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02-17 09:39 原文链接: 中美科学家发现纳米颗粒和阳光能够净化水

  科学家发现阳光的一种新用途

  通过采用纳米技术,科学家们研发了一种净化水的新方法,它能利用可见光更高效的工作,甚至在黑暗中也能发挥作用。

  水净化技术中经常用到光照,而现有的技术主要依靠紫外线。

  但紫外线仅占日光的5%,现在一种更实用的新技术依靠的则是可见光,它几乎占到日光的一半。

  中国沈阳材料科学国家实验室和美国伊利诺伊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光催化剂,它能利用可见光杀灭细菌。

  这种催化剂是用掺杂氮的氧化钛纤维制成的网格。当光子接触到网格时,便会产生正电荷,它能将水分子分解,同时产生一种对微生物致命的物质。

  当钯纳米颗粒被添加到网格上时,正电荷就能更长时间存在,这使得光催化剂变得更加高效。

  研究人员将这种光催化剂放入含有高浓度大肠杆菌的水中进行测试,并用台灯照射。经过1小时后,水中的细菌浓度被降低到饮用水的安全水平之下。

  为模仿日光,细菌溶液在被台灯照射10小时后放入黑暗中。研究人员发现催化剂在没有光照的情况下依然能杀菌长达24小时。这是因为钯纳米颗粒在不断地释放捕获的电子。

  论文的主要作者、美国伊利诺伊州材料科学和工程学副教授尚建库向本网站表示,相比依靠紫外线的光催化剂,新的催化剂更节能,同时也更高效。

  “和紫外线或其他消毒技术(例如氯化)不同,它们能够杀灭一些最顽固的微生物,如孢子。”他说。

  研究人员认为,此种净化技术能被用于广泛的领域,从污水处理厂到能在家中使用的净水设备。由于它能在黑暗中工作,因此夜间或停电时也能使用。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材料科学和工程学副教授亚Alexander Orlov表示,尚教授的研究结果令人很感兴趣,但能否在发展中国家推广尚存疑问。

  他指出,钯等贵金属的价格昂贵,同时该研究尚未涉及该技术的长期使用效果。

  Orlov建议研究人员将他们的方法和更简单、更传统的净水技术进行比较。

 

  更多阅读:

  链接到《材料化学杂志》的论文全文

相关文章

新发现!纳米颗粒在人体内寿命与其弹性相关

近日,科技日报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了解到,该校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副教授阳丽华课题组的研究揭示了纳米颗粒的弹性如何影响其进入体内血液循环后的寿命,以及如何通过调控其蛋白冠从而实现这种影响。......

研究揭示纳米颗粒弹性影响血液循环寿命的机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副教授阳丽华课题组,揭示了纳米颗粒的弹性影响其血液循环寿命的机制,并表明纳米颗粒的弹性作为一个易于调节的参数,未来有望用于合理利用蛋白冠。研究成果日前发表......

Nature子刊:阳丽华课题组在蛋白冠研究新进展

7月16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阳丽华课题组在《自然-通讯》(Nature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NanoparticleElasti......

JEM:揭示趋化因子可与DNA形成纳米颗粒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威尔康奈尔医学院和纽约特种外科医院的研究人员发现将免疫细胞引向感染部位的小分子蛋白---称为趋化因子(chemokine)---也能与DNA一起形成DNA结合的纳米颗粒,从而诱发......

Science子刊:能帮助抵御人类实体瘤的新型纳米颗粒疗法

肿瘤对免疫破坏的逃逸与肿瘤微环境中免疫抑制性腺苷酸的产生有关,抗癌疗法或能诱导肿瘤细胞释放三磷酸腺苷(ATP),从而促进外切核苷酸酶(ectonucleotidases)CD39和CD73迅速形成腺苷......

脑胶质瘤医工交叉治疗研究获新进展

脑胶质瘤医工交叉治疗研究山东大学供图近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教授李刚团队与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刘宏团队在脑胶质瘤医工交叉治疗领域取得新进展,该研究通过构建基于工程化外泌体负载磁性纳米颗粒的......

利用脂质纳米颗粒多次递送CRISPRCas9到多种肌肉组织中

许多难治的疾病是基因突变的结果。基因组编辑技术有望校正该突变,从而为患者提供新的治疗。然而,将该技术用于需要校正的细胞仍然是一个重大挑战。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日本京都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报告了脂......

Nature子刊:董一洲团队开发仿生纳米颗粒递送mRNA

针对T细胞共刺激受体的抗体目前已被开发用来激活T细胞免疫,并在癌症免疫治疗中应用。然而,肿瘤浸润性免疫细胞往往缺乏共刺激分子的表达,这可能阻碍抗体介导的免疫治疗。癌症免疫治疗包括多种刺激抗肿瘤免疫反应......

氧化铟纳米颗粒表面羟基网络研究被揭示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侯广进团队在高场超快魔角旋转固体核磁共振(NMR)技术应用于材料结构表征研究中取得新进展。该团队借助高场超快1HMASNMR技术,并结合17ONMR、1H-1H同核......

研究揭示氧化铟纳米颗粒表面羟基网络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侯广进团队在高场超快魔角旋转固体核磁共振(NMR)技术应用于材料结构表征研究中取得新进展。该团队借助高场超快1HMASNMR技术,并结合17ONMR、1H-1H同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