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30 20:31 原文链接: 关于渗透性肾病的病因分析

  1.高渗葡萄糖

  通过静脉输注大量高渗葡萄糖,可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空泡化、核皱缩。

  2.甘露醇

  甘露醇是控制脑水肿的常用药物。当甘露醇静脉滴注速度超过其在肾脏最大排泄率时,可在细胞外液中浓集,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脱水,同时也可使肾小球滤过率明显下降。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及原有肾脏损害的老人,联合使用利尿剂和肾毒性药物是甘露醇诱导急性肾损伤的高危因素。

  3.低分子右旋糖酐

  低分子右旋糖酐广泛应用于抗凝和扩容治疗,其可在肾小管内凝集成管型堵塞肾小管,亦可进入肾间质,加重肾间质水肿。此外低分子右旋糖酐亦可作为抗原引起超敏反应或过敏性肾小球肾炎及免疫介导的急性间质性肾炎。老年、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系统血管性疾病、血管外科治疗、原有肾脏病及合用其他肾毒性药物等是低分子右旋糖酐诱导急性肾损伤的主要高危因素。

  4.羟乙基淀粉

  羟乙基淀粉常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扩容治疗。羟乙基淀粉可因连续用药在肾小管内蓄积,使肾小管处于高渗状态,引起急性肾损伤。老年、低血容量、脓毒症或败血症休克、原有肾脏疾病或肾功能不全、肾移植患者均为其引起急性肾衰竭的高危因素。

  5.碘造影剂

  不论是离子型还是非离子型碘造影剂,大剂量的使用均可因其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直接毒性作用造成肾损伤,亦可引起肾远端小管、集合管及肾小球脏层、壁层上皮细胞空泡变性,此外肾髓质缺血损伤和肾小管梗阻亦与之有关。离子型碘造影剂同钙离子和蛋白质结合可加重不良反应。碘造影剂引起急性肾衰竭的高危因素包括肾功能不全、肾病综合征、脱水、糖尿病、高血压、肝硬化、充血性心力衰竭、多发性骨髓瘤等。患者如同时存在3项以上高危因素,急性肾衰竭的发生率将明显增加,且造影剂剂量同肾衰竭发生呈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