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6-04 14:02 原文链接: 强基计划VS中国科学院大学哪个更胜一筹?

  在顶尖高校的王牌学科,集中大量的师资和其他资源来培养拔尖的学生,解决目前中国急需解决的科学和技术问题。

  在今年被炒得火热的强基计划之前,中国科学院大学的本科培养是中国高等教育中与之相似的一份样本。

  同样是为了解决拔尖人才培养的难题而诞生,中国科学院大学的本科培养与强基计划之间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但也有着许多的不同。中国本科教育如何培养拔尖人才?这是两份让人期待的答卷。

1.jpg

图丨中国科学院大学

  ▎综合评价

  如何选拔出综合素质优异,极具科研潜力,又有志于科学研究的好“苗子”?

  强基计划给出的答案是:综合评价。而早在数年之前,中国科学院大学就已经开始了类似的实践。

  关于选拔人才,国科大在部分省份探索实行了综合评价的考核制度,不以高考成绩“一考定终身”,而是采取材料审核、专家面试等方法,将高考成绩、校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分别加权赋值,形成考生的最终成绩。

  2020年国科大的综合评价方案中这样写道:国科大将组织专家审核考生的网上申请材料,综合考察学生高中学习成绩、特长、获奖及参加社会活动等情况来进行遴选。

1.jpg

图丨中国科学院大学首届本科生毕业典礼

  入围的考生将在高考结束后分招生省份组织综合评价测试,测试内容包括专家面试、体育科目测试,部分省份还将组织笔试。

  考生的综合评价成绩中,高考分数占60%,国科大测试成绩占30%,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占10%,满分值均将折算为与当地高考满分值一致。

  相比之下,强基计划的入围筛选和综合评价则更强调高考成绩的比重。

  无论是普通入围还是破格入围,36所试点学校均要求考生分数在一本线上,部分高校还要求考生的高考分数必须超过一本线一定分值。最终的综合成绩中,高考成绩的占比也被提高到85%,高校考核成绩占比15%。

1.jpg

  校测方面,尽管首轮强基计划的面试考核还尚未开始,但由国科大往年的专家面试中,我们可以对这样的评价方法窥见一二。

  院士、专家做主考官,面试提问天马行空,题目不设标准答案……早已有媒体报道过国科大的“奇葩”面试,称这样的考试答案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也唯有这样的考试方式,才能够真正筛选出理想高远、品德优良、学业优秀、热爱科学,并具备创新潜质的高中毕业生。同时,也打破“一考定终身”的魔咒,为某科成绩特别突出,总体成绩又不差的考生提供一个机会。

  ▎学科实力

  国科大自2014年起开始招收本科生,是中国最早进行研究生教育的大学,也是中国院士最多、科学家最多的大学,同时还是中国拥有国家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最多的大学。

  一向以研究生培养和科学成果蜚声海内外的国科大,十分清楚一位优秀的科学家在本科阶段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和品质,因此在本科生培养层面极为重视数理基础,并在其实力最为雄厚的优势学科中开展本科教育。

  2020年,国科大共13个专业招收本科生,其中理学6个,工学7个。10个专业对应的一级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A+(全国前2名或前2%),12个学科为A类学科(全国前10%)。几乎所有招生专业,实力都是全国顶尖。

1.jpg

  而强基计划试点高校的招生专业则以数学、化学、生物学、物理学等基础学科为主,同时也开放哲学、中国语言文学和历史学等学科的招生。

  据统计,本次强基计划的招生共面向考试开放了36所高校的184个专业,其中26个专业对应的一级学科为A+,约有55%的专业对应A类学科。

  除14个未参评学科外,所有高校开放招生的专业对应一级学科均在B类(全国前40%)及以上。

1.jpg

  ▎培养方式

  培养方式上,国科大与强基计划的本科生培养都指向同一个目标:培养未来的科学家。二者的培养方案之间却各有特色,各具优势。

  依托于中科院所拥有的全国最为优质、最为雄厚的科教资源,国科大本科人才“科教融合”的培养方式也展现出了绝少有高校能够与之匹敌的竞争力。

  国科大并非是一所传统意义上的大学,其所采取的培养方案国内任何一所高校都难以复制。独一无二的丰厚资源和小而精的本科生规模,让它能够保障每一位学生都能够享受到最优秀的师资和最丰厚的科教资源所带来的红利。

  本科生培养方面,国科大采用“三段式培养”,兼顾通识教育、专业知识学习和科研实践。不仅所有学生入学后都有2次机会可以自由进行转专业,而且所有教授专业课的老师均有正高级职称,更有十余位两院院士亲自为本科生上课。

  此外,国科大还为每一位学生配备院士、杰青级别的学业导师,和由知名学者担任的“科学家班主任”,在科研和生活等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指导。

1.jpg

图丨院士亲自为本科生授课

  目前,与国科大建立合作的高校可接收的访学人数,已经远超在读生人数。从现有的经验来看,国科大绝大多数的本科生都有机会能够进行为期半年的公费国外访学。

  同时,学校还有能力安排学生前往中科院各研究所进行实打实的科研训练,提供尖端的仪器供本科生每个人独立使用。

1.jpg

图丨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

  而强基计划的最大亮点,就是其本研衔接的培养模式。

  多数高校采取“3+1+X”的模式进行本硕博衔接式培养,其中“3”为3-4年的本科学习,表现出色者可以进入1年的衔接培养阶段,并在本校直接攻读博士。

  试点高校同样在师资配置、科研训练、国际交流等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作出了承诺。如为每一位学生配备导师,科研平台优先开放、优先推荐优秀学生赴海外交流学习等等,不同学校对于学生的资助和支持力度也有所不同。

  同时,为了避免人才流失,试点高校也在招生简章中强调,报考强基计划的学生原则上不允许转专业,或不得转到强基计划招生之外的专业就读。

1.jpg

  2014年开始招收毕业生之后,国科大已经向社会交出了几份答卷。

  2018年的首届毕业生人数290人,247人将继续深造,占毕业人数的85.1%。本科生深造率居140所“双一流”高校首位。

  2019年毕业本科生309人,7人取得双学位;271人继续深造,深造率高达87.7%,其中69人选择出境留学。本届本科生参与撰写学术论文达60余篇,部分论文发表在《自然》等国际顶级期刊上,学术成果突出。

1.jpg

图丨中国科学院大学2019届毕业生合影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钱学森之问在数代中国人的心头盘旋,人们对于中国高等教育拔尖人才的培养已经翘首以盼了太久。

  而如今,国科大、强基计划以及诸多高校的种种新的尝试也让人们对中国的高等教育充满期待。我们有理由相信:终有一天,会有世界级的大师从这里走出来。


相关文章

一粒种子的“持久战”

1956年,中国科学院的14名青年背起行囊离开北京,踏上前往陕西的列车。火车开动后,有同行者惊讶地问一位戴眼镜的瘦高个儿青年:“背包里怎么带了这么多草根?”他回答说:“西北可能需要。”这些青年是为了响......

中国天眼已发现超900颗新脉冲星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截至目前,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已发现超900颗新脉冲星,其中FAST优先和重大项目之一的银道面脉冲星巡天项目发现了650余颗脉冲星......

我国科学家实现二维金属碲化物材料的批量制备

4月3日,《自然》在线发表了一项关于二维金属碲化物材料的重要进展。来自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和北京大学的科研人员,在二维过渡金属碲化物材料的批量制备方向取得新进展,......

王大中:做科研,是一种爱国方式

2022年8月15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工作组发布公告,将国际永久编号为192353号的小行星命名为“王大中星”,这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大中被授予202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以后,获得的又一殊......

中国科学院一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开始申请

海洋关键材料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是由中国科学院于2024年初正式批准,依托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启动建设的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为共建单位。实验室面向国家海洋工程与高......

追忆童第周丨他或许是你知道的第一位生物学家

童第周,或许是中国孩子知道的第一位生物学家,他“在路灯下学习”“一定要争气”的故事,激励和鼓舞了一代代青少年。童第周不仅是中国实验胚胎学的创始人,也是中国海洋科学研究的奠基者。今天是童第周逝世45周年......

第二届中国科学院三八红旗手、三八红旗集体名单公布

近日,中国科学院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表彰第二届中国科学院三八红旗手、三八红旗集体的决定》,公布获奖名单。......

中国科学院院士、朱起鹤研究员逝世享年100岁

据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微信公众号消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朱起鹤,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2月20日9时1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朱起鹤据公开资料,朱......

颜宁院士点评贾玲,是否触碰中科院新规红线?

最近,中国科学院院士颜宁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点评了一部电影《热辣滚烫》,其中涉及到减肥100斤的贾玲。这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因为贾玲是知名的娱乐圈明星,而颜宁院士则是科研领域的领军人物。这一言论却引起了网友......

强强联手!中国科学院与一省携手打造全球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2月18日,在江苏省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工作推进会上,中国科学院与江苏省政府签署了《中国科学院江苏省人民政府加快推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合作协议》。推进会由江苏省省长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