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10-09 09:43 原文链接: 乔新生:学术评价勿以刊物代替观点

  中国科学信息研究所日前发布的2013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可谓喜忧参半。从论文的数量看,中国的科技论文已经达到全球第二名,可是,从科技论文引用的次数看,却没有达到世界平均水平。所有这些似乎都说明,中国是一个生产科技论文的大国,但是,科技论文的整体质量还有待提高。

  其背后原因或许在于我国论文评价体系存在缺陷。

  笔者长期从事科研工作,但对中国科研院所的论文评价体系始终感到困惑。学者撰写的论文公开发表,在评定职称的时候,学术委员会有时并非仔细阅读学术论文,评价其中的观点,而是对发表论文的学术刊物的级别进行评价,如果属于“核心权威刊物”,那么,发表的学术论文就可以作为评定职称的依据。反过来,如果学术论文发表在一般刊物或者互联网上,那么,根本没有参加职称评定的资格。

  这是一种特殊的现象,值得中国学术界认真反思。

  笔者曾经与一些美国学者交流,征询他们对“核心权威刊物”的看法。令人感到诧异的是,美国的大学教授并不重视所谓的“核心权威刊物”。

  他们认为在美国学术研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如果没有获得终身教职,那么学者可以关注一下本专业的学术刊物,以便确定自己的学术研究方向。这是一种“见贤思齐”的做法,其目的是通过学术比较,发现自己的不足,在充分借鉴他人学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达到相互切磋的目的。

  所以,根本没有所谓的“核心权威刊物”的说法。

  换句话说,所谓的“核心权威刊物”只不过是学术界习惯于发表文章的刊物,如果一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刊物上发表文章,那么,文章的观点很可能会被别人忽视。因此,青年学者应当在学术界广泛阅读的刊物上发表文章,只有这样,才能够引起他人的关注。这是一个学术交流的过程,同时也是学术成长的过程。

  可是,等到获得终身教授职称之后,学者在什么刊物上发表文章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其学术的能力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学术界关心的只是教授发表的学术观点而不是发表的刊物。如果教授在相对冷僻的刊物上发表比较新颖的观点,那么,即使学术界没有发现,经过新闻媒体报道之后,学术界也会主动搜集阅读。

  还有一些取得终身教职的教授甚至根本不发表文章,而是把主要精力用于传播自己的学术思想,成为名副其实的“教授”。对于这样的终身教授,许多大学也给予尊重,因为他们已经达到了学术的高度,应该把主要精力用于教书育人。

  总而言之,虽然国外的做法不能被生搬硬套地“移植”到我国,但我们还是应取其精华,改变在学术评价时的粗放式做法,回到以学术观点评价代替学术刊物评价的道路上来。

相关文章

他们1天发4篇Nature,震惊学界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9/487047.shtm 最新发现的5种志留纪古鱼新属种的三维艺术复原图。从上到下分别为蠕纹沈氏棘......

Nature撤回封面论文!全体9位作者反对

文|张晴丹2020年10月14日,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物理学家RangaDias和他的同事在Nature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轰动整个物理界的成果,并登上了当期封面。他们声称发现了一种新型氢化物,在15℃的温度......

12起!自然基金委公布2022年查处的学术不端案件处理决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坚决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精神,持续深入开展科研诚信建设,对涉及国家自然......

将“论文”写在贵州大地上

今年2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了第二批认定命名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名单,贵州省赤水竹产业示范园位列其中。这里的竹产业正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景象。2020年,赤水竹产业产值达62亿元,带动20万人人均增收3......

Nature:UCSD生物医学博士教你摆脱论文囤积症

又是一年开学季,对于刚加入实验室的科研新人而言,这段时间正是掌握领域内核心文献、确定研究方向的重要过渡时期。然而,从下载论文开始,不是遗漏所在领域的关键研究,就是同一篇文章重复下载。想找导师在组会上推......

张涟漪论文被评为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获悉,该所毕业生张涟漪博士的学位论文《印度洋偶极子的触发及外源影响机制研究》,近日入选2022年度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其导师杜岩研究员获“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奖”。......

相比国人发SCI论文量,中国SCI期刊不够用

文|赵广立孟凌霄“与中国作者发文规模相比,中国SCI收录科技期刊(以下简称中国SCI期刊)的发文量远不能满足现实发文需求。”8月25日,由中国科协主编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1)》(以下简称......

历时7年发《科学》论文,审稿人为延迟发表道歉

2021年5月,中科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的刘默芳团队向知名学术期刊《科学》递交了一份投稿。不久,编辑部就反馈了第一轮修改意见。看过之后,他们倒吸了一口凉气。其中一位......

未来十年会更热?这篇论文究竟说了什么?

编者按:看寒来暑往云卷云舒,思古往今来气候变迁,中科院之声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联合开设“大气悟理”,为大家介绍大气里发生的有趣故事,介绍一些与天气、气候和环境相关的知识。背景:2020年6月中国......

明星导师数据造假,把学生和论文合作者都给坑了

2022年7月,美国行为生态学家JonathanPruitt从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McMasterUniversity)辞职。此时,距离他被指控发表的论文存在数据造假,已过去两年多。学术丑闻曝出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