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29 18:05 原文链接: 俯冲带深部碳循环研究获进展

日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张国良团队在俯冲带深部碳循环研究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发表于美国地球物理学会旗舰期刊《地球物理研究杂志-固体地球》。该研究通过高温高压实验并结合热力学数值模拟,明确了俯冲带水对碳酸岩熔体出现的重要影响及其稳定存在的温压范围,揭示了俯冲带弧下深度含水碳酸岩熔体是迁移碳的重要介质。 

俯冲带是地表和深部碳交换的重要纽带,板块俯冲将部分碳带入地幔深处,也使部分碳以熔体或流体形式返回浅部系统。国际上深部碳循环研究起步较晚,其中俯冲板片脱碳形式和比例,是目前国际上俯冲碳循环研究程度不足的领域。

此前,相关研究总结出俯冲带四种主要脱碳形式:变质脱碳、流体溶解脱碳、底辟作用和熔融作用脱碳。其中,板片熔融脱碳被普遍认为仅发生于极热的俯冲带,而不会出现在中等或冷俯冲带。

张国良团队前期研究已经发现水可以降低含碳沉积物的固相线。蛇绿碳酸岩既富水也富碳,可以赋存于俯冲板块内部和地幔楔底部,可能在俯冲带水/碳循环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然而,与沉积物和蚀变洋壳碳酸盐俯冲循环相比,蛇绿碳酸岩引起的挥发分循环机制尚有诸多未知。 

为了研究蛇绿碳酸岩俯冲引起的水和碳循环机制,张国良研究团队通过高温高压实验厘定了蛇绿碳酸岩在2.5-6 GPa下的相平衡关系。结果显示,蛇绿碳酸岩固相线温度可以低至~800℃且随着压力的升高而降低,固相线以上生成含水碳酸岩熔体;蛇绿碳酸岩完全脱水温度要比固相线温度至少低100℃,这意味着变质蛇绿碳酸岩熔融需要外来流体加入。结合俯冲板片的热结构和蛇纹岩脱水条件,位于地幔楔底部的蛇绿碳酸岩被板片拖拽到深部过程中,会先脱水形成无水变质蛇绿碳酸岩,变质蛇绿碳酸岩到达弧下深度后会与板片来源的流体相互作用,在热、中等甚至冷俯冲带都会发生水促熔融并生成含水碳酸岩熔体;俯冲板块携带的蛇绿碳酸岩仅脱流体,这种流体富水、含二氧化碳极低,意味着俯冲板块蛇绿岩携带的碳大部分会俯冲进入更深的地幔。 

地幔楔底部的变质蛇绿碳酸岩与板片来源的流体相互作用发生水促熔融,俯冲板块蛇绿碳酸岩仅发生脱挥发分生成富水、贫二氧化碳流体。      

该研究创新性在于将俯冲带脱碳与板片脱水过程相互结合起来研究,明确了俯冲带水与碳相互作用的重要性,揭示了含水碳酸岩熔体是弧下深度搬运碳的主要介质。该项成果对探讨俯冲带深部碳循环过程和脱碳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等项目资助。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29/2023JB026681



相关文章

俯冲带深部碳循环研究获进展

日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张国良团队在俯冲带深部碳循环研究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发表于美国地球物理学会旗舰期刊《地球物理研究杂志-固体地球》。该研究通过高温高压实验并结合热力学数值模拟,明确了俯冲......

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中碳循环、气候变化与风化强耦合

准确而定量地描述碳排放、气候变化与地质碳汇之间的互馈关系,是地球科学领域的前沿问题,也是制定碳中和战略目标的关键科学基础。然而,目前关于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地球系统碳循环过程与机理的认识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

生物炭添加对微生物胞外酶介导的土壤碳循环方面的影响

生物炭改良是实现气候智能型和资源有效型现代农业的主要途径之一。微生物介导的有机质分解过程对土壤碳循环过程至关重要。然而,目前仍缺乏生物炭添加下土壤关键胞外酶活性与土壤碳循环间的直接证据,而这些酶活性可......

热带森林微生物残体碳对氮添加方式的响应获揭示

近日,中科院华南植物园恢复生态学任务团队发现土壤深度调控热带森林微生物残体碳对氮添加方式的响应。相关研究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环境管理杂志》(JournalofEnvironmentalManageme......

中国“贡嘎”首获全球碳计划认证

11月23日,第二次青藏科考第八场跨学科学术交流“气候变化与碳循环”主题交流活动以线下和线上相结合形式召开。与会科学家带来了近期我国自主研发的“贡嘎”大气碳反演系统的好消息。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副......

20年,这项工程见证中国碳循环研究三次浪潮

随着“双碳”行动的深入推进,当前与“碳汇”相关的研究正如火如荼展开。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主力军,中科院很早就对生态系统碳循环和碳汇功能研究进行了布局,其中就包括我国首个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基础工程——中......

科研人员在高山森林地下碳循环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近日,农林科学类一区Top期刊Geoderma在线发表了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森林生态与管理创新团队的科研论文,阐述了川西高山森林林窗影响岷江冷杉凋落枝木质素和纤维素降解的研究结论。植物凋落物分解是维持森......

《黄河三角洲湿地碳循环与碳收支》专著出版

《黄河三角洲湿地碳循环与碳收支》课题组供图近日,由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研究员韩广轩课题组撰写的《黄河三角洲湿地碳循环与碳收支》一书,由科学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滨海湿地富含土壤有机碳,同时土壤有机......

火山活动是陆地风化和碳循环波动的主要诱因

近日,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科学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等组成的科研团队,在三叠纪-侏罗纪之交陆地生态系统古环境研究上取得新进展,发现火山活动是陆地风化和碳循环波动的主要诱因,相关成果在《自然—通讯》......

长期氮添加对北方森林老龄林碳循环的影响获揭示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方精云、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沈海花等与合作者揭示了长期氮添加对北方森林老龄林碳循环的影响。研究发现,低水平氮添加对北方森林生态系统碳输入和碳输出过程的影响相当。相关研究成果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