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10-17 10:01 原文链接: 何小阳:科学研究的不作为与乱作为

   前不久,有政协委员问王岐山书记,落实制止腐败的八项规定以后,虽然腐败现象有所下降,但也有一部分公务员不作为了,怎么办?王岐山回答说:乱作为比不作为危害要大得多。

  联想到中国高校,教师们对待科学研究,同样也有不作为和乱作为的问题。乱作为的现象很多,包括胡乱评审项目、胡乱花钱、胡乱署名、胡乱申请专利、弄虚作假等。最近媒体爆出,有五所高校的教授因借着申报科研项目之际,非法套用国家资金被判刑或批捕。为何要乱作为呢?原因很简单,追逐名利。

  我所在学校的学报请我为电气信息类论文的英文文摘把关,看到一篇论文声称(我只能这么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但所做的工作的深度和难度最多相当于相关领域本科生课程设计。真不知道申请人是如何获得这个项目的?莫非是假的?我只能是胡思乱想了。

  顺便说一下,这几年在我看过的论文中,很少有论文对自己的学术成果有明确的评价,都是尽可能地用含糊的字眼。

  公务员的乱作为行为与高校教师科学研究的乱作为行为都属于腐败,均是有害的。和公务员的不作为行为不同的是,高校教师的科学研究不作为行为并没有什么危害。如果非得要说有危害,只能是危害学校的学术GDP指标吧。

  如果我们将科学研究比喻成一座庙,科学工作者都是庙里的和尚。不作为的人,只不过是不念经,但他们日常的扫地、挑水、做饭等活还是干的。而乱作为的人,虽然是念经,但把经念歪了。他们除了念歪经以外,以前所做的不过是偷邻家的一个萝卜,趁吴妈不注意时摸一下她的大腿。现在这群坏和尚,胆子是越来越大,个个都“与时俱进”了,竟然趁着月黑风高之时,干起了杀人放火的勾当。

  那么,如何制止科学研究中的乱作为呢?

  一是要降低科学研究的金钱驱动力度,把那些狗盗鸡鸣之辈从科学研究者的行列中请出去。我有点犹豫,这样说是不是有些过分?按理说,没有谁天生就是狗盗鸡鸣的,有时是制度在逼良为娼。但那几位被判刑或者被起诉的教授,就无法将自身的责任推给体制了。

  很多的高校教师可能都有体会,在教室里,学生往往不愿提问题或者说不会提问题。禁锢式教育和灌输式教育毁了孩子们好奇的天性和学习的热情,从而也扼杀了孩子们科学创造的能力。所以,如何培养一批热爱科学并且具备科学素养的人是中国教育的责任。

  还是应该尽可能地将科学研究的工作交给热爱科学并且适合从事科研的人。总之,科学研究过强的功利性驱动绝对是有害的。

  二是要完善中国的学术规范,完善学术评价、学术交流和学术批评制度。在学术规范中当务之急是建立引文规范并在大学本科生中进行引文规范的教育。

  对项目和论文的评价不能只是停留在形式上,即只是看项目和论文的等级;要有真正的,本质意义上的学术评价。

  三是要加强对科研项目的监督,建立更为严格的制度,防止项目执行人乱花钱。

  最后一点,惩罚科学研究中的乱作为。

相关文章

重磅|学术论文编写标准发布!

近日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卓众出版有限公司、《中国科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林业大学、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大学、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中国科......

当ChatGPT杀入学术出版领域,有人围堵,有人悄悄打开大门

导读最近,智能聊天机器人ChatGPT火到了天际。它能够通过学习和理解人类的语言来进行对话,还能根据聊天内容的上下文进行互动,像人一样来沟通交流,甚至能完成撰写邮件、视频脚本、文案、翻译、代码等任务。......

我国蚕业科学研究领先“超级蚕”育种计划启动

“我们正着手启动‘超级蚕’育种计划,希望以育种上的跨越,助推蚕桑产业实现向仲怀院士提出的‘重回经济发展主赛道’。”在实验室内忙碌的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

“学官”更应带头坚守学术头衔纯洁性

一些学者官员(以下简称“学官”)凭借着手中的权力为自己牟取学术头衔,无疑将引起学术界内外人士众多微词。“学官”手中握有的学术资源及其资源分配权力越大,其学术头衔往往也越“高级”。这种非学术因素对于学术......

学术造假论文撤稿10年后,仍被引用360次,近9成不知情

一篇学术造假论文,撤稿是其“命运”的终结吗?至少现实不是这样,它还可能反复被后续发表的论文所引用,继续误导研究。美国著名麻醉学家斯科特·鲁本(ScottReuben)学术欺诈案曾轰动一时。他至少有20......

薛其坤院士:关于研究的三个层次,仪器是第一层次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与部分“科学探索奖”获奖人、南方科技大学青年学者,以“关于研究的三个层次”为题,分享了自己在科研道路上的心得与经验。他鼓励青年科学家要不畏挫折失败,坚定冲击......

学术圈掀起离职潮他们身负贷款+育儿离职的背后是?

SarahTashjian是家族中的第一位大学生,目前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做博士后研究员。然而,她正在考虑离开学术界。她感叹道:2015年时,坐拥10篇一作论文,就能让学术之路畅通无阻。如今,她发表了2......

院士莅临与青年学者共叙分析测试佳话

——第十七届全国青年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开幕2022年7月17日上午,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第十七届全国青年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在山东青岛黄海饭店顺利举办。本届学术报告会由中国分析测试协会主办,青岛科技大学海洋......

博士在读时,把暗恋的师兄变成了老公是种怎样的体验?

来源:小木虫现已博士毕业六年,老公与我今年刚评上副教授,六年生了两个宝宝,没人带,两人互相扶持,今年才刚攒够评职称条件,当然基金两人早早就有,只是不努力文章和其他条件没凑够,不能怨孩子,不能怨父母。唯......

中国学者举报IBM团队剽窃,相关方回应:已启动调查

因为接连爆出抄袭事件,计算机视觉领域的顶会——CVPR22(2022年国际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会议)近日出圈了。6月24日,有爆料者扮演作者,在社交平台发布了一段搞怪视频,“自曝”其论文抄袭十多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