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6-21 10:30 原文链接: 中医思想——身国同治

医道通于治道的说法由来已久。早在春秋时期,《国语·晋语》就提出“上医医国,其次疾人”的理念。《吕氏春秋》则有“夫治身与治国,一理之术也”的观点。《黄帝内经》也有“上以治民,下以治身,使百姓无病,上下和亲,德泽下流。子孙无忧,传于后世”“夫治民与自治……治国与治家,未有逆而能治之也”的记载。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则提炼出“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的“医有三品”说。后世医家将“治身”与“治国”相提并论者亦不少见,概因其认为两者基本理念一以贯之。兹以中医药文化中“身国同构”和“身国同治”思想细以述之。


身国互喻表达

古人认为,身体和国家结构相通,运行原理一致。“身国同构”是“身国同治”思想的前提。而身国互喻是中医“身国同构”的经典表达,其主要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

第一,以官职比喻身体脏腑。

《黄帝内经》有曰:“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这里,古代医家用十二个官职来比喻说明身体十二个脏腑器官的功能。比如其将心比作一国之君,因为心是号令全身的“主心骨”,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都由此而出。肺,是相傅之官,因为左右两肺就如同左相和右相,一同辅佐着心这个君主,来调节脏腑、气血、营卫。肝,则像将军一样勇武,谋略由此而出。胆是中正之官,主决断作用,不偏不倚,公正果敢等等。

第二,以身体机能比喻国家组织运作。

《黄帝内经》言:“夫胸腹,藏府之郭也。膻中者,心主之宫城也。胃者,太仓也。咽喉小肠者,传送也。胃之五窍者,闾里门户也。廉泉玉英者,津液之道也。”人的身体与国家的结构非常相似,胸腹是脏腑所在之处,如同包围其国家府库的城郭;心主神明,为一身之主,膻中就如同君主所居住的宫城;胃是腐熟水谷精微之地,如同储存粮食的太仓;咽喉小肠,是传输等等。

晋代葛洪《抱朴子》也有类似描述,其曰:“故一人之身,一国之象也。胸腹之位,犹宫室也。四肢之列,犹郊境也。骨节之分,犹百官也。神犹君也,血犹臣也,气犹民也。故知治身,则能治国也。”一个人的身体运作就好像一个国家的组织运行。所以,知道怎样治理身体,也就能知道怎样治理国家了。

可见,身国互喻是中医“身国同构”的经典表达,它是中医“身国同治”思想的前提。


“身国同治”思想

古代医家在“身国同构”思想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身国同治”思想,其主要包含了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提出治身为治国之本。

《列子》一书中有这样一段原文,曰:“楚庄王问詹何曰:治国奈何……詹何对曰:臣未尝闻身治而国乱者也,又未尝闻身乱而国治者也。故本在身,不敢对以末。楚王曰:善。”可见,楚庄王和詹何都认为身是本,都认可治身为治国之本。身乱则国乱,身治则国治。

第二,提出用治身的方法去治国。

东汉崔寔在《政论》一书中指出:“盖为国之法,有似理身。平则致养,疾则攻焉。夫刑罚者,治乱之药石也;德教者,兴平之梁肉也。夫以德教除残,是以梁肉理疾也;以刑罚理平,是以药石供养也。”治理身体的方法,平时重在保养,有病时则要治疗。刑罚如同用来治病的药石,德教如同用来保养的美食佳肴。如果用德教治乱,就等于用美食佳肴来治疗疾病;而用刑罚治理安定的社会,就等于用药石来供养健康的身体。完全搞颠倒了,既治不好身,也理不好国。

第三,提出用治国方法去治身。

葛洪《抱朴子》有曰:“夫爱其民所以安其国,养其气所以全其身。民散则国亡,气竭即身死。至人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於无事之前,不追之於既逝之後。”民是国之本,所以君主要爱民养民,否则民散国亡。同样道理,气是身之本,因此治身要养气使体内真气充盈,否则气竭身亡。可见,不管是治国还是治身,都应秉持治未病思想,应注重防微杜渐、未病先防。

第四,将治国与治病作比类。

《黄帝内经》有言:“夫治民与自治,治彼与治此,治小与治大,治国与治家,未有逆而能治也,夫惟顺而已矣。顺者,非独阴阳脉,论气之逆顺也,百姓人民皆欲顺其志也。”无论治民还是治身,都必须顺应治理的对象。所谓顺,不仅仅是指医学上的阴阳、经脉、气血的顺,还指治理上的政通人和,指对待百姓时要尊重民心民意,不能独断专行。

可见,治身与治国道理相通,方法一致。在厘清了治身与治国的关系之后,可结合当代中国治理实际,深入发掘并凝练中医药文化所蕴含的治理精髓和治理基因,比如仁术与仁政、以人为本、标本兼治、治未病、整体观念、中和思想、辩证思维等,并以中医之道阐释治国理政方略,由此推动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关文章

探源中华文明《2023端午奇妙游》再“开挂”

6月21日晚,备受期待的《2023端午奇妙游》通过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日报、中国文化中心、河南卫视、大象新闻等媒体和机构的多个平台海内外同步播出。《龙舟竞渡》《定风波》《三十九载山河月》《神农尝草》......

中医思想——身国同治

医道通于治道的说法由来已久。早在春秋时期,《国语·晋语》就提出“上医医国,其次疾人”的理念。《吕氏春秋》则有“夫治身与治国,一理之术也”的观点。《黄帝内经》也有“上以治民,下以治身,使百姓无病,上下和......

中医思想——身国同治

医道通于治道的说法由来已久。早在春秋时期,《国语·晋语》就提出“上医医国,其次疾人”的理念。《吕氏春秋》则有“夫治身与治国,一理之术也”的观点。《黄帝内经》也有“上以治民,下以治身,使百姓无病,上下和......

中医思想——身国同治

医道通于治道的说法由来已久。早在春秋时期,《国语·晋语》就提出“上医医国,其次疾人”的理念。《吕氏春秋》则有“夫治身与治国,一理之术也”的观点。《黄帝内经》也有“上以治民,下以治身,使百姓无病,上下和......

传统文化进校园助力“双减”

科技日报青岛11月25日电(王海滨记者王健高)“双减”政策落地实施以来,青岛市长阳路小学充分利用课后托管服务时间,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学生们通过体验非遗糖画、扎染等过程,走出课本......

聚焦生命科学与中医技术传统中医如何“发新芽”?

昨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企业工作办公室和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主办、中关村天合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简称中关村天合)承办、北京市石景山区生产力促进中心和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馆联盟联合承办的2017年第三......

网友吁征爆竹污染费严查公款燃放烟花爆竹行为

兔年正月十五,下午3点一过,北京一些市民就开始放鞭炮了。傍晚时分,记者走在北京街头,只见鞭炮声此起彼伏,烟花不时照亮夜空。年复一年,爆竹声声,给人们带来了不尽的快乐。然而,记者也发现,有时乐极生悲,对......

青年人认同中医说明什么

不久前,一项历时近半年的全国大学生调查表明,在270项中国文化符号中,中医位列第六。此项调查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研究”的子课题。该课题另一项“最具推广价值的中国文化符号调查”......

针灸并没有濒危,为何申遗?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1月24日就“中医针灸”申遗成功举行新闻发布会,吴刚副局长在会上透露,200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成立了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专家组和办公室,组织开展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

[转载]张丹丹:湖南卫视为何要直播清明节?

下午,在郴州见了陈忠和与女排姑娘们,此前做过几次《背后的故事》,大家很熟,聊了两个小时关于下期节目的事,就匆匆赶回长沙。六点,没进办公室,在台门口,碰上新闻中心的老牛,就一起直奔机场,接《大明王朝》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