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7-04 13:55 原文链接: 王晓雪团队抓住珊瑚组织脱落病关键

  6月30日,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王晓雪团队首次利用造礁石珊瑚的无创侵染模型,解析了珊瑚病原菌——溶珊瑚弧菌突破珊瑚共生菌群屏障,引发石珊瑚组织脱落病的机制。相关研究在线发表于《自然—生态与进化》。

  当前,由致病菌引发的石珊瑚的组织脱落病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张。该病在全球多种造礁石珊瑚中被发现,几周内即可杀死被感染的珊瑚,致死率高达90%以上。

  珊瑚共生总体中栖居着各种各样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在珊瑚共生总体元素循环和能量代谢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也是珊瑚抵抗病原菌入侵和定植的一道重要屏障。但是,截至目前,对于珊瑚病原菌如何突破土著共生菌的屏障以成功定植的过程和机制并不清楚。对于这一过程的理解是研究人员对石珊瑚组织脱落病进行干预的前提。

  丛生盔形珊瑚是海南岛和西沙群岛附近的一种典型造礁石珊瑚。科研人员在前期野外调查中发现,其部分区域已有组织脱落病的发生。研究团队前期在丛生盔形珊瑚的消化循环腔液中发现了病原菌——溶珊瑚弧菌。感染这种病原菌后,珊瑚会在热应激下表现出严重的组织溃败,是一种典型的石珊瑚组织脱落病。

  在此次研究工作中,研究人员报道了珊瑚病原菌与土著菌之间一种新的竞争性互作模式,这种竞争性作用的结果决定了珊瑚的健康。该研究揭示了珊瑚病原菌发挥致病性的新机制,从共附生菌群的功能和互作方式的视角获得了对珊瑚共生总体健康的新认知,为利用益生菌保护造礁石珊瑚的健康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关文章

王晓雪团队抓住珊瑚组织脱落病关键

6月30日,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王晓雪团队首次利用造礁石珊瑚的无创侵染模型,解析了珊瑚病原菌——溶珊瑚弧菌突破珊瑚共生菌群屏障,引发石珊瑚组织脱落病的机制。相关研究在线发表于《自然—生态与进化》......

王晓雪团队抓住珊瑚组织脱落病关键

6月30日,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王晓雪团队首次利用造礁石珊瑚的无创侵染模型,解析了珊瑚病原菌——溶珊瑚弧菌突破珊瑚共生菌群屏障,引发石珊瑚组织脱落病的机制。相关研究在线发表于《自然—生态与进化》......

黄晖:我们为什么要“种”珊瑚?

珊瑚礁生态修复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像植树造林一样,将人工培育的珊瑚苗种安放在合适的海域中,从而促进珊瑚资源快速恢复“大海退潮了。海面上露出了美丽的珊瑚……它们一丛一丛,有的像鹿角,有的像扇面,有的像......

“珊瑚妈妈”黄晖:种出一片“海底森林”

6月8日是第十四个“世界海洋日”和第十五个“全国海洋宣传日”,今年的主题为“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它让海洋生态保护成为公众关注的议题。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太平洋学会珊瑚......

年轻血液的奥秘,谁知道

年轻血液能否诱导衰老组织的再生?能否促进衰老器官的“年轻化”?5月24日,中科院动物研究所、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等合作的一项发表于《细胞—干细胞》上的研究证实,上述想法并非“无稽之谈”。研究者通过构......

里程碑单细胞生物学研究涵盖人体33个器官中超百万细胞

类细胞图谱(HCA)计划的目标是绘制出人体中的每种细胞类型,从而改变我们对生物学、感染和疾病的认识。美国《科学》杂志13日连发四篇论文,描述了国际HCA联盟研究人员已创建出人体33个器官和系统中超过一......

防晒“神器”竟是珊瑚“杀手”

珊瑚礁是地球上生物最丰富、最具经济价值的生态系统之一。尽管珊瑚礁具有巨大的环境和社会经济价值,但由于一系列人为压力因素,包括海水温度升高、沿海养分污染和过度捕捞,珊瑚礁在全球范围内正在衰退。近年来,外......

人工智能寻找耐热珊瑚?还需这项技术

《自然·通讯》29日发表一项研究,科学家描述了一个结合繁殖实验、遥感技术和机器学习的模型框架,用来定位大堡礁中能将很高的耐热性传给后代的可繁殖珊瑚。该结果或有助于寻找能抵抗气候变化影响的珊瑚礁,促进对......

大堡礁珊瑚礁修复,还需这种珊瑚

一项研究发现,澳大利亚大堡礁数百个珊瑚礁上生活的珊瑚也许能产下对热高度耐受的后代。该研究结果或有助于寻找能抵抗气候变化影响的珊瑚礁,促进对受损珊瑚的修复工作。相关研究3月29日发表于《自然—通讯》。气......

新发现!部分夏威夷珊瑚物种对海洋暖化具有韧性

一项研究在分析了三个夏威夷的珊瑚物种后发现,一些珊瑚物种对气候变暖导致的海洋暖化和酸化所产生的影响具有韧性。该结果有助于人们进一步认识部分珊瑚在海洋环境变化下的潜在生存及适应能力。相关研究3月11日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