合定位于内质网,成为自噬体起始位点。

  研究显示,钙离子快速螯合剂BAPTA-AM可以抑制参与自噬起始的FIP200复合物在内质网上形成凝聚体,但这一过程不能被慢速钙离子螯合剂EGTA-AM阻断。这提示快速的局部的钙离子变化而非稳态的钙离子浓度变化,可能参与自噬起始过程。科研人员构建了内质网跨膜结构域CYB5与快速钙离子探针GCaMP6f的融合蛋白,将GCaMP6f定位于内质网膜表面朝向胞浆侧,以检测自噬诱导下内质网膜表面钙离子浓度的变化。研究利用多模态超分辨活细胞成像技术(Multi-SIM)发现,在饥饿或Torin1处理等自噬诱导条件下,内质网表面发生钙瞬变/钙振荡,而这些钙信号能被BAPTA-AM阻断却不能被EGTA-AM阻断。

  研究发现抑制内质网表面钙瞬变/钙振荡会阻碍自噬体形成。钙离子通道释放抑制剂以及钙通道蛋白敲低的细胞中,自噬起始FIP200复合物在内质网上形成凝聚体被显著抑制,这表明内质网表面钙瞬变对自噬体的形成颇为重要。自噬诱导条件下,内质网表面的钙瞬变/钙振荡是被精细调控的。在钙离子通道激活剂处理下,内质网表面的钙瞬变/钙振荡的幅值、频率和持续时间显著增加。FIP200凝聚体以及WIPI2等标记的早期自噬结构的数目显著增加,但自噬流活性却被抑制,这表明钙离子通道激活剂的处理抑制有功能性的自噬体结构的形成。电镜观测发现,这些自噬结构显著变小且不能闭合,提示内质网表面钙的持续增高影响自噬体的延伸及闭合过程。

  张宏课题组前期利用建立的线虫遗传筛选模型鉴定了一系列多细胞生物特有自噬基因,包括编码内质网跨膜蛋白的epg-4/EI24。本研究发现敲除EI24的细胞,表现出与钙离子通道激活剂处理类似的现象,内质网表面出现持续的钙振荡,并表现出类似的自噬缺陷。研究通过化学试剂处理,或敲低内质网表面钙通道的活性,可以降低EI24敲除引起的钙瞬变,并拯救其自噬缺陷的表型。EI24可以与多种内质网钙通道和钙泵结合。这提示EI24可以通过调节内质网钙通道和钙泵的活性,进而调控内质网表面钙瞬变的幅度、频率和持续时间。

  内质网表面钙瞬变/钙振荡是如何决定参与自噬起始的FIP200复合物在内质网上组装?研究发现,自噬诱导条件下,内质网表面发生的钙瞬变/钙振荡触发FIP200复合物发生液-液相分离,形成具有高度动态且易于融合的液滴状FIP200凝聚体。FIP200凝聚体通过与内质网膜蛋白VAPs和ATLs结合,稳定定位于内质网上,并沿着内质网移动,与其他FIP200凝聚体融合。在达到一定大小后,FIP200凝聚体停止融合,成为内质网上的自噬体起始位点,招募下游自噬蛋白,启动自噬体的形成。该研究揭示了内质网表面钙瞬变是决定自噬体在内质网上形成的关键信号,促进了科学家对多细胞生物自噬分子机制的理解,并对探究自噬异常与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开发新的治疗策略有重要意义。

  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资助,并获得生物物理所成像平台的技术支持。

相关文章

科学家识别出对肿瘤细胞代谢和免疫逃逸重要的特殊蛋白

肿瘤细胞通常会改变能量代谢并增加葡萄糖的摄入从而支持其快速分裂和扩散,这或许就会限制免疫细胞对葡萄糖的可利用性从而减缓机体的抗癌免疫反应。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CancerDiscovery上题为“......

科学家识别出对肿瘤细胞代谢和免疫逃逸重要的特殊蛋白

肿瘤细胞通常会改变能量代谢并增加葡萄糖的摄入从而支持其快速分裂和扩散,这或许就会限制免疫细胞对葡萄糖的可利用性从而减缓机体的抗癌免疫反应。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CancerDiscovery上题为“......

科学家识别出对肿瘤细胞代谢和免疫逃逸重要的特殊蛋白

肿瘤细胞通常会改变能量代谢并增加葡萄糖的摄入从而支持其快速分裂和扩散,这或许就会限制免疫细胞对葡萄糖的可利用性从而减缓机体的抗癌免疫反应。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CancerDiscovery上题为“......

JITC:乙酰地那林与抗CD47组合有望治疗MYC扩增髓母细胞

MYC扩增的髓母细胞(MYCamplifiedmedulloblastoma)通常是一种致命的脑癌形式。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安舒茨医学校区和德国癌症联盟杜塞尔多夫大学医院的研究人员发......

研究揭示Cspg4high小胶质细胞在神经退行性疾病机制作用

2月17日,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周嘉伟研究组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在线发表了题为《Cspg4high小胶质细胞参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过程中的小胶质......

我国学者在肝细胞去分化调控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图Kupffer细胞来源IL-6通过损伤特异增强子诱导肝细胞去分化机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92168202、31930030、T2122018)等资助下,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甘氨酸合成新途径

近日,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天津工业生物所)体外合成生物学中心与来自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和山东大学的研究团队合作,在还原甘氨酸途径的启发下,构建了电能驱动的体外多酶催化系统,克服......

哥德堡大学新研究|人工智能的“大手”触及显微镜下细胞

分析显微镜拍摄生物过程获得的大量数据一直是研究中的重要工作。最近,瑞典哥德堡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人工智能(AI)方法,可以跟踪细胞的运动。这种方法可能对开发更有效的癌症药物非常有帮助。在显微镜下研......

受体位置对迷幻药的影响研究

位置,位置,位置是迷幻药物的关键,可以通过快速重建神经细胞之间的连接来治疗精神疾病。在2月17日发表于《科学》杂志的一篇论文中,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研究人员表明,与神经元内部的5-羟色胺2A受体结合可......

8年博后发首篇Nature论文

在著名的“分子生物学圣地”——美国冷泉港实验室做博士后的第8年,孙雪琴发表了她的第一篇《自然》(Nature)论文。她的研究揭示了一种1年生存率不到50%、5年生存率锐减为5%的致命癌症,如何用神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