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4-27 17:04 原文链接: 中国科大等发明新型离子膜实现近似无摩擦的离子传导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徐铜文、杨正金团队与合作者设计了一类新型离子膜,首次实现膜内近似无摩擦的离子传导,有望应用于能源转化、大规模储能以及分布式发电等领域。相关研究成果论文4月26日发表于《自然》杂志。

  离子膜是液流电池、燃料电池等电化学器件或装备的关键部件,传统离子膜普遍存在吸水后容易发生溶胀变形、结构疏松等问题,特别是长时间使用后,可能会发生结构老化、性能下降。中国科大研究团队经过多年研究,创新性地设计了一种具有贯通亚纳米离子通道的微孔框架离子膜材料,同时在通道中进行了化学修饰,不仅解决了传统离子膜材料中离子通道老化和吸水溶胀问题,还兼具高选择性和高传导率,离子传输更加迅速,在膜内实现了近似无摩擦传导。使用该膜组装的液流电池,充放电电流密度可以达到每平方厘米500毫安,是当前普遍报道值的5倍以上。

  审稿人认为,这种离子膜在液流电池中展示出了非凡的性能,与迄今为止使用的最好的膜相比,此类离子膜的性能显著提高。研究人员表示,该成果涉及的微孔框架离子膜的设计理念,还可拓展至其他功能化框架聚合物膜,并以此为基础进行高性能膜材料的定向设计。

  中国科大研发的这种国产离子膜有望大幅提升液流电池等储能装备的效率,在我国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的储能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目前,项目孵化的特种离子膜产品已申请中国发明ZL,研究人员正加紧实现该型离子膜的量产。

相关文章

中国科学家创新设计离子膜材料为“双碳”提供技术支撑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徐铜文教授、杨正金教授团队与合作者设计了一类新型离子膜——微孔框架聚合物离子膜,解决了离子膜材料“传导性-选择性”相互制约的难题,4月26日,该研究成果发......

中科大本科生共同一作发Nature!

2023年4月26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徐铜文/杨正金教授团队与合作者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上发表题为“三嗪框架聚合物膜内近无摩擦的离子传导(Near-frictionlessiontran......

新型离子膜打破国外垄断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研人员经过多年研究,设计了一类新型离子传导膜从,从而实现微孔框架离子膜内近似无摩擦的离子传导。这种离子膜有望广泛应用于能源转化、大规模储能以及分布式发电等领域。据悉,该研究成果已于北......

中国科大等发明新型离子膜实现近似无摩擦的离子传导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徐铜文、杨正金团队与合作者设计了一类新型离子膜,首次实现膜内近似无摩擦的离子传导,有望应用于能源转化、大规模储能以及分布式发电等领域。相关研究成果论文4月26日发表于《自然》杂志......

国产聚合物离子膜有望实现弯道超车

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中国科大),有一句话常被当作调侃:“中国科大做的各种技术里,有两类技术是被发达国家限制的,一类是量子通信,另一类是离子膜。”中国科大离子膜研究团队的负责人徐铜文教授,有时也......

新型离子膜实现盐差能高效发电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徐铜文、特任教授杨正金团队在用于盐差能发电的离子交换膜方面取得新进展。他们研发出一种磺化的超微孔聚氧杂蒽基(SPX)离子膜,揭示了软物质限域下的离子传递特性,利用膜内亚纳米的亲水微......

改革开放40年烧碱、聚氯乙烯(PVC)年产量发展到数千万吨

  我国氯碱行业的发展一直同国民经济发展紧密相连。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烧碱、聚氯乙烯(PVC)年产量由最初的不足200万吨发展到目前的数千万吨,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氯碱生产国和消费国......

中国科大等在多孔有机聚合物离子膜材料研究中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徐铜文课题组与国际同行合作,在多孔有机聚合物离子膜材料研究中取得新进展,首次制备了系列自具微孔结构的阴离子交换膜材料。该研究成果发表在8月9日的《德国应用化学》上(Angew......

宁波材料所在经济型高性能离子交换膜材料方面取得进展

近年来,针对能源、资源、环境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世界各国纷纷加大推进新能源技术开发力度。在新能源领域中,作为便携式移动电源的燃料电池、用于大规模蓄电储能的液流电池及超级电容器,以及可反复充电的锂离子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