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3-20 00:00 原文链接: 山东大学天然产物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山东大学天然产物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天然产物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在天然药物化学研究所基础上,依托于山东大学药学院,于20121月获教育部批准立项建设的,并于 20166月顺利通过教育部科技司专家验收。实验室建设的宗旨是: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学科发展前沿,加强天然产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结构生物学等生命科学领域的学科交叉,建立以天然产物的结构、合成、功能三要素为支撑的完整的天然产物化学生物学研究体系,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高等教育发展,为我国相关学科的跨越式发展提供科学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

该实验室目前已形成了一支由众多优秀科研人员组成的、具有较强创新研究能力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团队。研究队伍中有教授21人,其中杰出人才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名、重大新药创制技术平台建设负责人2名、863计划课题负责人5名,副教授11人,讲师14人。实验室现有包括600兆核磁共振波谱仪(带超低温探头)、API 4000液相色谱/四极杆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气质联用仪、X-射线单晶衍射仪、超高速离心机、流式细胞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70 ()仪器设备,总价值达4500万元,并具有可以利用的配套设施:山东大学高性能计算中心、学校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和计算机通信网络。

实验室多年来致力于克服天然产物研究本身的两个问题,即天然产物研究的被动性和大多数天然产物天然功能的未知性,在科研工作中形成了以活性天然产物为核心的密切相关的3个研究方向:(1)活性天然产物的制备与生物学意义研究;(2)活性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与调控机制研究;(3)天然产物化学探针信号转导研究;(4)基于化学生物学的药物发现研究。实验室多年来紧紧围绕天然产物的天然功能、生物合成机制、生物学功能等科学问题,以发现活性天然产物作用的新靶点、揭示天然产物活性作用规律和新药创制为科学目标,构建以天然产物的结构功能 (天然功能和生理功能)•合成 (生物合成和化学合成)三要素为支撑的天然产物化学生物学研究体系。在前期建设经费的支持下,团队成员相互协作,利用天然产物化学、有机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结构生物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技术和方法,通过生物合成和有机合成,将发现活性天然产物的随机性和偶然性转化为理性设计与合成创造的主动性;通过靶点发现和活性验证,系统探讨天然产物的功能;以活性天然产物及其类似物为小分子为探针,揭示生命过程的新规律,在苔藓及其内生真菌抗肿瘤抗真菌活性代谢产物研究放线菌等微生物来源的天然药物发现及其生物合成规律研究活性寡糖分子合成及活性研究、基于有机硼酸的荧光探针研究、基于靶标的抗肿瘤、抗病毒、抗心脑血管疾病药物设计与合成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进展。

实验室建设期间主持了省部级以上课题 140项,总协议经费1.178亿元。其中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计划综合性新药研究开发技术大平台项目1项,化学药候选药物项目4项,中药临床前研究项目1项,中药研究关键技术项目1项,国家“973计划课题4项,国家“863计划课题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青项目1项、重点项目3项、面上等课题52项。天然产物化学生物学教育部创新团队2017年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滚动支持。此期间发表SCI论文400篇,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近百项,奥美拉唑系列产品产业化与国际化的关键技术开发201512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奥美拉唑大品种关键技术改造201211月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兰索拉唑大品种技术改造20142月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实验室人员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进行大会报告。成功开发肝素、低分子肝素、透明质酸、注射用葛根素、蓝芩口服液等新药,其中在国内帅先研发成功的透明质酸已作为药物应用多年,目前年创利税过亿元。


地址:济南市文化西路44号 电话:0531-88382017 传真:0531-88382548 E-mail:pharma@sdu.edu.cn



位置:

相关文章

研究人员发现合成气转化中分子筛动态限域作用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化所)包信和院士、研究员潘秀莲、副研究员焦峰团队在合成气催化转化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发现了合成气转化中分子筛动态限域作用,并揭示了其对产物选择性的调控原理。相......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广州分会第四届委员会换届

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分党组书记、院长陈广浩出讲话。周琨摄聘书颁发现场。周琨摄参会人员合影。周琨摄9月5日,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广州分会(以下简称青促会广州分会)第四届委员会换届选举会议采取“线上+线......

科学家在太阳大气波动研究方面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抚仙湖太阳观测与研究基地研究人员利用一米新真空太阳望远镜(NVST)并结合其他地面和空间望远镜的数据,针对太阳大气中准周期快摸波列的产生过程以及运动学特征进行研究,进一步揭示了准周......

突破限制!非接触人机交互系统应用获进展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陆晓伟、研究员姜鹏、包信和院士团队在高灵敏、低功耗人体红外热辐射探测器研制及其在非接触人机交互系统中的应用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先进材料》上。人体自......

2022年度南海大深度联合科考取得重大成果

近日,记者从中科院深海所获悉,由“探索一号”“探索二号”科考船组成的联合航次在南海北部取得重大成果,共发现文物标本66件。科研人员介绍,本次科考在2000-3000米深度的海底发现1处水下文物点和3处......

江门中微子实验探测器雏形初现

江门中微子实验位于广东省江门开平市,是由中科院和广东省共同建设的大科学装置,以测定中微子质量顺序、精确测量中微子混合参数为主要科学目标,并进行其他多项科学前沿研究。项目预计2024年建成运行,届时将成......

不同民族有差异?人乳寡糖这项检测方法有新发展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闫竞宇团队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所研究员赖建强团队合作,在人乳寡糖高通量绝对定量方法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论文发表在《食品化学》。母乳作为新生儿唯一的天然营......

中科院科技成就展正式推出长期对社会开放

中新网北京8月27日电(记者孙自法)2022年全国科技周“中科院重大科技成就展”轮值主场活动8月27日在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举行,中科院科技成就展也由此正式推出,并作为常设展长期对社会开放,以341个展......

牡蛎生化营养成分变化与性腺发育关系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喻子牛团队在牡蛎生化营养成分周年变化及其性腺发育的关系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相继发表于《食品化学》(FoodChemistry)......

红树林修复中固氮微生物变化的驱动机制获揭示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董俊德团队在红树林修复过程中固氮微生物驱动的碳、氮、硫等重要生源要素的动态变化及其耦合机制研究上取得进展。相关成果相继发表于《应用土壤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