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疗法在临床上已经成功应用于治疗多种血液学和实体转移性恶性肿瘤。最广泛使用的靶向免疫检查点的药物,如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及其配体PD-L1,对一部分癌症患者有效。然而,抗PD-1/PD-L1治疗在大多数结直肠癌患者中作用却不大。因而,找到一种能提高结直肠癌患者抗PD-1/PD-L1治疗效果的新方法很有必要。

图片.png

  之前很多研究显示,结直肠癌(CRC)中的具核梭杆菌是促癌的“坏”细菌,能增强CRC的化疗耐药性并且能够起到抑制免疫的作用。但是同济大学附属上海第十人民医院秦环龙团队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上发表了一项题为“Fusobacterium nucleatum enhances the efficacy of PD-L1 blockade incolorectal cancer”的研究论文,研究发现,具核梭杆菌在CRC治疗中具有增强抗PD-L1免疫治疗的效果,并阐释了相关作用机制。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共分析了41名接受PD-1阻断治疗的结直肠癌(CRC)患者,结果发现,相比之下具核梭杆菌(Fn)水平较高的患者具有更长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其治疗效果更好。这些结果表明,具核梭杆菌可能在结直肠癌患者的抗PD-1/PD-L1免疫治疗中发挥作用。

  为了确定具核梭杆菌在结直肠癌(CRC)患者的抗PD-1/PD-L1免疫治疗中发挥的作用,研究人员构建了CRC小鼠模型,用以评估具核梭杆菌是否影响CRC小鼠模型对PD-L1阻断的反应。研究人员将野生型CT26小鼠结肠癌细胞(CT26.WT)皮下植入BALB/c小鼠,然后分别向瘤内注射具核梭杆菌、大肠杆菌或磷酸盐缓冲液,并向小鼠腹腔内注射抗PD-L1单克隆抗体,同时设置同型对照单克隆抗体。试验结果表明,PD-L1阻断联合具核梭杆菌治疗显着降低了肿瘤体积和质量。因此,具核梭杆菌可增强CRC小鼠模型的抗PD-L1治疗功效。

  那具体来说,具核梭杆菌是如何增强PD-1阻断治疗的抗肿瘤效果的呢?首先,众所周知,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活性和含量是影响免疫检查点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这类效应细胞会促进抗肿瘤免疫反应,因此研究人员检测了具核梭杆菌与抗PD-L1联合治疗会对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产生怎样的影响。试验结果发现,具核梭杆菌增加了抗PD-L1治疗小鼠体内CD8+肿瘤浸润细胞的含量。并且,研究人员发现在使用具核梭杆菌治疗的小鼠体内,CD8+肿瘤浸润细胞中IFN-γ的积累增加,而IFN-γ具有抗肿瘤和免疫调控的作用。因而,在使用具核梭杆菌治疗的情况下,不仅显着增加了CD8+肿瘤浸润细胞的含量,也显着增加了IFN-γ的积累,进而增强了PD-1阻断治疗的抗肿瘤效果。

  另外,研究人员发现,具核梭杆菌通过激活STING信号通路,从而激活了NF-κB信号并上调了PD-L1的表达,继而增强了PD-L1阻断的治疗效果。并且,他们还发现具核梭杆菌增加了抗PD-L1单抗处理的荷瘤小鼠体内PD-1+细胞的积累,这些发现说明,具核梭杆菌还可以通过调节PD-1和PD-L1的表达来增强PD-L1阻断在CRC小鼠模型中的抗肿瘤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研究人员还分析了具核梭杆菌的临床效果。结果发现,在CRC患者衍生的类器官中,暴露于具核梭杆菌可提高对PD-L1阻断治疗的应答。

  综合以上,这项研究说明了具核梭杆菌在CRC免疫治疗中发挥正向作用,能够显着增强PD-L1阻断在CRC患者中的抗肿瘤效果,并为临床预测PD-1/PD-L1阻断治疗的疗效提供了潜在的生物标志物。

相关文章

中国维持无脊灰证实专家委员会2023年度会议在京召开

中国维持无脊灰证实专家委员会2023年度会议于8月25日在北京召开。中国维持无脊灰证实专家委员会委员赵铠院士、梁晓峰教授和申昆玲教授,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维持无脊灰证实专家委员会委员王宇研究员参加本次会......

康希诺生物参与开发的重组带状疱疹疫苗在加拿大获批

2023年7月23日,康希诺生物发布公告,集团与VaccitechLimited合作开发的重组带状疱疹疫苗(腺病毒载体)(CS-2032带状疱疹疫苗)已获得加拿大卫生部的临床试验申请的无异议函。公司的......

男性更易患结直肠癌的潜在机理

研究发现,女性结直肠癌(CRC)患者的麦芽香肉杆菌(Carnobacteriummaltaromatium)特异性减少。然而,麦芽香肉杆菌如何影响结直肠癌的发展仍然知之甚少。2023年7月20日,香港......

研究人员开发基于纳米抗体的酶联免疫分析传感器

7月7日,记者从广东工业大学获悉,该校生物医药学院教授赵肃清团队与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合作,首次制备出高亲和力的可溶性环氧化物水解酶抑制剂(EC5026和TPPU)纳米抗体,并用于开发灵敏的间接竞争......

靶向CEACAM5的NIRII荧光探针实现结直肠癌高特异性识别

结直肠癌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都位居前列的恶性肿瘤,手术是结直肠癌治疗的主要方式,完全切除肿瘤(R0)与更好的总生存期和更低的复发率相关。然而,进展期结直肠癌具有较高的不完全切除率,缺乏实时的术中影像技......

卜鹏程课题组发现结直肠癌初期异质性建立的调控机制

6月20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卜鹏程课题组在国际学术期刊EMBOReports上发表新研究成果,报道了结直肠癌初期异质性建立的调控机制。肿瘤的异质性是恶性肿瘤的特征之一,是有效治疗的障碍。结直肠......

生物物理所等发现病原微生物干扰植物免疫新机制

6月26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艳丽研究团队与英国塞恩斯伯里实验室马文勃研究团队,在《细胞》(Cell)上,发表了题为Pathogenproteinmodularityenableselabor......

《科学》子刊:PDL1甲基化是免疫治疗耐药的关键机制!

作为人体内至关重要的免疫检查点,PD-1/L1通路实在会受到太多调控因素的影响,上到遗传和突变、下到肠道微生物,还有细胞内外形形色色的各种因子,好像谁都能来插一脚,那表观遗传当然也少不了[1]。近期在......

结直肠癌中的CircRNA: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在全球范围内,结直肠癌(CRC)是第三大最常见的癌症,也是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二大原因。最近的估计表明,2020年发生了超过190万新病例和93,000例与CRC相关的死亡,约占所有癌症病例的10%,占与......

NatCommun:科学家揭示机体特殊的免疫系统信号复合体

补体膜攻击复合体(MACs,membraneattackcomplexes)的内化在内皮细胞中能组装NLRP3炎性小体,并促进IL-β介导的机体组织炎症。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Comm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