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东京理科大学团队成功开发出一种具有极高颜色分辨能力的自供电人工突触,其颜色识别能力已经非常接近人眼,标志着人们在计算机之“眼”研究领域迈出重要一步。相关成果已发表在最新一期《科学报告》上。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对机器视觉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处理每秒产生的大量视觉数据需要消耗大量电力、存储空间和计算资源,因此将视觉识别功能应用于智能手机、无人机或自动驾驶汽车等设备极具挑战性。
相比之下,人类天然视觉系统同时拥有高效节能的优点。因为眼睛和大脑并不会对所有视觉信息进行无差别处理,而是会选择性地提取关键特征,从而在保持高效率的同时大幅降低能耗。受此启发,神经形态计算——模仿生物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新型计算方式,被认为在突破传统机器视觉限制方面极具潜力。但目前仍存在两个主要难题:一是实现接近人眼水平的颜色识别能力;二是摆脱对外部电源的依赖,以最大程度降低功耗。
为真正解决这些问题,团队设计了一种新颖的人工突触系统。其集成了两种不同类型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对不同波长的光具有不同的响应特性。该装置通过直接转换太阳能来供能,实现了真正的“自供电”。这一特性使其非常适合用于对能源效率要求极高的边缘计算场景。
实验结果显示,该系统能够以10纳米的分辨率区分可见光范围内的颜色,与人眼相当接近。此外,该装置还展现出双极响应特性:在蓝光照射下产生正电压,在红光照射下则产生负电压。这使它能够执行复杂的逻辑运算,而这些操作通常需要多个传统光电元件才能完成。
为了验证其实际应用潜力,团队用它识别以红、绿、蓝三色记录的不同人体动作。结果表明,仅用单个器件,该系统就能准确分类多达18种颜色与动作组合,识别准确率达到82%。
这项技术有望让日常设备拥有类人视觉,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包括自动驾驶领域、医疗健康设备,以及消费电子领域。
日本东京理科大学团队成功开发出一种具有极高颜色分辨能力的自供电人工突触,其颜色识别能力已经非常接近人眼,标志着人们在计算机之“眼”研究领域迈出重要一步。相关成果已发表在最新一期《科学报告》上。人工智能......
日本东京理科大学团队成功开发出一种具有极高颜色分辨能力的自供电人工突触,其颜色识别能力已经非常接近人眼,标志着人们在计算机之“眼”研究领域迈出重要一步。相关成果已发表在最新一期《科学报告》上。人工智能......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邓德会团队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李昊博博士团队合作,受邀撰写了人工智能在催化剂设计与合成领域的Perspective评述文章,系统梳理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多相催化剂设......
5月30日,清华大学无穹书院、紫荆书院、自强书院、水木书院成立仪式暨书院院长聘任仪式在主楼接待厅举行。这是清华大学坚持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内在活力,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把传统工......
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的不断发展,如何让其在“难”的问题上深入思考,而不是对所有问题“想个不停”?记者5月29日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获悉,该所联合鹏城实验室提出了一种高效推理策略AutoThink,可......
5月27日,南开大学数学科学学院与多点数智有限公司、智现未来科技有限公司、淡水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正式签署合作共建备忘录,联合启动数学与人工智能实验班项目。根据共建备忘录,数学与人工智能实验班将于202......
近日,我所能源与环境小分子催化研究中心(509组群)邓德会研究员团队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李昊博博士团队合作,受邀撰写了人工智能在催化剂设计与合成领域的Perspective评述文章,系统梳理了人工智能......
5月20日,同济大学举行人工智能赋能学科创新行动发展大会,并宣布学校围绕“工程智能”系统布局的首批五大研究院——工程智能研究院、医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极端环境建造研究院、自主智能机器人研究院、航空运输与......
在今天(22日)下午召开的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就美国对人工智能芯片出口管制问题进行回应。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咏前:中方已多次阐明立场,美方滥用出口管制,对中国进行遏制打压,违反国际法和国际......
尽管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已非常流畅,但提供的信息很多时候还是不准确。日本研究人员近日在德国《先进科学》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这一问题与人类的语言障碍——失语症类似。新研究成果可以为研究人员改进人工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