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10-20 11:31 原文链接: 上海辰山国际植物园研讨会召开

  首届上海辰山国际植物园研讨会于10月11日至14日在上海辰山植物园/中国科学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学研究中心隆重举行。来自中外90多家植物园(学)研究机构的250多位代表出席会议,其中:特邀出席的国内外著名植物园负责人、植物学界著名学者以及植物园保护国际组织的官员共90余人;与会的海外嘉宾27人,分别来自英国皇家植物园丘园、美国密苏里植物园、耶鲁大学、加拿大皇家植物园、德国汉堡大学植物园、法国波尔多植物园、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植物园、肯尼亚国家植物标本馆、印度尼西亚茂物植物园、新西兰达尼丁植物园、以色列耶路撒冷植物园等13个国家的24家著名植物园和科研机构;国内参会单位几乎囊括了中国所有著名和主要的植物园(学)机构(60多家),注册代表111位。此外,来自上海生科院、上海园林和市容局系统内部的50多人也参加了此次会议。

  本次研讨会由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院、植物园保护国际(BGCI)共同组织,由上海辰山植物园、中国科学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学研究中心和上海植物园联合承办。研讨会以“植物园使生活更美丽”为主题,围绕5个议题进行了研讨:⑴生物多样性年:机遇与挑战;⑵植物保护的全球目标;⑶植物园的科研、展示与教育;⑷植物园:服务于众。会议特邀英文报告28个,会议论文集收录英文论文摘要109篇,展示英文壁报129份。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家洋院士、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尹弘先生、植物园保护国际秘书长Sara Oldfield女士在研讨会开幕式上分别致辞,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院院长、上海辰山植物园主任、中国科学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学院研究中心主任陈晓亚院士主持开幕式。开幕式上,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家洋院士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尹弘先生为 “中国科学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学研究中心”揭牌。

  李家洋在致辞中代表中国科学院对上海辰山国际植物园学术研讨会的召开及中科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学研究中心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此次上海辰山国际植物园学术研讨会的举办,将为世界各地的植物园及植物学家提供沟通和交流的良好契机,进一步促进世界各国共同拯救生物多样性,拯救绿色家园的决心,必将进一步推动世界植物园及植物学科的发展。同时,中国科学院作为中国国家科学植物园体系的倡导者,积极支持植物多样性研究及资源保护利用,积极推进与国际知名植物园间信息和资源的共享,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中国科学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学研究中心的建立也必将为上海乃至我国的植物资源保护与研究做出新的贡献。

  作为上海辰山植物园、中国科学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学研究中心成立以来的首次研讨会,为期2天的上海辰山国际植物园研讨会为中国乃至世界植物园间的学术交流提供了高水平的交流平台,不仅让外国学者对中国植物园与植物保护领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与了解,同时也为国内的学者与同仁提供了一次非常宝贵的交流机会,使大家获得了对植物园内涵的更深刻认识,特别是意识到在人口增加、环境污染、粮食短缺、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今天,植物多样性保护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植物园的建设将任重道远。此次研讨会对促进我国植物园事业的发展及其相关学科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10月11日下午,研讨会组织与会人员参观辰山植物园并且在园内举行植树活动。随后松江电视台的记者对世界著名学者、美国密苏里植物园荣誉主任、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Peter H. Raven博士和中国科学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研讨会学术委员会秘书马金双博士进行了采访。

  研讨会闭幕仪式于10月12日下午举行,植物园保护国际秘书长Sara Oldfield女士做大会学术总结,中国科学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学术研讨会秘书马金双博士总结了本次研讨会的基本概况,并向研讨会的组委会、特邀报告人、特邀嘉宾、研讨会主持人、所有与会的海内外同仁以及辰山全体员工致以衷心感谢。

  10月13日和14日,中外代表分别前往2010年上海世博会和上海崇明岛东滩湿地自然保护区进行参观。

中科院副院长李家洋致辞

会议会场

相关文章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三个新品种通过审定

近日,国家林草局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组织专家对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宁祖林、陈玲、卢琼妹、李冬梅、刘华等科研人员培育的紫金牛属新品种‘紫红荷1号’和‘紫红荷2号’及无忧花属新品种‘四季无忧’进行了现场审......

重庆发现一全球新物种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

记者22日在重庆市举行的2023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科普活动中获悉,重庆市近年来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已发现1种全球新物种云阳掌突蟾,以及珞弄蝶(黔江)、圆翅前锹甲(黔江)、青篱柴(黔江)、毛果半......

生态环境部与中国科学院联合发布

5月22日,2023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全球主场宣传活动在昆明举办。为纪念中国作为主席国推动达成的“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今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是“从协议到协力:复元生物多样性”(Fr......

我国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稳步增长

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当日正式在线发布《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3版》(以下简称2023版名录)。2023版名录共收录物种及种下单元148674个,其中物种135061个,......

保护生物多样性从协议到协力

5月22日,在云南省保山市百花岭村,村民侯体国正带着来自全国各地的观鸟人去看鸟。侯体国从事“鸟导”这一职业已有30多年。他说,以前想吃肉就上山打鸟,现在村民护林爱鸟,当地的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外出打工的......

昆虫多样性与森林生产力“此生彼长”

森林是陆地上80%以上生物的家园,更是种类繁多的昆虫的“王国”。那么,昆虫多样性与森林生产力之间究竟有怎样的联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马克平团队发现,在森林生态系统中,树种多样性的增加不仅能直接......

高收入和低收入国家在可持续发展努力方面存在差距

根据密歇根州立大学的一项研究,在使世界成为一个对人类和环境都更好的地方方面,陆地上的进展比海洋上的进展更成功。这种差异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因为它强调了较富裕国家所享有的优势可能正在破坏一种平衡。在联合国......

植物物种多样性有益于喀斯特森林土壤氮转化速率

植物物种多样性支撑生态系统结构和基本功能,是开展植被修复工程必须考虑的关键问题。多项证据显示,增加植物物种多样性有助于改善生态系统碳汇功能。现有研究表明,增加生态系统植物物种多样性可提高土壤有效氮水平......

科学家绘制番茄群体级别表观遗传变异图谱

海南大学三亚南繁研究院/热带作物学院教授王守创团队绘制出首个番茄的群体级别表观遗传变异图谱。通过研究,他们发现,在番茄育种历史过程中,群体DNA甲基化在多个维度上发生了巨大变异。相关研究为番茄遗传改良......

研究揭示其拥有全球最高生物多样性

层孔海绵(stromatoporoids)因其骨骼呈层纹状、表面具孔而得名,过去常称为层孔虫,现在通常归为海绵动物。层孔海绵通常生活在温暖、光照条件较好,水动力较强的浅海环境中,往往与珊瑚、藻类等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