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4-25 20:55 原文链接: 关于药物治疗儿童1型糖尿病的简介

  1、胰岛素用法

  (1)胰岛素品种:有速效、中效及长效胰岛素,将来还有口服、口腔鼻腔喷雾胰岛素及肺吸入胰岛素等。

  (2)胰岛素选用方法:速效胰岛素适用于新患者、DKA、低血糖发生后重新调节用量、手术时及对NPH或PZI过敏者;中效及长效胰岛素适用于病情稳定后,也可与速效胰岛素混合应用。

  (3)注射次数:RI每日注射2~4次,多在三餐前及睡前半小时,NPH或PZI与RI混合注射每日1~2次,可在早及晚餐前30min注射。

  (4)副作用:量大可致低血糖。应每次轮换注射部位,在四肢外侧、脐旁3cm周围及肩胛骨间,以防局部脂肪变性呈橡皮状,或脂肪萎缩呈凹陷状。用人胰岛素可避免类似副作用。少数可引起过敏,或颜面浮肿等。

  (5)具体用法:量:新患者日需要量为0.5~1U/kg,DKA每日需要量为2~3U/kg,病程久者可能需要量更大。应结合24h尿糖定量调节用量,每超过2g加1U胰岛素。具体加在何时应看每日4次尿糖定性决定,以减少尿糖加号。

  (6)胰岛素泵的应用:能每日提供胰岛素的基础量,三餐前加注临时量以控制餐后高血糖,因价格昂贵尚不能普及。

  (7)蜜月期的治疗:1A糖尿病发病后经过治疗,胰岛B细胞可得到充分休息而恢复功能,临床出现缓解,C肽暂时较前升高,时间因人而异,多为几周、几个月最多可达9个月。但是基本胰腺病损仍存在,应密切观察,及早治疗。

  (8)低高血糖现象及黎明现象的治疗:前者应减少胰岛素用量,以免胰岛素量过大引起低血糖后血糖反跳;后者可将控制晨间血糖的胰岛素加量(早上NPH及晚餐前RI)。可查夜间2~3时的血糖,以区别两者。

  (9)DKA的治疗:血糖≥16.7mmol/L时应静脉滴注RI 0.1U/(kg·h)溶于生理盐水,先计算3~4h量,然后每小时测血糖,估计每小时血糖下降3.9mmol/L。如血糖≥27.7mmol/L,可适当加大RI量至0.15~0.2U/(kg·h),以防高渗影响脑功能。当血糖下降后,应及时调整RI量,以免血糖下降太快引起脑水肿。当血糖降至13.9mmol/L时,改注5%葡萄糖盐水,RI量减至0.05U/(kg·h)。病情稳定后改为RI皮下注射,每6h

  1次。来诊时脱水严重或伴有严重酸中毒,血pH≤7.2者,应快速补液,用生理盐水20ml/kg,于20min内静脉推入,等渗碳酸氢钠(1.4%液)与生理盐水配成2∶1液静脉继续滴入。病情严重时应两根静脉同时补充电解质及胰岛素,伴有感染时尚需注射抗生素,吸氧等。早期不补钾,治疗后期可口服10%氯化钾30~40ml。一般DKA需3~7d才能恢复,如用胰岛素泵治疗多在3d内恢复,然后进入胰岛素调节治疗阶段。

  (10)低血糖治疗:病儿注射胰岛素过量,或进食过少时可出现心慌、出凉汗、饥饿、重者抽搐、昏迷等低血糖症状,可立刻口服葡萄糖水或进食,严重者静脉推注25%~50%葡萄糖20~40ml,NPH或PZI引致者应静脉滴注10%葡萄糖液。

  2、口服药物

  DKA控制后,肝肾功能正常者,可加服双胍类口服降糖药以减少胰岛素用量,甚至单用口服药即可。发病2年内病儿往往有效,多在加服后3~5d血糖下降,胰岛素可减量或改为每日注射1~2次即可。双胍类能抑制糖原异生,促进周围组织摄取及利用葡萄糖,抑制肠道吸收葡萄糖,加速葡萄糖的无氧酵解,增加胰岛素受体及其亲和力。副作用为胃肠道反应、乳酸性酸中毒。应在餐后服,定期测血乳酸,剂量宜小。苯乙双胍每次25mg,每日2~3次;或二甲双胍每次0.25g,每日2~3次。后者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