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8-25 09:04 原文链接: 专访朴世龙院士:积极参与全球碳计划

新华网北京8月24日电 题:发扬老一辈青藏科考精神,积极参与全球碳计划——访中国科学院院士朴世龙

2022年5月4日中午,13名珠峰科考队员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这是我国珠峰科考首次突破8000米以上海拔高度,在青藏高原科学考察研究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中,中国科学院院士朴世龙和他的团队主要进行哪些研究工作?全球植被变化出现哪些有意思的现象?在朴世龙看来,登顶过程中最令人激动地是哪个瞬间?新时代的科考队员们如何体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精神?

带着这些疑问,我们来到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以下简称青藏所)。敲响办公室门的那一刻,衣着朴素、穿着拖鞋的朴世龙正在整理资料,对于我们一行人的到来,他不好意思地说:“刚刚搬了新的办公室,还没来及布置,让大家见笑了。”本次采访也就在这个简简单单、干干净净的办公室展开。

希望能够参与“全球碳计划”

2017年8月19日,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在拉萨启动。这次青藏科考聚焦水、生态、人类活动,着力解决青藏高原资源环境承载力、灾害风险、绿色发展途径等方面的问题。

据朴世龙介绍,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首次通过直升机观测从拉萨到珠峰地区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以及在珠峰地区不同垂直海拔下观测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与此前我国只有青海瓦里关这一个观测站相比,这次珠峰科考的数据有助于估算整个青藏高原和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汇,即植被变绿之后生态系统能够吸收多少二氧化碳,对我国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起到有力的科技支撑,更有助于估算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汇。

“基于此,我们希望能够发展自主的大气反演模型,在今年11月能够参与到‘全球碳计划’每年向全球各个地区发布的碳收支估算中,提供由中国科学家估算的全球陆地碳汇数据。”朴世龙说。

中国植被变绿增速排在世界首位

植被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们注意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尤其是这十年来,全球大部分地区植被变绿的速率减缓,但是中国植被变绿加速,且其增速排在世界首位。如果把研究的时间线拉到1980年代就会发现,从那时至今我国植被叶面积一直在增加。”朴世龙说。这说明我国进行了大量生态工程,对中国生态环境改善起到很大作用。

遥感数据表明,全国的森林覆盖率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12%,提高到目前的23%,森林蓄积量提高到了175亿立方米。我国是全球人工林面积最大的国家,占据全球人工林面积的25%左右。所以,大量的植树造林工作有利于陆地碳吸收,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

拿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精神,勇攀科考高峰

“这次巅峰使命的青藏科考于我而言终身难忘,尤其是看到登山科考队员面对恶劣的气候环境背着仪器艰难登顶的时候,内心非常激动。”朴世龙说,“在登顶时,我们青藏所同行的马耀明副所长、安宝晟副所长、汪诗平老师等,大家都留下了激动的眼泪,深感数据来之不易。”

第二次青藏科考队的队长和现场总指挥,是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名誉所长姚檀栋。在他身上,朴世龙再次感受到真正的青藏高原精神。

“5月5日晚,大家回到海拔4200米的大本营,调整休息并准备庆功,但是第二天早晨却发现姚院士不见了。后来才知道,姚院士因为对前一天样品放不下心,当天夜里12点又返回海拔5200的大本营整理样品,忙活到夜里三点多,转天早晨又赶回海拔4200米的大本营为我们回拉萨送行。姚院士已经68岁了,以前只能在文字中体会到‘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这‘五个特别’的青藏高原精神,这次得到亲身体验。”朴世龙说。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亚洲水塔,是地球第三极。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起开展了超过6次的珠峰科考活动,包括70年代我国开展了第一次大规模的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第一次青藏高原科考主要是摸清家底,第二次主要围绕环境变化、生态变化进行研究。


相关文章

37岁读研,64岁当院士,他还常用“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提醒自己

李洪钟(1941—)化学工程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1960年考入太原工学院(现太原理工大学)化工系基本有机合成专业,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工作。1978......

37岁读研,64岁当院士,他还常用“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提醒自己

李洪钟(1941—)化学工程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1960年考入太原工学院(现太原理工大学)化工系基本有机合成专业,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工作。1978......

院士!湖南师范大学,迎来新校长!

12月18日,湖南师范大学召开有关干部会议。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王武出席会议并宣布省委关于湖南师范大学校长任职的决定:刘仲华同志任湖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刘仲华,男,1965年3月出生于湖南衡阳,中......

刘文清院士:未来10年,需要更多的环境监测高端装备和服务

“生态环境监测技术装备,是信息时代环境科技发展的源头,是生态环境科学的‘先行官’,也是我国绿色低碳发展的‘倍增器’。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离不开先进的环境探测技术和仪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

每位新晋院士,奖励600万元!

近日,辽宁、河南、吉林等多个省的书记、省长会见新当选的两院院士,其中辽宁省给予新当选的两院院士每人600万元科研经费支持和奖励。11月27日,辽宁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郝鹏,省委副书记、省长李乐成......

中国工程院为新当选院士颁发证书!李晓红院长:杜绝“双聘院士”

中国工程院2023年当选院士学习教育暨颁证仪式12月8日下午在北京举行,中国工程院院长李晓红院士向2023年新当选的74名中国工程院院士逐一颁发证书。中国工程院是中国工程科学技术界的最高荣誉性、咨询性......

6位华人科学家当选!2023欧洲科学院院士名单公布

近日,2023年欧洲工程院院士增选名单公布。共有6位华人科学家当选本年度的欧洲工程院院士。新晋院士有来自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常焜教授、香港城市大学楼雄文教授、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杨培东教授(中国科学院外籍......

刚评上院士就被曝造假,论文撤回是何原因?

2023年8月11日,国际知名医学期刊JOURNALOFCLINICALONCOLOGY(IF=45)撤回了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MarkJSmyth等人于2016年4月20日发表题为“Combinati......

高校顶级师资排名出炉,看看五年三次院士增选中各大高校入选人数如何?

近日,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分别公布了2023年院士增选结果,引起了广泛关注。院士作为我国学术界的最高荣誉,各个高校拥有的院士数量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着高校的科研和师资实力。近五年来,我国共增选了三次两......

颜宁当选院士后,首篇文章发表

电压门控钠(Nav)通道通过启动和传播动作电位来控制膜的兴奋性。与它们的生理意义一致,这些通道的功能障碍或突变与各种通道病有关。因此,Nav通道是各种临床和研究药物的主要靶点。此外,大量的天然毒素,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