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9-05 14:52 原文链接: 我国75%糖尿病患者血糖不达标血糖管理堪忧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75%存在血糖不达标,仅有25%的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其中62%的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经历过低血糖发作,而因高血糖而死于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更是高达80%。我国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现状令人堪忧。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糖尿病可谓是三高症之一,是人类健康主要杀手成员。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随之而来的便是被人称为富贵病的“三高”。而由三高之一高血糖为特征的糖尿病主要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影响所致。1型或2型糖尿病均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且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此外,由于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少导致肥胖进而会引起糖尿病。

  如何能有效的控制血糖,减少糖尿病发作几率呢?

  首先是合理血糖检测

  临床证明,坚持合理血糖监测达标率增加54.2% ,在精准掌握血糖控制情况的同时,长期控制血糖于理想水平,则可有效降低及延缓各类糖尿病并发症发生。

  其次是运动治疗

  运动锻炼可以增强体质,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经常运动够消除体内多余热量,帮助恢复糖代谢,达到降糖的目的。适量的运动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而且还可以愉悦心情,对于抵抗病情起到极大的帮助作用。

  最后是健康饮食

  民以食为天,健康的饮食习惯,能为身体能提供充足的营养需求,利于身体健康。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健康合理的饮食非常重要,尤其是血糖高的患者更需要注重平衡的膳食,只有在保持身体营养需求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控制高血糖。

  在众多可控血糖方式之中,坚持进行合理的血糖检测,是糖尿病患者有效的控制血糖的保障,对于糖尿病患者的帮助很大。此外,适量的运动,健康的饮食习惯以及一定的药物治疗也必不可少。

相关文章

男性比女性更易受糖尿病影响

一项在线发表于最近《流行病学与社区健康杂志》的长期研究表明,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受到糖尿病(Ⅰ型和Ⅱ型)的影响。无论患病时间长短,男性患心血管疾病、腿部足部和肾脏并发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几率都更高。研究......

纳米药物促进糖尿病伤口愈合

美国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再生医学疗法,能加快糖尿病伤口愈合。该疗法使用载有基因指令的微小脂肪颗粒来缓解炎症。结果表明,该疗法可以针对引起问题的细胞,并减少小鼠皮肤损伤模型中的肿胀和有害分......

研究表明:男性比女性更易受糖尿病影响

一项在线发表于最近《流行病学与社区健康杂志》的长期研究表明,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受到糖尿病(Ⅰ型和Ⅱ型)的影响。无论患病时间长短,男性患心血管疾病、腿部足部和肾脏并发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几率都更高。家用......

男性比女性更易受糖尿病影响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5/523021.shtm一项在线发表于最近《流行病学与社区健康杂志》的长期研究表明,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受到糖尿......

熬夜会增患糖尿病和肥胖症风险

科技日报讯 (记者刘霞)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和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科学家领导的一项研究显示,熬夜包括上夜班足以打乱人体内与血糖调节、能量代谢和炎症相关蛋白质的节律,进而促进慢性代谢疾病的发展。......

《柳叶刀》子刊:这些食物吃了易得糖尿病!

如果你问医生,糖尿病是吃糖吃出来的吗,医生大概会回答你并不是。 但不可否认,饮食与糖尿病之间关系非常密切,也的确存在与高糖尿病风险有关的食物。 近期,《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杂......

“糖友”神经痛不容小视

通常糖尿病患者只关注糖尿病在心脑血管及肝肾方面的影响,很多人对于糖尿病引起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DPNP)却知之甚少。但数据显示,有超过50%糖尿病患者出现过DPNP。据了解,糖尿病神经痛主要是......

世界首例自体再生胰岛移植治愈严重2型糖尿病

世界首例自体再生胰岛移植治愈糖尿病获成功,目前该患者已彻底脱离胰岛素长达33个月。论文截图这一突破性成果由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上海长征医院)的殷浩教授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程新......

25年糖尿病患者被治愈,首例自体再生胰岛移植成功

世界首例自体再生胰岛移植治愈糖尿病获成功,目前该患者已彻底脱离胰岛素长达33个月。5月7日,澎湃新闻记者从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上海长征医院)获悉,4月30日,该院殷浩教授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分子细......

科学家回信|周智广:“五驾马车”决定糖尿病管理成败

编者按:2023年5月起,“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与中国科学报社联合发起“科学家回信”活动,邀请广大读者向自己心中向往尊敬的科学家、科技工作者提问、留言。活动启动后,“学习强国”“科学网App”收到了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