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11-20 11:51 原文链接: 何建坤:中国应对气候变化与低碳发展

  哥本哈根大会尽管没有达成一个具有一个法律意义上的协议,但就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不能超过2度的目标达成了共识。这就意味这2015年到2025年期间全球气体排放要快速下降,2025年要比1990年下降一半以上,从当前排放的目标和应对措施来看,不能够支持全球控制温升(温室气体排放)不超过2度的目标,未来的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仍呈上升趋势。

  尽管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会有所下降,但是化石能源消费的总量在上升。

  现在尽管节能的技术、可再生能源等减排技术具有技术上的潜力可以支持这个2度的目标。但是实现这些技术的潜力会受到资金、市场、政策、管理等各个方向的制约。

  从哥本哈根大会上各国的承诺来看,现在的减排路径不能够支持2度减排的目标。按IDC报告,以2度为目标,发达国家到2020年要比1990年的水平至少减少25%到40%。但是现在发达国家的承诺,平均只有15%左右。发展中国家比基准情景减少15%到30%。从现在来看发展中国家承诺基本符合这样的减排路径。从现在到2020年,全世界还要多减排50到90亿吨二氧化碳。所以现在大家都期望,今年年底的的德班大会能够形成一个决议,继续延续京都议定书,发达国家要做出相应的承诺。

  从中国国情和发展程度来看,我们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但是中国也采取了积极的行动。我们在节约能源、减排二氧化碳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不过由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能源消费合二氧化碳排放仍呈比较快的增长趋势。

  从1990年到2010年,单位能源排放下降了25%,同期发达国家只下降了25%左右,世界平均水平只有15%,可见中国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的成效世界瞩目。但是由于我们经济快速增长,同期GDP增长7.3倍,所以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也增长了3倍。我们人均排放量低一直是中国谈判的优势。1970年我们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是世界四分之一,90年是二分之一,现在已经超过了世界的平均水平。而且世界每年新增加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一半来自于我们新增加的排放量。我们为了促进节能减排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在技术领域、提高能效领域,也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很显著的成效。

  十一五期间,我们关闭了单容量十万千瓦以下的小机组电站,减少发电7200万千瓦,相当于英国总的发电量。我们火电发电的量已经超过了美国,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的行列。但是由于我们国家在工业化阶段,重化工业比重比较高,发展比较迅速,这就抵消了我们技术上节能的一些潜力。

  中国在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方面也做出了很大的成绩。我们每年在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速度、新增的可再生能源供应量和新能源领域的投资都在世界的前列。新能源的比重2005年只有6.8%,去年已经提高到8.6%。所以发展的速度是世界所罕见的。但是由于可再生能源的技术还比较小,尽管发展迅速,由于能源总的消费量在不断的增加,所以化石能源的消费也还在呈增长的趋势。十一五期间煤炭的消费量也增长了34%,所以,二氧化碳排放的总量还得不到遏制。从我们整体发展来看,本世纪第一个十年,我国抓住了和平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机遇期,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但是,我们这种资源依赖型,粗放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

  从2000到2010年本世纪十年内,我们GDP增长率平均为10.4%,GDP总量提升到世界第六,人均GDP由于经济增长和人民币汇率及物价等方面原因,我们十年之前人均GDP不到1000美元,去年已经超过4400美元。但是我们也付出了很大的能源、资源和环境的代价。同期能源消费增长120%,全球平均增长也只有20%。所以我们能源消费比例也由占全球的9.1%,提高到占20%左右。

  所以,我们当前应对气候变化实现低碳发展主要是要大幅度的降低GDP的能源强度和二氧化碳强度,提高碳排放的效益。这就是我们应对气候变化、实现低碳发展的主要目标和切入点。在哥本哈根大会上我们提出了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强度比2005年下降40%到45%的目标。这也是我们基于国内可持续发展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做的一个战略选择。

  实现这个目标核心对策是要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方式。这是我们实现低碳发展核心的内容。它包括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升级、提高能效、节能降耗、产品向价格链高端发展,同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转型,促进结构性的节能。同时还要改善能源结构,大力发展物碳和低碳能源。我们要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结构节能,促进技术节能,以及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改善能源结构这三个途径,来促进我们单位GDP二氧化碳强度的下降。其中节能途径仍然是最重要的,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加强技术创新。这是实现低碳发展的重要支撑。全球实现控制温升2度这样的目标,在低碳技术领域会有很大的投资。据UNEP测算,到2050年每年新增投资1.2万亿美元,这无疑会带来很大的新的经济增长点,而变成一个战略性的新兴产业。

  所以我们要抓住世界低碳技术快速发展这样一个机遇,国家政策激励,与企业自身发展动力相结合。加强企业的技术创新,打造我们国家低碳的竞争力。从现在来看,未来的十年之内,仍然是中国和平发展的黄金机遇期。我们要在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下自主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绿色和低碳的发展。

  本世纪第一个十年,我们抓住了机遇、加快了发展,成为世界的经济大国。我们GDP总量已经超过日本,成为第二大经济体。在第二个十年,我们必须要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型,要由经济大国变成经济强国。

  刚才我已经谈到我们经济的总量和日本相当,但我们能源消费的总量是日本的4.5倍。我们2010年能源消费总量和美国相当,但我们GDP的总量只有美国的40%。所以我们这种资源消耗大、环境代价大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所以我们要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就必须由资源依赖型、粗放扩张的模式转变为技术创新性、内涵提高的发展模式。由注重经济增长的速度转向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由模仿追赶型的高碳发展路径,转变为自主创新型低碳绿色发展路径上来。

  为了推进低碳发展,国家发改委在十二五期间对五省、八市进行了低碳试点,在试点地区加强碳排放的统计、监测并且积极探索碳排放交易市场机制。这对我们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变化政策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我们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协调近期或者长远。大家都知道我们在十一五期间GDP能源强度下降了19.1%,加上能源结构的调整,GDP二氧化碳强度下降了21%。十二五期间,我们制订了GDP能源强度下降16%,二氧化碳强度下降17%这样的目标。这个目标实现要到十三五,如果GDP二氧化碳强度再下降15%到16%,三个五年计划,节能效果的累计就有可能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强度,比2005年下降45%,自主承诺目标的高限。

  所以我们现在的部署是统筹考虑了我们国内的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所以我们也在不断的加大对于减排的力度,能够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走出中国特色的道路。

相关文章

全球沿海城市下沉速度快于海平面上升

 越南胡志明市每年下沉16.2毫米。图片来源:Shutterstock/NguyenQuangNgocTonkin一项9月12日发表于《自然—可持续》的研究显示,在48个人口最多的沿海城市中......

香山科学会议聚焦地球系统变化

今夏以来,我国多地持续高温少雨,截至9月19日,中央气象台已连续33天发布气象干旱预警;7月份,北极圈温度一度飙升至32.5摄氏度……全球极端天气频发,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啥关系?日前,香山科学会议第S6......

首期全球全健康指数重磅发布

9月17日,2022浦江创新论坛“低碳与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专题论坛”在沪举行。600余位低碳生态发展研究领域的院士专家通过线下线上参与论坛,共话低碳与绿色可持续发展。当天的论坛上,上海市科委二级巡视员......

2022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榜单发布

2022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期间,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发布了“2022新能源企业竞争力白皮书”“2022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排行榜”。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协鑫集团有限公司、隆基绿能科技股......

改肉类为海产可增加营养、减少排放

科学家研究认为,可持续的海产品比牛肉、猪肉和鸡肉为人类提供更多营养,同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这些发现表明,以政策促进海产饮食替代其他动物蛋白,或可改善未来食品安全,帮助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

世界气象组织:热浪会致空气质量更差危害人类健康

世界气象组织7日发布报告称,预计本世纪热浪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将增加,进而导致野火增多,可能会使空气质量恶化,危害人类健康及生态系统。这是7月25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马里波萨县拍摄的被烧毁车辆。新华社......

作物产量下降影响气候缓解技术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青年研究员王戎和合作者在一项新研究中指出,气候变化对作物产量的负面影响可能会阻碍人们利用作物捕获和封存碳并以此作为限制全球变暖的一种手段。研究结果表明,超过《巴黎协定》2℃的升......

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启动气候变化协同全球行动

中新网北京9月6日电北京时间5日晚8点,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正式启动“气候变化协同”系列行动(‘Climatex’Campaign)。此次行动旨在通过动员青年行动,提升全球公众对气候变化和碳中和目标的......

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推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

汾河水畔,锦绣太原,再次吸引了世界能源领域的目光。9月1日至3日,2022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以下简称“太原论坛”)在山西太原举行。300余位来自联合国有关机构、国际组织等的高级官员,部分外国驻华......

中科院研究揭示干旱生态系统气候变化的生态弹性及机制

气候变化仍在加剧,适应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共识。干旱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尤其敏感脆弱,厘清其对气候变化的弹性与调控机制是科学制定适应气候变化的基础。中科院植物所许振柱研究组基于内蒙古荒漠草原长期气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