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3-05 16:54 原文链接: 全国人大代表凌云:合肥争创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

去年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获批,合肥成为继上海之后全国第二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至今获批一年多,建设情况如何,取得哪些成果?量子创新研究院和中国科大高新园区建设备受关注,目前进展情况怎样?在北京,全国人大代表、合肥市市长凌云接受记者采访时一一回应,并多次提到,“创新已经成为合肥最大的特点,最亮丽的名片。”

创新发展迎来黄金机遇期

2017 年1 月份,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正式获批,这是继上海之后全国第二个获批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城市。此后,北京也加入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队列。由此合肥与北京、上海这两座城市一起,站在中国科技创新的最前沿。

凌云照片

全国人大代表、合肥市市长凌云接受记者采访。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将依托合肥地区大科学装置集群,聚焦信息、能源、健康、环境四大领域,建设国际一流水平、面向国内外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科学中心不仅将产生变革性技术,催生战略性新兴产业,还将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平台、创新驱动的先行区。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正式获批,对合肥创新发展,又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迎来了一个黄金历史机遇期。”凌云说,在信息领域,主要是量子科技和量子信息。目前合肥正在推进量子创新研究院建设,希望能成为国家的一个实验室。发挥好量子通信基础研究领域的作用,成为全球领跑者。

科大高新园区有望今年开工

中国科大高新园区是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备受关注。“目前正在进行规划的科大高新园区,我们力争在今年能够开工建设。”凌云说,希望通过科大高新园区建设,进一步汲取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支撑量子创新研究院的建设发展。

“2018 年元月份,又有一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落户合肥。这个重大的科研工程,是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承担。”凌云高兴地说,该项目的获批,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增加了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

凌云说,目前合肥有三大区域,助推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一是以科大高新园区和量子创新研究院为核心的区域;二是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科学岛为核心的大科学装置集中区;三是以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和安徽大学为主体的教学科研实验区。

合肥已拥有两院院士108人

“创新”是凌云说得最多的一个词。她表示,创新已经成为合肥最大的特点和最亮丽的名片。“合肥高校资源众多,人才荟萃,这也是支撑合肥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重要力量。”凌云说,合肥还吸引了全国众多名校开展深度合作,比如与清华大学合作,建立公共安全研究院;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合作,建立机器人研究院;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作,建立北航合肥科学城,“最近我们也正在和北京外国语大学合作建立中德中心,和天津大学合作建立天津大学合肥研究院。”

记者了解到,当前合肥正成为一个人才高地。截至2017 年12月,合肥已拥有各类人才173.3 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86 万人,包括两院院士108人。

新安晚报曾在全国率先报道了“哈佛八剑客”集体回国在合肥科学岛安心扎根科研的事情,引起广泛反响。采访中,凌云再度提到了“哈佛八剑客”的事迹。“他们当中没有一位是安徽人,正是因为安徽合肥有这样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吸引人才的优势,他们来到了合肥科学岛。我们还提出了一个生态加创新的理念,不仅提供好的公共服务环境、教育资源、医疗保障,还要把最美的城市环境,最好的生态留给科学家,让他们安心地进行科研。”凌云说,“哈佛八剑客”到科学岛已经成为一段佳话。合肥在创新方面放眼全球,立足长远。科学家说合肥是一张能够放得下安静书桌的地方,因为合肥已经逐步建立人才供应机制,让他们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