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8-26 15:56 原文链接: 人类胚胎着床过程首次被解析

  一枚受精卵长成一个婴儿,需在发育的第7天左右着床才能存活,这期间的人胚胎细胞无法获取,难以解析。22日,《自然》杂志登载了我国北京大学汤富酬与北医三院乔杰联合团队研究的最新突破,他们利用体外模拟人类着床策略和高精度单细胞测序技术,展现了“黑盒子”中的乾坤。

  “临床上,着床失败是导致早期流产的重要因素之一。”论文通讯作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乔杰表示,此前无法获得自然受孕后的早期着床后阶段的人类胚胎,多用啮齿类胚胎或猴子胚胎等模式生物替代研究,无法准确反映人类分子调控等规律的真实情况。

  为此,研究团队利用人工授精后的受精卵进行了人类胚胎体外模拟着床生长。论文通讯作者、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与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教授汤富酬介绍,利用高精度单细胞多组学测序技术,团队首次对单细胞分辨率绘制的转录组和DNA甲基化组动态变化过程进行了重构,再现了人类胚胎着床过程,绘制出基因表达调控网络和DNA甲基化动态“全景图”。

  “胚胎在这一特殊阶段启动了母胎连接预备状态。”论文作者之一的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博士后周帆介绍,例如上胚层呈现出多能性转变(多能性细胞可分化成不同的器官,如脑、心脏等),滋养外胚层逐渐开始表达特定荷尔蒙相关基因。各类细胞谱系均具备独特的特征性基因,且与食蟹猴胚胎着床过程呈现出一定的差别。

  研究还发现,不同的细胞类型在胚胎着床过程中的DNA甲基化修饰水平呈现出各自特有的增加趋势。“胚胎细胞可能协同DNA甲基化进行调控体系的构建。”周帆说,不同基因DNA甲基化的时序也可能参与特异性调控关键基因的转录,共同协调决定了细胞命运。


相关文章

“首个人类胚胎完整模型”!两篇《自然》报道重大进展

日前,两篇在线发表于《自然》杂志的论文引来了广泛关注:来自美国和澳大利亚的两支团队在干细胞领域取得突破,成功在体外诱导分化出了类似人类胚胎早期的结构,对于理解人类早期胚胎发育有着重要意义。《自然》同期......

Nature突破丨刘晓东/陈家斌等首次构建人类胚胎样结构

一直以来,我们对人类生命起源的探索从未停止,但是由于人类胚胎资源的限制,我们对胚胎细胞的增殖分化以及组织器官发育的了解非常局限。人类早期胚胎主要由上胚层(epiblast,EPI)、原始内胚层(pri......

Nature突破|吴军团队构建世界首例人造人类胚胎样结构

处于囊胚期的胚胎由三种细胞组成:上胚层细胞(Epiblast,Epi)、原始内胚层细胞(PrimitiveEndoderm,PrE)以及滋养层细胞(Trophoblast,TE)(图1)。其中上胚层细......

科学家强调:基因组编辑技术不能安全用于人类

 科技日报讯(记者刘霞)据美国《科学》杂志网站日前报道,一个由多国科研机构组成的国际委员会3日发表报告称,可遗传人类基因组编辑(HHGE)当前还达不到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人类的相关标准,各国在......

人类胚胎着床过程首次被解析

一枚受精卵长成一个婴儿,需在发育的第7天左右着床才能存活,这期间的人胚胎细胞无法获取,难以解析。22日,《自然》杂志登载了我国北京大学汤富酬与北医三院乔杰联合团队研究的最新突破,他们利用体外模拟人类着......

人类胚胎着床过程首次被解析

一枚受精卵长成一个婴儿,需在发育的第7天左右着床才能存活,这期间的人胚胎细胞无法获取,难以解析。22日,《自然》杂志登载了我国北京大学汤富酬与北医三院乔杰联合团队研究的最新突破,他们利用体外模拟人类着......

人类胚胎的基因编辑是否有临床价值?|观点

在贺建奎事件引发的大讨论中,有两个反复出现的批评热点:选择CCR5基因的不适当和基因编辑技术的不成熟。本文试图从医学遗传学、生殖医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角度对这两点提供一些新的看法,也希望这些观点对伦理......

基金委关于“人类胚胎基因编辑婴儿”事件的公开信

近日来,媒体报道的关于贺建奎副教授“人类胚胎基因编辑婴儿”的工作引起国内外学术界和社会广泛忧虑。如果该情况被核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对其做法给人类可能造成的后果表示极度担忧,对其严重违反我国现行法......

转基因来改变人的命运?

贺建奎这家伙干了件大事,通俗的来说,就是人家给植物、动物转基因,这货冒天下大不讳,直接给人转基因了。所以,在描述这个人的时候,考虑到深圳人民和科学家团体的情绪,只保留了这个人的名字。对人类胚胎进行基因......

贺建奎同步做两个基因试验

卷入“基因编辑婴儿”事件的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今天下午发表正式声明称,该院从未参与贺建奎及其研究团队在网上所提及的“基因编辑婴儿”事件中的任何实验环节,并称网传的伦理审查申请书上的签名有伪造嫌疑,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