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0-17 23:36 原文链接: 甄选主题学者,建设一流科研机构与一流学科

众所周知,学术带头人至关重要。在互联网时代,科研机构扁平化、网络化,在科研与创新服务平台的支撑下,PI制(学术带头人制)成为基础研究、理论研究、交叉研究、综合研究等领域的主流科研组织方式。通过这种组织方式,可以完成不同规模的科研任务:较小规模者,一个团队可以胜任;较大规模者,多团队自愿合作、自行组织予以完成,可极大降低组织成本。学术带头人成为科研活动的决定性因素。

在此,笔者提出主题学者的概念,探讨甄选主题学者作为学术带头人的方法,指出主题学者充分发挥作用,需要合理的机构评估与懂行的知识用户。

主题学者:名副其实的学术带头人

术业有专攻,专家学者(统称学者)是某一主题的专门研究者,笔者提出用“主题学者”来界定在某一研究主题领域居于国际前沿、在国内名列前茅的学者。如果实现主题学者作为学术带头人,机构延揽人才、完成评估建设、知识用户(学习者、咨询者、求贤者)对接人才,都将高效精准,“唯帽子”不攻自破。

三类学者可称之为“主题学者”:作出突破性成果者,如诺贝尔奖、图灵奖、陈嘉庚科学奖得主;系统精深者,如玻尔研究权威戈革;奇艺绝学者,如古文字通才李学勤。系统精深、奇艺绝学须非常突出,本文仅探讨依据作出突破性成果甄选主题学者,其最胜任学术带头人。

一流人才是作出突破性成果的杰出人才,这是国际通行标准。作出突破性成果意味着其在该主题领域居于国际学术前沿(推进性研究不够格),没有作出突破性成果者就不是主题学者,所以并非每个主题下国内都有主题学者。通过“互联网+代表作”评价法可确认是否为突破性成果,认证主题学者须具有程序公信力。

主题学者的突破性成果应符合以下四要点:用“突破点四要素”(突破什么、怎么突破、突破开辟的新领域、一句话和一段话概括)展示成果核心贡献;成果有关的系列发表物(论文论著或ZL),以展示学术积累与进展;学界的反馈和好评(获奖、转载、引用、受邀作报告等);与国内外同类成果的比较及优势。作出突破性成果往往需要十年磨一剑,人文社会科学、交叉科学领域更是如此。这样的原创成果特征突出,易于识别。

以得到学术界公认或规范确认作为主题学者的划分标准,可分为主题学者(A+)和主题学者(A),二者均可称之为“该主题领域国内最好学者之一”,是名副其实的学术带头人。此外,主题学者特征鲜明,易于接受检验和监督。这一点对于掌握几百万、几千万元甚至更多研究经费的学术带头人(包括重大项目主持人)十分必要。

一流科研机构和学科评估的首要指标

主题学者数量应该成为一流科研机构评估和一流学科评估的首要指标,拥有足够数量的主题学者方可称之为“国家队”。让居于国际学术前沿的主题学者充分发挥引领作用,需要条件保障。机构评估应该高标准、严要求,杜绝以次充好,否则可能是“低标准、逆淘汰”,对于“铁饭碗”机构更可能如此。

实现科技自立自强需要数量充足、分布合理的原始创新,但只有获得大奖的原创成果才能列入机构评估指标的做法欠妥。因为据获奖认定原创成果有三点不足:有时间延迟(几年到十几年甚至更久);新兴领域、交叉领域等没有设置学术大奖;中国学者时常不能得到公平获奖机会。

虽未获得大奖但已得到不少同行认可的原创成果远胜过常规的推进性研究,机构评估应该重点考核该机构有哪些主题学者的原始创新、颠覆性创新等突破性成果,并要求其按照上述突破性成果四要点填报,以得到及时确认。如此,主题学者才能受到重视和争相礼聘。

对接主题学者,才能得到一流知识服务

知识服务的首要问题是向谁咨询、向谁学习,对接主题学者至关重要。懂行而挑剔的知识用户(各级政府部门、企业、高校与科研机构人事部门等)应具备两项认知:一是不迷信“高端帽子”,懂得一流学者的核心特征是作出过原始创新成果,有自己的学术招牌,半成名或未成名的一流学者同样有学术招牌;二是知道一流学者与二三流学者的区别不是程度上的,而是方向上、层次上、维度上的,一流学者能让用户洞察先机、出奇制胜。这类知识用户在“破五唯”、立新标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主题学者是一流人才,胜任学术带头人。在开放科学、开放教育时代,科教机构扁平化、网络化、PI制化,名师比名校重要,主题学者是一流科研机构与一流学科建设的决定性因素。率先建立主题学者数据库、对接主题学者的知识用户将抢占一流人才延揽竞争的先机。

相关文章

玛丽·居里学者华人学会首届年会召开

4月1日~2日,玛丽·居里学者华人学会首届年会暨中欧科技人才论坛在德国慕尼黑以“全球直播+线下”的形式成功举办。该年会由玛丽·居里学者华人学会和玛丽·居里学者全球校友会联合主办,本届主题定为“卓越、研......

清华大学朱听团队在镜像T7RNA聚合酶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图镜像T7RNA聚合酶示意图及镜像核糖体RNA转录胶图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1925702、32050178)资助下,清华大学朱听教授团队在全化学合成高保真镜像T7RNA聚合酶以及转录制备......

这些高校学者,当选中央候补委员,最年轻一位仅45岁!

10月22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名单发布。其中有18位候补委员在高校任职,分别是:于吉红(女)、刘仲华、杜江峰、李术才、李儒新、吴朝晖、邱勇、何雅玲、陈杰、金东寒、周志鑫、祖力亚提·......

甄选主题学者,建设一流科研机构与一流学科

众所周知,学术带头人至关重要。在互联网时代,科研机构扁平化、网络化,在科研与创新服务平台的支撑下,PI制(学术带头人制)成为基础研究、理论研究、交叉研究、综合研究等领域的主流科研组织方式。通过这种组织......

甄选主题学者,建设一流科研机构与一流学科

众所周知,学术带头人至关重要。在互联网时代,科研机构扁平化、网络化,在科研与创新服务平台的支撑下,PI制(学术带头人制)成为基础研究、理论研究、交叉研究、综合研究等领域的主流科研组织方式。通过这种组织......

我国学者研究项目被纳入“海洋十年”

中新网上海6月14日电(记者陈静)华东师范大学塑料循环与创新研究院院长、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李道季领衔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西太分委会(IOC/WESTPAC)“减少亚洲地区河流塑......

美学者提出“流浪行星”或可助人类星际迁移

新华社北京6月12日电《参考消息》12日登载西班牙《趣味》月刊网站文章《没有太空飞船的星际旅行有可能实现吗?》。文章摘要如下:在未来的某个时候,我们可能将不得不离开我们的太阳系。今天,我们的技术还无法......

学者成“濒危物种”,院士专家呼吁抢救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遗憾的是,作为支撑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的基础性学科,中国的生物分类学发展岌岌可危。为此,国内30余位院士专家联合署名倡议,正确认识生物分类学的价值,给予这门基础学科应有的......

基金委|交换学者项目遴选通知

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留学基金委)2022-2023年度将继续选派访问学者通过中加学者交换项目赴加拿大高校研修。具体通知如下:一、选派专业加拿大研究,领域侧重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如商学、......

华人学者今12篇文章同登Science|盘点

破纪录的一天!北京时间3月25日,最新一期的Science杂志同时刊出了12篇由华人学者撰写的论文或技术评论。尽管这12篇论文来自不同研究团队、不同研究领域,但《中国科学报》梳理后发现,除1篇对前人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