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08-22 08:12 原文链接: 中国碳交易试点依然冷清试点面临诸多障碍

  “尽管中国已经启动了碳排放交易试点工作,但要真正推出一套碳交易运作方案可能要到2020年左右。”这是《国际金融报》记者从经济学人智库(EIU)最新发布的《阵痛中前行:中国的碳交易试验》中获得的信息。

  这份报告进一步指出:由于政府监管趋于保守,只有在建立起稳健的交易体制之后,中国才可能使用碳信用衍生产品;另一方面,有限的金融工具也打击了金融投资者的投资热情。如果不推行碳交易,中国的碳排放量将以更快速度增长。

  试点面临诸多障碍

  “由于中国碳交易试点工作面临诸多障碍,全国性碳交易计划的推出尚需数年时间。”经济学人智库能源编辑Martin Adams说,“这些试点工作还将大范围遭遇来自国有企业的阻力,以及部分监管部门的警告。数年以后才有可能在全国范围内全面运行碳交易方案。”

  “中国政府的决策者日益深刻地认识到市场机制在实现碳排放目标方面的作用。”Martin Adams指出,“中国承诺到2020年,将国民经济碳强度(单位GDP 的碳排放量)从2005 年的水平削减40%-45%;中期目标是到2015 年时将碳强度降低17% 。为此,国家发改委正加紧研究欧盟的排放交易体系(ETS)。”

  中国作为最大的碳排放国,建立全国性交易计划的规模将超过欧洲。为了在这个市场争得一席之地,目前,多个城市都已建立了环境交易所,积累碳信用(自愿交易)方面的经验。不过,在尝试全国推广碳交易计划前,国家发改委先行选择了7个地理区位和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省市开展试点工作,包括北京、重庆、上海、天津、深圳、广东省和湖北省。

  “试点的成功将使其中一个地区有望被选定为未来全国性碳交易市场的所在地。”不过,在Martin Adams看来,中国碳交易事业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障碍,比如,试点工作成效甚微;企业对碳交易产生不可避免的困惑;以及其他许多障碍――经济、财政、制度的问题都亟待解决。在此之前,中国难以建立起一个全国性的可行方案。

  交易所发展阻力大

  在中国,碳交易概念本身依赖的法律基础薄弱。报告指出,除深圳外,其他地方均不存在强制企业遵守排放目标的法律框架(不过目前起草中的全国性气候立法将填补这一空白)。由于其特殊的地位,深圳市通过市级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一整套法律惩罚措施;到今年底,市政府将颁布更为详细的法规。

  “即便在深圳,单靠处罚恐怕也难以对资产负债表庞大和不守规矩的企业构成威慑。”Martin Adams分析到,“过度排放部分将被从企业来年的配额中扣除,后者必须为每吨超额排放支付三倍于市场平均价格的费用。不过根据深圳碳交易启动时的交易价格计算,这一费用相当于每吨15欧元,远低于欧盟的ETS每吨100欧元的处罚标准。此外,很多国有企业即便受到点名批评也会无动于衷。”

  报告认为:如果国有企业游说得手,碳配额获得增加,这样的处罚也将形同虚设。多数碳交易计划并未公布企业碳排放配额的详细数据,配额不会以一个明确的上限形式出现,而是会根据省级碳强度目标来确定。

  来自低碳投资公司Cadogan Capital Advisors 的Shane Spurway 拥有丰富的碳交易市场经验,他认为,碳金融若要得以发展,交易所必须能够为参与者提供远期交易板块,即允许交易者进行期货交易。

  Martin Adams说:“由于公司对碳交易缺乏了解和参与热情,加之交易选择有限,以及缺少金融机构,由此可以断言中国新兴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可能还会受到实际交易不足的困扰。”

相关文章

2022年化石燃料碳排放将创新高

据《自然》报道,正在埃及沙姆沙伊赫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COP27)上,科学家宣布,预计2022年全球化石燃料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再创新高,增加1%,达到375亿吨。......

青海净碳排放量已达峰2037年有望净零排放

位于青藏高原的青海省,是中国生态大省,也是清洁能源产业高地。最新科学研究指,青海省净碳排放量已于2018年达到峰值,若实施全面绿色发展政策,则有望在2037年实现净零排放。清华大学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

《江西省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全文印发!

近日,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印发《江西省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建设绿色低碳城市、提升县城绿色低碳水平、打造绿色低碳美丽乡村,到2030年前全省城乡建设领域碳排放达到......

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实施方案,征求意见

关于公开征求《2021、2022年度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实施方案(发电行业)》(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索引号000014672/2022-00426分类应对气候变化发布机关生态环境部办公厅......

全球变化下土壤呼吸及其温度敏感性研究取得进展

土壤呼吸(Rs)是陆地生态系统排放到大气二氧化碳(CO2)的最大通量,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重要作用。土壤呼吸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异养呼吸(Rh),为土壤微生物分解有机物时所释放的CO2;另一部分是......

海产品可提供更多营养且减少碳排放

根据《通讯—地球与环境》9月8日在线发表的一篇论文,可持续的海产品能够比牛肉、猪肉和鸡肉为人类提供更多营养,同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这些发现表明,以政策促进海产饮食替代其他动物蛋白,或可改善未来食品安全......

我国森林土壤碳排放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许振柱、副研究员贾丙瑞等构建了目前我国最完整的森林土壤碳排放数据库,在森林土壤碳排放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地球系统科学数据》。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加剧,森林土壤......

世界气象组织协调发布报告《团结在科学之中》

当地时间13日,世界气象组织协调发布一份名为《团结在科学之中》的多机构报告。该报告指出,气候科学是明确的,需要采取紧急行动,减少排放和适应不断变化的气候。该报告重点关注温室气体、全球温度、气候预测和临......

全景碳排放数字地球“碳星球”发布

9月2日,中科星图维天信(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星图维天信”)在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发布全球首个高分辨率近实时全景碳排放数字地球产品——“碳星球beta”。“碳星球”是全球首个具有日......

“个人碳账户”出现在消费者视野同时有疑问

今年夏天,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极端天气现象变得更加频繁,而碳排放被认为是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元凶之一。人们前所未有地感觉到减碳的紧迫性。数据显示,我国居民消费行为能耗约占能源消费总量的4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