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2-03 01:25 原文链接: 中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航天器防护材料

近期,受天然珍珠母“砖-泥”层状结构的启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研制出一种新型航天器外层防护材料——聚酰亚胺-纳米云母复合膜。这种新材料由于采用了独特的仿生设计,其力学性能和空间极端环境耐受性均得到显著提升,有望取代现有的聚酰亚胺基复合膜材料。该成果日前发表于《先进材料》。

聚酰亚胺薄膜因其优异的力学性能、绝佳的热稳定性和突出的耐化学性,而成为太空探测器“防护服”的绝佳材料。然而,与其他碳氢聚合物一样,该材料在太空环境中也极易受到原子氧攻击,导致物理和力学性能急剧下降,目前还没有很好的解决手段。此外,宇宙射线辐射和空间碎片撞击等极端环境也对其稳定性提出严峻的考验。

俞书宏团队受天然珍珠母的“砖-泥”层状结构启发,利用前期开发的具有优异力学性能和紫外屏蔽功能且可大规模制备的纳米云母片作为构筑基元,与聚酰亚胺前驱体共组装得到聚酰亚胺-纳米云母复合膜,利用云母的优越本征特性来弥补聚酰亚胺的不足。区别于以往仿珍珠层纳米复合膜的单层结构设计,研究人员通过改变组分配比,借助喷涂与热固化联用法构筑了具有双层类珍珠层结构的聚酰亚胺-纳米云母复合膜,使其顶层具有更致密的纳米云母片。这种设计策略不仅实现了材料力学性能的有效提升,而且使其上表面对原子氧、紫外辐射和空间碎片等具有更高的抵抗性能。

研究表明,这种新型仿生复合膜的拉伸强度、杨氏模量和表面硬度分别为125兆帕、2.2吉帕和0.37吉帕,比纯聚酰亚胺膜分别高出45%、100%和68%。由于独特的双层类珍珠母结构以及云母纳米片的固有性能优势,双层聚酰亚胺-纳米云母复合膜表现出更优越的原子氧耐受性,明显优于纯聚酰亚胺薄膜、单层类珍珠母结构的聚酰亚胺-云母复合膜和以往报道的聚酰亚胺基复合材料。此外,其抗紫外线老化性和高温稳定性也得到明显提升。

业内人士认为,这项研究提出的独特双层仿珍珠母结构设计策略,为设计构筑其他高性能纳米复合材料提供了新思路。


相关文章

航天“妙算”为产品“研用”插上“数智化翅膀”

中国航天科工二院二部研发团队积极响应国家对先进的国防工业能力建设要求,深入挖掘专业需求痛点,结合前沿的大模型技术等,打造了服务于“产品研发智能化、智能化产品研发”的“妙算”平台,帮助航天设计师迅速在材......

使用GCMS检测弹性材料中的可萃取物和可浸出物

药品从生产到服用均要与多种由不同材料的包装有接触,因此我们可能需要对这些材料进行详细的兼容性研究,以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并且不会因产品/材料不相容而引起安全问题,特别是与特定剂量或形式的给药方法可能......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9A工位——我国首个智慧发射场

夏日的余晖洒向晋西北高原静谧的山谷,晕染了墨色的山峦。从山腰向下望,一座高耸的发射架矗立在山坳,足有几十层楼房高,直插云天。这就是太原卫星发射中心9A工位——我国首个智慧发射场。2022年3月29日,......

齐心奋进新时代科技放飞梦想——科技馆里的思政课

7月22日晚间,航天英雄、中国首飞航天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杨利伟,英雄航天员、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叶光富,400余名北京市中小学生代表和科技工作者代表齐聚中国科技馆,共同参加由中国科技馆联合中国......

材料研究把论文写在五洋九天

材料是物质世界的人类智慧结晶,是实体经济和制造业的核心基础。我国一直非常重视材料科学发展,而材料研究要与应用紧密结合,论文应该写在五洋九天。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科学院。他强调,我们要引......

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

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了解到,7月20日21时40分,经过约8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支持下,圆满完成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

中国登月火箭2027年具备首飞条件新飞船是“两居室”

近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发布《关于征集载人月球探测工程月面科学载荷方案的公告》指出,我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已经启动实施,计划先期开展无人登月飞行,并在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首次登陆月球。......

中国科大开发成本性能全面领先的全固态锂电池电解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马骋开发了一种新型固态电解质,它的综合性能与目前最先进的硫化物、氯化物固态电解质相近,但成本不到后者的4%,适合进行产业化应用。6月27日,该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通讯......

厚度33微米,科学家研发出高性能电磁屏蔽材料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电子设备运行时会产生电磁辐射,可能会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不良影响,各设备间的电磁干扰也会严重影响电子设备的性能及其正常运行。因此,发展新型电磁屏蔽材料,尤其是高性能电磁屏蔽材料是解决电......

6分钟充满电,新技术突破电池容量理论极限

给电动汽车充电通常需要10小时或更长时间,即使采用快速充电方式,也至少需要30分钟。韩国浦项科技大学最新开发的一项突破性技术,可将存储容量提高到理论极限的约1.5倍,从而使电动汽车能够在短短6分钟内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