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7-21 10:16 原文链接: 中科院西北高原所:扎根西北守望高原

  西北高原所的一个定位集中体现在针对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和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生物资源持续高效利用研究,以推动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以下简称西北高原所)有一座标本馆,这里拥有来自青藏高原的生物标本,数量多、种类全,颇具青藏高原特色。

  “立足青藏高原,发展高原生物学,是我们所的总体目标。”西北高原所所长张怀刚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2012年,西北高原所启动实施“一二三”规划,对25个学科组进行整合,组建了5个学科团组,以重点发展青藏高原生态与环境、特色生物资源持续利用和高值生态农牧业。

  “一二三”规划实施

  张怀刚说:“因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是一个小所,在中科院制定‘一三五’规划精神的指导下,研究所制定了‘一二三’规划,即:一个定位,两个重大突破,三个重点培育方向。”

  时间回到2010年,西北高原所开始了研究所规划的集中编写,并召开战略研究小组和科研骨干会议对规划进行讨论,同时邀请专家进行人力资源规划的函评。

  2011年,经过动员、部署与多次研讨,西北高原所的“一二三”规划的发展总方针出炉。

  其中,一个定位是:立足青藏高原,发展高原生物学。两个重大突破分别是:区域可持续发展——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技术、藏药现代化——重金属安全性评价技术。三个重点培育方向是:高原生物适应进化机制与分子育种、青藏高原生物资源持续利用、高寒草地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

  去年4月,西北高原所召开推进“一二三”规划实施研讨会,张怀刚在会上指出,要进一步完善研究所战略定位和学科布局,有效整合资源和人才队伍,促进高水平科学研究,提升科研成果产出显示度。

  在今年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张怀刚表示西北高原所在今后的工作中,还将会继续推进并完善“一二三”规划,比如召开“一二三”规划进展评估会,邀请中科院内外相关领域专家对进展情况、存在的科学问题及下一步重点工作提出针对性意见建议。

  发展青藏高原生物学

  西北高原所的一个定位集中体现在针对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和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生物资源持续高效利用研究,以推动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2013年,西北高原所研究员赵新全带领团队基于退化草地恢复治理技术集成与推广,在三江源及周边区域建立5个试验示范基地,建植优良牧草生产基地55.79万亩,有效减轻了示范区域冬草场的放牧压力,也缓解了区域“草—畜”矛盾。

  赵新全团队优化单一依靠天然草地的传统生产方式为“两段式”草地畜牧业生产模式,以提高饲草料的利用效率,增加经济效益,并减少碳排放。团队在三江源地区开展鼠害暴发机理研究,发现气候变暖可增加鼠害发生潜在风险,保护野生动物多样性将有利于退化草地的恢复。

  2012年,以研究员曹广民为首的高寒草地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学科团组进行了青藏高原碳储现状、增储潜力及速率的野外采样与调查工作,取得土壤样品8412份、植物样品24747份。

  学科团组研究发现,氮添加可提高高寒草甸生长季土壤呼吸强度,随着时间延长,其激发效应减弱;磷添加对高寒草甸生长季土壤亦具有促进作用,但效应发挥比较缓慢,第三年才有显著的效果。在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土壤呼吸主要受土壤温度调控。

  该研究明确分晰了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生物因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方式与过程,以及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碳储的现状及增储潜力。

  针对关乎民族药存亡的重金属安全性焦点问题,由西北高原所青海省藏药药理和安全性评价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魏立新牵头,组建了藏药现代化学科团组,对藏药中多种重金属(汞、铅、砷、铜等)炮制品——佐太,进行炮制工艺与安全性研究。

  学科团组全体人员经过2012年、2013年积极努力,逐步构建起重金属在体转化评价技术等原创性民族药重金属安全性评价技术示范体系,完成了藏药区域性炮制工艺规范22项、质量控制标准20项草案等。

  研究员赵凯带领高原生物适应进化机制与分子育种学科组结合区域特色,针对青藏高原极端环境下动植物的繁殖对策与高原习服的分子机制展开研究,筛选抗逆基因,改良高原地区经济动植物品种,以提高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生产力。

  同时,在研究员彭敏指导下,青藏高原生物资源持续利用学科组针对青藏高原特色生物资源的研究中,锁阳、五脉绿绒蒿、枸杞等资源品质综合评价、资源规范化繁育、新产品研发等方面,也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不同学科交叉合作

  张怀刚介绍道:“在‘一二三’规划的实施进展中,西北高原所改变了过去以课题组为单元的局面,依据研究性质,通过资源选择,组建了25个学科组,并进一步将25个学科组整合为5个学科团组。”

  以两个重大突破和三个重点培育方向为重要研究方向(任务),西北高原所组建了区域可持续发展—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技术、藏药现代化—重金属安全性评价技术、高原生物适应进化机制与分子育种、青藏高原生物资源持续利用和高寒草地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5个学科团组。

  张怀刚希望“一二三”规划的实施能加强不同学科交叉合作,真正实现学科组的融合。

  2012年,西北高原所召开“十二五”学科团组首席科学家推荐人选评议答辩会,对6位经各学科团组推荐的首席科学家人选进行了评议。

  各学科团组推荐人选分别从个人情况、学科团组的任务目标、团组实力分析及实施计划、措施和承诺等方面进行了精彩的阐述,遴选委员会专家对各答辩人进行了质疑,为学科团组的发展及“一二三”规划的落实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张怀刚指出,研究所还需要围绕科学问题凝练目标,加强前瞻思考,体现研究的系统性、科学性,以提高各学科团组的创新能力;各学科组积极争取重大项目,申请并承担国家重要项目,同时围绕地方需求,加大产业化力度,促进成果转移转化。

  “近年来,我们通过各项人才政策,引进了领军人才和急需人才。要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不仅要增强团组交流,还要注重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张怀刚表示,“虽然我们的资源有限,但我们会努力争取给到此的高端人才搭建最好的平台。”

相关文章

海尔生物力促首个《生物安全核酸采样舱》标准发布

2022年5月31日,国内首个《生物安全核酸采样舱》产品类标准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上正式发布。此项标准的出台,填补了行业市场空白,标志着国内生物安全核酸采样舱研发生产将有标可依;对进一步规范各地“步......

场馆生物气溶胶也需监测,团体标准发布

5月24日,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发布了《场馆生物气溶胶监控处置系统技术要求》团体标准。此项团体标准以涉及密闭空间、人群聚集的体育文化综合型场馆为公共聚集场域切入点,针对以生物气溶胶监控处置系统的设计、......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系列活动,线上线下光彩缤纷

线上直播现场。主办方供图了解生物多样性。主办方供图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当天,广东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鼎湖山保护区)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了中科院第十八届公众科学日暨国际生物多......

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到2025年,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一批重大疾病危害得到控制和消除,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持续改善,医疗卫生相关支撑能力......

15年更新近两倍,《中国生物物种名录》新名单公布

沙狐Vulpescorsac甘东海摄网纹马勃Lycoperdonperlatum王科摄岩须Cassiopeselaginoides,拍摄者:林秦文5月22日,在第29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到来之际,中国科......

“娃娃鱼”新品种,中国生物多样性又一成果

俗称为“娃娃鱼”的大鲵,是我国珍稀濒危两栖动物。记者22日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悉,经过长期努力,该所车静课题组等在江西九岭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发现纯种大鲵野生种群。综合形态学和遗传分化证据,研......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竟要抢救学科?30余院士联名倡议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遗憾的是,作为支撑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的基础性学科,中国的生物分类学发展岌岌可危。为此,国内30余位院士专家联合署名倡议,正确认识生物分类学的价值,给予这门基础学科应有的......

MolecularPsychiatry:星形胶质细胞活体成像研究中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人员基于新型基因编码生物磁共振成像技术,建立了在体无创全脑检测星形胶质细胞的新技术。星形胶质细胞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Cen......

冬眠的蝙蝠与冬眠的熊具有相似的新陈代谢

近日,一个三名研究人员的团队(两名来自智利南方大学,一名来自智利天主教大学)发现了冬眠蝙蝠的新陈代谢与冬眠熊相似。研究中描述了团队在调整多种哺乳动物的能量消耗方面所做的工作,以了解更多关于一般冬眠的好......

上海女高材生制售猫药治绝症被刑拘,被称为猫版“药神”

4月28日,据南方都市报报道,近日,媒体报道上海猫版“药神”,因涉嫌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被羁押引发关注。2019年胡女士凭借自己化学研究生的专业能力,改良可治“猫传腹”病的化合物GS44152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