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10-31 00:00 原文链接: 中国医科大学《Oncogene》新文章

  来自中国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利用甲状腺癌FRO细胞证实PKCδ介导BAG3 Ser187位点磷酸化诱导了的癌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并促进了其侵袭力。相关论文发表在《Nature》杂志的子刊、国际著名肿瘤学刊物《Oncogene》上。

  甲状腺癌(thyroidcarcinoma)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内分泌腺恶性肿瘤,来源于甲状腺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3%~1.5%,且有增长趋势。2012年研究发现,女性甲状腺癌发病率已经跃升至女性易发肿瘤的第五位。

  蛋白激酶C(PKC)是一类由多种同工酶组成的丝/苏氨酸蛋白激酶家族,是G蛋白偶联受体系统中的效应物,处于细胞内多条信号通路中心,是一系列细胞级联信号传导途径的关键环节,广泛参与正常细胞和异常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及细胞毒效应等多种生物学效应,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迄今为止,已发现至少13种PKC亚型,PKCδ是其中一种极其重要的亚型。

  在当前的研究中,研究人员采用重组激活的PKCδ或显性失活的PKCδ转染中国仓鼠卵巢细胞,结合磷酸化蛋白富集、二维差异凝胶电泳技术(Two- dimensional difference gel electrophoresis)以及质谱法整体鉴别了PKCδ级联通路的候选因子。研究人员发现Bcl-2相关抗凋亡基因3(Bcl-2- associated athanogene 3, BAG3)是PKCδ级联通路的靶标,在体内BAG3与PKCδ发生了互作。此外,研究人员还证实BAG3以一种PKCδ依赖性方式在Ser187位点发生磷酸化。BAG3与多种细胞功能,包括细胞增殖、分化、凋亡、迁移、侵袭及巨自噬(macroautophagy)等有关。研究人员生成了野生型(WT)、Ser187Ala (S187A)-或Ser187Asp (S187D)-BAG3稳定表达的FRO细胞,证实BAG3磷酸化状态影响了FRO细胞的形态。最后,研究人员还首次证实了BAG3与上皮间质转化(EMT)程序有关,Ser187位点磷酸化状态对于BAG3的EMT调控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研究表明BAG3是PKCδ的一个新型底物,PKCδ介导的BAG3磷酸化与甲状腺癌细胞的EMT和侵袭密切相关。

相关文章

王红阳:恶性肿瘤的诊疗面临三大瓶颈

“一段时间以来,恶性肿瘤诊疗的主要瓶颈,通俗讲是发现晚、分型难、疗效差。”7日在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举行的首届保亭健康高峰论坛暨院士大讲堂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肝癌科学中心主任王红阳在作学术演讲......

氧化磷酸化选择性地调节组织巨噬细胞稳态

西班牙卡洛斯三世国家心血管研究中心DavidSancho等研究人员合作发现,氧化磷酸化选择性地调节组织巨噬细胞稳态。这一研究成果于2023年2月3日在线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免疫》上。通过分析人类和小鼠......

大连化物所等团队利用生物分子模拟预测代谢酶新功能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国辉团队与中科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上海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杨巍维团队、广州大学教授王雄军、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教授李全林等合作,揭示了代......

上海市甲状腺疾病研究中心为患者提供一站式服务

随着民众健康意识的升高和健康体检的普及,甲状腺疾病发现率和发病率日益增多,随之而来的诊疗规范和困惑也与日俱增。为此,上海市卫健委于2017年正式批复了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挂牌成立上海市甲状腺疾病研究中心......

磷酸化修饰蛋白质组学共性关键技术研究获突破

近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基因研究中心晏石娟团队联合加拿大约克大学、德国马普分子植物生理研究所等研究人员在磷酸化修饰蛋白质组学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首次搭建全自动在线磷酸化蛋白质组学分......

JAMA子刊综述:“滴血验癌”技术有哪些最新进展?

目前恶性肿瘤的治疗已经进入个体化治疗时代,精准识别肿瘤患者基因变化特征对于患者的精准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尽管在肿瘤的临床诊断中组织活检是金标准,但是在标准病理学评估后可用于分子诊断的病灶组织通常非常有限......

科学家在太阳大气波动研究方面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抚仙湖太阳观测与研究基地研究人员利用一米新真空太阳望远镜(NVST)并结合其他地面和空间望远镜的数据,针对太阳大气中准周期快摸波列的产生过程以及运动学特征进行研究,进一步揭示了准周......

我国在研恶性肿瘤类药物已到临床后期阶段

国家卫生健康委8月25日上午召开新闻发布会,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建东在发布会上介绍:恶性肿瘤牵扯到千家万户,是大家非常恐惧的疾病。在过去十几年,新药创制重大专项对恶性肿瘤研究......

《自然》|自身免疫性甲亢甲减分子机制获揭示

当前,全球约有7.5亿人患有甲状腺疾病。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主要疾病表型,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在人群中的总发病率约为1%,但目前临床上还没有很好的治疗手段。8月8日,《自然》发表了中科......

首例,治疗糖尿病未果而发生恶性肿瘤!

近日,云南省肿瘤医院及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在美国《干细胞与发育》期刊发表致编辑的信中,报道了世界上第一例因为应用干细胞治疗2型糖尿病而发生未成熟畸胎瘤(一种罕见的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的病例。治疗糖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