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10-26 15:26 原文链接: 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报告发布科研人过得好不好

   74.7%的研发人员近三年内承担过研究或开发项目,略低于2013年的76.6%;64.4%的人认为预算编制时要求过细过严;科技工作者总体平均每周工作49.7小时,比法定劳动时间多24.3%……中国科协近日发布的《第四次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全景展示了我国科技工作者群体的工作生活状况。


图片源自网络

  “中国科协从2003年起开展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每五年一次。”该项目负责人、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邓大胜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本次调查依托全国516个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站点进行,覆盖全国除港澳台以外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完成有效问卷48099份。

  科研项目管理上繁文缛节仍较多

  《报告》显示,近三年承担研究开发活动的人员比例和项目资源与同期相比有所下降。74.7%的研发人员近三年内承担过研究或开发项目,略低于2013年的76.6%。从主持项目的研发人员获得的资源看,近三年平均主持项目1.5项,经费总额平均为100.1万元,低于2013年的1.7项和138.4万元。

  同时,人均ZL数有所上升,但成果与市场脱节仍比较突出。近三年中,获得ZL的科技工作者比例为18.4%,平均2.8件,高于2013年的14.1%、2.4件,近三年从事过研发活动的科技工作者中,38.1%有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或应用于生产生活,高于2013年。

  但从科技成果转化中获得收益的科技工作者比例为51.7%,较2013年略有下降。科技工作者认为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障碍是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脱节、科技成果转化对提高科研人员收益作用不大、科技成果经济价值评估难导致供需双方难以达成交易、科技成果转化的专业服务体系不健全。

  《报告》反映出,科研经费管理不科学不合理问题依旧突出。近三年,42.4%的研发人员曾作为项目主持人申请过财政支持的研究开发项目,平均申报2.7项,申报成功1.1项,均低于2013年的6.6%、2.8项、1.3项。63.4%的科研人员认为项目预算执行时不能根据科研实际需要自主调剂、62.8%的人认为项目经费报销程序繁杂、超过一半的人认为疲于应付经费审计等新问题突显。

  “2013年调查中反映的申报周期过长、审批程序不透明、申报手续复杂问题有所好转,但是科研人员反映项目限定人员费比例过低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邓大胜说。

  此外,45.9%的科技工作者认为科技评价导向不合理问题非常突出或比较突出,与2013年相比有较大改善,反映不合理问题突出的比例下降了13.5个百分点。但论文仍是科技评价的最主要手段,93.7%发表过学术论文的科技工作者认同发表论文的主要目的是达到职称晋升要求,90.4%是为了完成各种考核要求,科教辅助人员为达到职称晋升要求而发论文的比例达到96.2%。62.1%的大学教师、44.9%的科学研究人员在各种形式的科研成果中最看重论文。

  工作满意度提升但超时工作情况加剧

  总体而言,56.6%的科技工作者对工作很满意或比较满意,高于2013年的54.9%和2008年的48.3%。

  科研人员认为科研自主权有较大提高。调查显示,6.2%的科技工作者可以完全自主决定工作的具体方式,52.3%可以基本自主决定,相比2013年来有较大提升。

  但同时,超时工作情况有所加剧。科技工作者总体平均每周工作49.7小时,比法定劳动时间多24.3%,比2008的47.3小时和2013年的48.8小时有所增加。

  值得一提的是,《报告》反映科研人员创业意愿有所提升。33.1%的科技工作者在最近三年内考虑过自己创业,其中1.9%已经开始创业,相比2013年有所提升。科技工作者反映自主创业面临的障碍或困难主要有,缺乏资金、缺乏好项目、缺乏管理经验、风险大/没有安全感等。这些困难与2013年相同。

  2016年科技工作者平均年收入为9万元

  在收入待遇和生活状况方面, 45.9%的科技工作者感觉生活非常幸福或比较幸福,比上次调查增加8.4个百分点。科技工作者对自身社会地位的评价与2008年、2013年相比也有所提高。影响科技工作者的生活幸福感的主要因素是收入低、工作忙无法照顾家庭、照顾老人有困难、空气质量差(19.1%)等。

  数据显示,科研人员心理健康问题有所减缓,在过去一个月里,5.4%的人总是或经常出现心情抑郁或情绪不好,并影响到正常工作和生活,2013年该比例为6.9%。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过去几年,科研人员收入增加但收入满意度持续下降。2016年科技工作者平均年收入为90985.5元,比2012年增长了22.7%。但科技工作者对自身收入在当地相对地位的判断呈现持续下降趋势。33.5%的科技工作者认为自身压力主要来源于经济收入。“主要原因或是收入增长率不及同期全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增幅。”邓大胜分析。


相关文章

科技加持,让灭绝生物得以“重生”

4月22日,游客钟林站在江西省武宁县澧溪镇化石广场的一尊古鱼化石雕像前愣了神:“这些古鱼萌态可掬的模样,居然跟人类这么像,它跟我们有什么关系?”这也是长期以来,科学家们思考的问题。化石就像记录着地球历......

势不可挡,ANTOP2024国产替代优秀产品奖开放申报!

       科学仪器是支撑科技进步、国力强盛的根基,国际形势的不稳定性,不论出于安全性的考虑还是发展的需求,国产化替代已成为当下......

首份全球生物基经济技术报告发布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综合开发利用生物质资源、发展生物基经济已经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和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全球生物基经济评估:为绿色未来协同推进政策、创新与可持续......

未来食品如何真正走向未来

日前,韩国延世大学的科学家们开发了一种将米粒、纳米涂层和动物细胞整合在一起的新食品成分。这类由植物和动物成分组合形成的混合食品,具有发展成为未来食品的巨大潜力。如果这一成果走向商业化,可以提供一种更实......

中国科协科技人员参与公共事务调查

科技人员参与科普、公益与技术合作等社会公共事务是科学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为了更好地了解科技人员参与公共事务方面的意愿、支撑条件和障碍因素,从而帮助有关部门制定政策措施支持科技人员更好地投身社会,我......

中国量子计算人才比亿万富翁还少!郭光灿院士发声

“我老是想不通,为什么很多年轻的理工科好苗子上了名校后就不再搞物理研究了?”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郭光灿在与《中国科学报》的“世界量子日”对话活动中,发出了这样的感慨。郭光灿院士。......

姚春梅:建强现代产业学院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高校是优势创新人才汇集地、重大原始创新策源地、科技创新成果集聚地,要发挥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关键引擎作用,......

一场科学家与未来科学家的见面会

4月20日,《少年中国科技·未来科学+》丛书正式发布。发布仪式上还举办了以“长大后的世界什么样?科学家与未来科学家的见面会”为主题的交流活动,众多科普爱好者和青少年汇聚现场、畅聊未来。《少年中国科技·......

河南开展大型科研设施与仪器资源调查工作

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科学技术厅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河南省大型科研设施与仪器资源调查及征集有关专家工作的通知各省辖市财政局、科技局,济源示范区财政金融局、工业和科技创新委,航空港区财政审计局、科技人才局,......

政校企院共建,四川省人工智能学院揭牌成立

4月11日,由政校企院四方共建的“四川省人工智能学院”正式获批成立,揭牌仪式在电子科技大学举行。据介绍,四川省人工智能学院采取“1+N”政校企院共建模式,以电子科技大学为牵头单位,四川省教育厅、经济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