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6-25 14:31 原文链接: 《自然·衰老》:发现皮肤衰老的关键!

皮肤作为我们身体最外层的保护屏障,承受了时间的考验和生活的痕迹。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肤不可避免地经历一系列变化,如失去弹性、干燥和色斑等。

皮肤衰老是一个复杂而多样化的过程,受到遗传、环境和内外因素的共同影响。除了外貌的变化,皮肤衰老还反映了身体内部的健康状态。表皮更新减慢、屏障受损和伤口愈合质量下降,都会导致老年人感染和慢性疾病的发生风险增加。

近日,一篇发表在《自然·衰老》期刊上的论文,揭示了一个新的与皮肤衰老紧密相关的关键因子。

西班牙巴塞罗那科技学院生物医学研究所的Holger Heyn、Guiomar Solanas、Salvador Aznar Benitah及其同事们发现,年老皮肤中的免疫细胞明显表现衰老相关的转录组学变化,且释放的IL-17等炎症因子水平升高,加剧衰老皮肤的炎症状态和相关的组织功能改变。

抗IL-17A/F治疗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延缓皮肤老化、增强毛囊生长和提高皮肤屏障功能恢复能力等多个途径,改善皮肤的年龄相关特征,使皮肤更加健康和年轻。

论文首页截图

皮肤主要由表皮层和真皮层组成。表皮是外层,由多层角质化的上皮细胞组成,起到保护皮肤的作用。真皮位于表皮下方,由结缔组织和其他细胞类型组成,它包含了血管、神经末梢、毛囊、脂腺和汗腺等重要结构,提供支持、营养和保护皮肤的功能。

借助单细胞RNA测序技术(scRNA-seq),已有研究为我们展示了在皮肤衰老过程中的诸多免疫细胞类型,但是这些免疫细胞与表皮或真皮中其它细胞之间有哪些互动会推进衰老,仍有很多未知之处。

在这项研究中,Holger Heyn、Guiomar Solanas、Salvador Aznar Benitah等人,获取老年(80-90周龄)和成年(17-25周龄)小鼠的皮肤样本后,利用scRNA-seq、流式细胞分选等技术分离了表皮细胞,重点对真皮中的细胞类型展开了调查。

结果显示,在真皮中,非免疫细胞主要由多种不同亚群的成纤维细胞组成,但在不同年龄小鼠的成纤维细胞中,未观察衰老相关标记基因(Cdkn2α、Cdkn1α、Ifna、Ifnb1)表达上调。

相反,真皮中的几种免疫细胞,如CD4+辅助性T细胞(TH)细胞、γδ T细胞、先天淋巴细胞(ILCs)和树突状细胞,是受衰老影响最大的细胞类型,表现出最显著的衰老相关的转录组学变化。

成年小鼠和老年小鼠的皮肤免疫细胞类型

因此,研究者们进一步将重点放在这些随年龄增长而发生巨大转变的免疫细胞身上,进行深入分析。

他们发现,在衰老过程中,髓系或淋巴系免疫细胞的促炎基因表达增加,加剧老化皮肤的慢性炎症状态。其中,IL-17家族细胞因子成员IL17A和IL17F在CD4+TH细胞、γδ T细胞、ILCs中的表达上调最为明显。

不仅如此,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研究者们在人类皮肤的真皮层中也观察到了这一特征。与成年人相比,老年人皮肤中表达IL-17A和IL-17F的CD4+TH细胞、γδ T细胞、ILCs丰度更高。

这些结果表明,年老皮肤中的淋巴系免疫细胞呈现出明显的IL-17表达特征。

IL-17细胞因子在组织修复和宿主防御中发挥作用,同时是自身免疫和慢性炎症性疾病的驱动因素,阻断IL-17A和IL-17F活性的治疗方法已经应用于治疗银屑病等皮肤疾病。

那么,IL-17在皮肤衰老中又会扮演什么角色呢?为了解答这个疑惑,研究者们在这里也尝试着阻断IL-17信号通路,看看对衰老皮肤有什么影响。

给年老小鼠(73周龄)通过腹腔注射抗IL17A/F药物治疗12周,研究者们发现,抗IL-17A/F治疗在皮肤抗衰老中展现出显著的效果,多个方面改善皮肤的年龄相关特征。

首先,阻断IL-17A/F信号可以减少炎症反应,减少真皮层中的炎症型成纤维数量,降低免疫细胞的炎症相关基因表达水平。

其次,小鼠表皮老化特征有所改善,与伤口愈合相关的基因表达增加,表皮干细胞再生功能增强。此外,抗IL17A/F治疗能够促进角质细胞、肉芽组织的成熟,接近年轻皮肤水平,从而促进伤口快速有效地愈合,有助于重建皮肤屏障。

其它皮肤衰老的改善效果,还包括使老年小鼠的角质层变薄、促进毛囊生长、提高毛囊干细胞的活性,以及提高皮肤屏障的修复与再生能力,减少水分流失。

总体来说,Holger Heyn等人利用小鼠实验发现,年老皮肤中的淋巴细胞会分泌更多的IL-17A/F细胞因子。阻断IL-17介导的信号通路,可以缓解年老小鼠的年龄相关皮肤炎症,并改善老化皮肤的特征。

值得注意的是,这项研究结果指出,年老皮肤的局部环境呈现出低水平但持续存在的慢性炎症状态,伴随着皮肤屏障功能的损害和伤口愈合的受阻,这与严重的皮肤疾病(如银屑病)的情况相似。因此,已经被批准用于银屑病治疗的抗IL-17疗法或可用于其它与年龄相关的皮肤病症,比如老年人皮肤过度干燥或受损皮肤的修复困难,为寻找抗衰老的皮肤治疗方法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希望。

相关文章

室温下可充钙氧电池,复旦大学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主刊

钙金属具有低氧化还原电位和多价性等特性,结合我国丰富的钙资源,基于金属钙的电池体系在未来的能源应用中具有广阔前景。近日,复旦大学纤维电子材料与器件研究院、高分子科学系、先进材料实验室、聚合物分子工程国......

阿尔茨海默病可感染?《自然》发文展示其传播证据

磁共振和淀粉样蛋白PET图像。图片来源:《自然·医学》1月29日,《自然·医学》再次发表重磅研究:五名儿童时期曾经接受尸体来源人类脑垂体生长激素治疗的人,出现了早发的进行性认知障碍,符合阿尔茨海默病的......

陕西省拟提名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候选通用项目公告

近日,已有部分省市及中国农学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陆续公示了拟提名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的项目,另外还有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中国化工学会、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等公示了拟推荐项目,以下是项目情况列表(截止......

Science开创性新研究:将皮肤中的”坏“免疫细胞与”好“免疫细胞区分开来

墨尔本大学的LauraMackay教授领导的研究人员发现了控制不同类型免疫细胞的不同机制,并发现通过精确地针对这些机制,他们可以选择性地消除“有问题的细胞”,重塑皮肤的免疫格局。我们的皮肤上布满了专门......

激活癌细胞自毁的“开关”发现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综合癌症中心的一个研究小组确定了CD95受体上一个可导致细胞死亡的关键表位。这种触发细胞程序性死亡的新能力可能会为改进癌症治疗打开大门。这一发现发表在近期《自然》杂志旗下的《细胞......

科学家开发出新型“机器人皮肤”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联合日本本田公司,开发出一种智能、可拉伸且高度灵敏的新型柔性传感器,该传感器触感柔软,就像人类的皮肤一样,这有助于使人机互动更安全、更逼真,为机器人和假肢的广泛应用打开了大门。......

“双非”高校姜昱丞一作发首篇Nature!凝聚态物理新突破

前不久,37岁的姜昱丞首次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Nature论文,这也是他所在的苏州科技大学首次在Nature亮相。这篇论文澄清了凝聚态物理领域一个20余年来的误区,并构建了全新理论模型和判定标准。“其实......

跟踪Nature室温超导论文:8位作者指控导师要求编辑撤稿

  在多项重复性研究不支持其结论后,美国罗彻斯特大学迪亚斯团队3月的《Nature》论文再遇危机:该论文11位作者中的8位给《Nature》高级编辑托比亚斯·罗德尔写信称,迪亚斯歪......

Cell:科学家识别出异常的自然杀伤性细胞亚型

自然杀伤性细胞(NKcells)在机体抵御肿瘤进展的先天性免疫反应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Cell上题为“Apan-cancersingle-cellpanoramaofhum......

《自然》(20230824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Nature, 24August2023,Volume620Issue7975, 《自然》2023年8月24日,第620卷,7975期物理学PhysicsPotontrans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