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8-31 16:26 原文链接: 《科学》:“悬浮”纳米粒子可以推动量子纠缠的极限

悬浮在激光束中的玻璃颗粒可以相互作用(构想图)。图片来源:Equinox Graphics Ltd.

近日,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Benjamin A. Stickler领导的研究团队把微小的玻璃球悬浮在真空中,使它们在近距离内相互作用,实现了精确地操纵“悬浮”纳米粒子,从而开辟了探索日常世界和反直觉的量子物理学之间、神秘模糊地带的新方法。相关研究结果发表于《科学》。

瑞士联邦理工学院物理学家Romain Quidant认为,这无疑是开辟新机会的重要里程碑。悬浮粒子有朝一日可能成为量子计算的平台,或为精密灵敏的测量设备铺平道路。

研究团队第一次尝试了多重悬浮粒子。他们将激光从真空室内的液晶面板上反射回来,将光束一分为二。然后使用超声波雾化器将200纳米宽的玻璃球注入腔室,直到纳米球被捕获在两个激光束中的每一个的焦点中。

这种“光悬浮”技术之所以能起作用,是因为激光电场的快速振荡会导致电荷在每个纳米球的两端以同样快的速度出现,就像条形磁铁的两极一样。这种极化产生了一种力,将粒子推向光最强烈的区域,指向激光束的焦点。

Benjamin A. Stickler解释,当极化快速来回翻转时,它就像发射电磁波天线内的电流一样。“因为有加速电荷,所以会发出辐射”。

通过调整液晶面板,研究人员可以将两个焦点拉得更近。在几微米的距离处,粒子开始感知彼此的波,研究人员可以使它们一致地振动,就像通过一系列弹簧连接的质量一样。

调整激光还允许研究人员关闭一个粒子施加在另一个粒子上的力,而不关闭来自第二个粒子的相反力。Stickler说,他们下一步计划使用激光将两个粒子冷却到量子基态。届时,将粒子置于量子纠缠状态将成为可能,这意味着它们的一些可测量属性,比经典非量子物理定律所允许的关联更强。

纠缠是量子行为的一个标志,通常只在亚原子尺度上观察到。长期以来,物理学家一直在争论宏观物体是否受它们自己的一套定律支配,或者量子效应在这些尺度上是否太难观察。通过在越来越大的尺度上证明量子行为,许多实验正在努力探索这个问题。去年,两个团队独立地将一对微米尺度的圆桶置于纠缠状态,这是第一次对宏观物体进行这样的实验。

但研究人员表示,这种“夹住”的物体存在局限性:它们在物理上与设备相连,这使得微妙的量子态很难不被破坏。

考虑到这一点,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理论物理学家Peter Zoller等人在2010年3月5日首次设想使用悬浮纳米粒子进行量子实验。Zoller认为,可以把纳米颗粒想象成一个能用激光控制并移动的小型计算机。”

Stickler补充说,悬浮技术的另一个优点是可以很好地捕获两个以上的粒子。Zoller表示同意:“它可以立即扩展到更大的数量。当悬浮和激光冷却应用于单个原子或离子时,就像量子计算中的秘密配方。同样的情况也会发生在纳米颗粒上。”

相关文章

石英玻璃激光冷却幅度创纪录

来自德国弗劳恩霍夫应用光学与精密工程研究所和美国新墨西哥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首次通过激光制冷方式,成功地将石英玻璃从室温冷却了67开尔文。最新一期《光学快报》杂志上报道了这项研究成果。人们通常将激光与材......

《科学》:“悬浮”纳米粒子可以推动量子纠缠的极限

悬浮在激光束中的玻璃颗粒可以相互作用(构想图)。图片来源:EquinoxGraphicsLtd.近日,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BenjaminA.Stickler领导的研究团队把微小的玻璃球悬浮在真空中......

《科学》:“悬浮”纳米粒子可以推动量子纠缠的极限

悬浮在激光束中的玻璃颗粒可以相互作用(构想图)。图片来源:EquinoxGraphicsLtd.近日,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BenjaminA.Stickler领导的研究团队把微小的玻璃球悬浮在真空中......

《科学》:“悬浮”纳米粒子可以推动量子纠缠的极限

悬浮在激光束中的玻璃颗粒可以相互作用(构想图)。图片来源:EquinoxGraphicsLtd.近日,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BenjaminA.Stickler领导的研究团队把微小的玻璃球悬浮在真空中......

中国科大实现基于里德堡超原子的多光子纠缠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包小辉等,将里德堡相互作用与高效单光子接口技术相结合,首次成功制备基于里德堡超原子的多光子纠缠,为单向量子中继等应用奠定基础。相关研究成果于8月11日发表在《自然·光子学......

多模式量子中继被首次实现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郭光灿团队在量子存储和量子中继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李传锋、周宗权研究组利用固态量子存储器和外置纠缠光源,首次实现两个吸收型量子存储器之间的可预报量子纠缠,演示了......

郭光灿院士团队实现相距一公里的高维量子纠缠分发

中国科大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实验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李传锋、黄运锋研究组与暨南大学教授李朝晖、中山大学教授余思远等合作,首次实现公里级三维轨道角动量的量子纠缠分发。该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光学》。量......

人工量子系统中量子纠缠新途径被发现

记者从浙江大学获悉,该校物理学系和量子信息交叉研究中心王大伟研究员同王浩华教授联合国内外多个研究团队,首次在人工量子系统中合成了反对称自旋交换作用,演示出利用手征自旋态制备量子纠缠的新方法。这项研究成......

量子纠缠或让“绝热量子计算机”有了实现途径

相对经典计算机而言,基于量子力学的量子计算机,越来越成为科学家关注的热点。如何通过量子计算实现量子霸权,也成为理论研究者建模的重点对象。近日,国际物理学期刊《物理学评论快报》上,发表的一篇名为《量子可......

捕获单原子的两种方式

一是采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或原子力显微镜等在固体表面捕获并操纵单个原子。典型的工作是由IBM的科学家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完成的,他们采用STM移动吸附在金属表面的原子来排列成各种形状,尤其是用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