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05-06 00:00 原文链接: 中美科学家呼吁重视“碳捕捉和储存”

  二氧化碳排放量位居全球首位,煤炭消耗占能源消费70%……面对“后哥本哈根”时代,中国将如何应对?在4月8日举行的“2010年绿色畅想:能源、教育、环境倡议”国际论坛上,中美两国科学家再次呼吁应重视“碳捕捉和储存”,把二氧化碳收集并注入地下,让它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此次论坛由南京邮电大学与美国纽约理工学院共同发起。论坛上,江苏省生态学会秘书长阮宏华教授认为,“我们现在面临的不仅仅是金融、经济危机,还有环境和生态危机。若说金融和经济危机带来的是财政上的损失,环境和生态危机带来的则是生命的损失。”而目前面临最严峻的环境问题之一就是全球变暖,造成这一现状的罪魁祸首,就是过量排放的二氧化碳。

  太阳能光伏、风电、生物质能源的出现,为人类摆脱化石能源依赖带来曙光,但是美国环境保护局可持续化技术部门主席赫里贝托·卡比萨斯为此敲响警钟,他认为即便是美国这个世界首屈一指的发达国家,到2035年也无法做到完全或大部分利用新能源取代煤发电,对于其他国家而言难度就更大。

  面对这样的矛盾,美国创新采煤方案咨询机构顾问阿伦·维克利提出,在现有煤发电厂加装碳捕捉装置,对碳进行捕捉和储存可以成为一种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有效手段。所谓碳捕捉与储存,一般指的是将化石燃料燃烧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捕获,然后将其泵入海底、沙漠或陆地下面进行封存。

  阿伦·维克利表示,煤燃烧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有90%能进行捕获,如果将其捕获后存入地下,就能够大大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缓全球变暖。

  据了解,欧盟已为碳捕捉和储存项目注入10多亿欧元启动资金,还将通过碳交易体系再筹措45亿欧元后续资金;欧盟还要求,2020年之后以煤为燃料的新建电厂都应具备碳捕捉技术。而美国也将在未来10年投入4.5亿美元在美国7个地区进行碳捕捉和储存项目试验。目前,这项技术在我国也已经起步,但还远远不够,目前仅有华能集团投资建设了2个碳捕捉示范装置。

  专家们认为,我国地质构造丰富,具备注入潜力的地层可储存二氧化碳14540亿吨,能够满足未来数百年二氧化碳地质储存的需要,必须加大这方面的研究与应用力度。而被注入地下的二氧化碳并非再次沉睡,而是发挥新的作用。利用二氧化碳驱油技术,不仅可以大大提高石油采收率,而且将二氧化碳置换原油而长期储存于油岩中,还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规模减排。目前,我国“973计划”项目“温室气体提高石油采收率的资源化利用及地下埋存”已进入工程示范阶段,在吉林油田已埋存8万吨二氧化碳,实现了石油的绿色开发,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相关文章

新方法实现常温常压下二氧化碳捕获与释放

记者4月24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刘波教授、南方科技大学徐强教授与国际研究团队合作,首次用二氧化碳作为客体分子模拟二氧化碳水合物结构,使用廉价的硫酸胍与二氧化碳共结晶形成稳定的包合物,实现了环......

常温常压下实现二氧化碳的捕获与释放

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刘波教授、南方科技大学徐强教授与国际研究团队合作,开发了一种有前途的碳捕获和存储方法,首次用二氧化碳作为客体分子模拟二氧化碳水合物结构,使用廉价的硫酸胍与二氧化碳共结晶形成......

【中国科学报】科技让二氧化碳“变废为宝”

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虽只占0.04%,但它对气候变化产生了巨大影响。近年来,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过度排放加剧了全球气候变暖,严重威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如何让二氧化碳“变废为宝”,成为理想的能源补给,是亟......

哈工大科研团队连续发表高水平研究成果

近期,哈尔滨工业大学科研团队坚持“四个面向”,在水处理、生命科学、新材料等领域取得一系列高水平研究成果并连续发表在《自然通讯》、《先进功能材料》等学术期刊上。01 近日,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

率先填补空白!我国海上首口二氧化碳封存回注井开钻

19日6时许,随着对讲机传来“启动”的指令,位于南海珠江口盆地的中国海油恩平15-1平台响起设备轰鸣声,喷涂有蓝色“中国海油”字体的马达钻具开始缓慢下沉入海。恩平15-1平台正式开启二氧化碳回注井钻井......

我所提出电催化二氧化碳到多碳产物催化剂的设计新策略

近日,我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理论催化创新特区研究组(05T8组)肖建平研究员团队和南京大学钟苗研究员团队合作,在二氧化碳转化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通过合金化策略增加电化学还原CO2反应中关键中间体的......

我国科学家研究发现火灾对全球变暖具有显著影响

火灾会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产生影响吗?答案是:会。近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遥感卫星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石玉胜研究团队发现,全球火灾碳排放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年平均影响可达2.4百万分率(ppm......

我国科学家通过生物电催化二氧化碳加氨一锅合成甘氨酸

二氧化碳高效生物转化对推进绿色经济发展和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甘氨酸在食品、医药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目前大多通过化学法合成,生物法合成则需要以葡萄糖为底物。 近日,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

二氧化碳加氢合成烯烃研究取得系列进展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二氧化碳催化加氢合成燃料和化学品是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的重要途径。而烯烃是现代化学工业的基石,其中低碳烯烃(乙烯、丙烯和丁烯)是基本的化工原料,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近日,中国科学院......

中国环境监测站:10款国产二氧化碳监测仪器获认证

近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发布“固定污染源二氧化碳排放连续监测系统适用性检测合格名录(截至2022年12月31日)”。包括北京雪迪龙、安徽皖仪等共十款国产仪器型号得到认证。详细信息如下表:序号单位名称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