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1-10 09:06 原文链接: 刺猬家族再添新成员

刺猬家族再添新成员!9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获悉,通过研究内蒙古中部地区下中新统地层出土的化石,该所研究人员发现一个具有特殊食性的猬亚科新成员——温都苏苏尼特猬。它生活在距今约2000万年前的新近纪,能够以带壳生物为食。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历史生物学》杂志。

“温都苏苏尼特猬的属名源自模式标本产地苏尼特左旗,种名则献给了已故的苏尼特博物馆前馆长温都苏,以纪念他对推动苏尼特左旗科学文化事业发展作出的贡献。”论文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中科院古脊椎所李录博士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猬科动物是典型的杂食性机会主义者,它们的食谱包括昆虫,蠕虫、陆生软体动物和蜘蛛,甚至还有小型脊椎动物和蛋。此外,它们也进食植物的果实、种子、块根以及蘑菇。其中,毛猬亚科偏好捕食小型无脊椎动物,已经绝灭的短面猬亚科可能更倾向于捕食小型脊椎动物,而猬亚科成员则来者不拒,它们的牙齿像瑞士军刀一样兼具切割、碾压等多种功能。

通过研究温都苏苏尼特猬化石,研究人员发现,它是猬亚科新成员,同时它的牙齿迥异于其他所有猬亚科成员,具有较强的碾压能力和较弱的切割能力。“我们发现,温都苏苏尼特猬具有食壳性,能够进食带壳生物,这在食虫类动物中并不常见。我们首次提出了猬科的毛猬亚科和猬亚科具有食壳性。”李录说。

相关文章

青藏高原上发现迄今全球最早的羊蹄甲属化石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30日发布消息称,该园古生态研究组在青藏高原南部的拉孜县柳区晚古新世植物群中发现迄今全球最早的羊蹄甲属化石,为解析羊蹄甲属植物的起源及其传播路线提供了新线索。相关研究成果于......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新发现古人类顶骨化石

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科研团队应用CT扫描和3D重建等一系列新技术手段,从周口店第15地点的哺乳动物化石中识别出一块人类顶骨,是继1973年周口店第4地点发现1枚牙齿化石之后,50年......

5亿年化石可能改写脊椎动物起源

在7月6日发表于《自然-通讯》的一篇论文中,美国哈佛大学古生物学家KarmaNanglu与合著者报告说,一块保存完好的5亿年前的化石与今天一些被囊动物非常相似,即用两根虹吸管过滤水中的有机颗粒,复杂的......

粪化石研究揭示化石埋藏新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领衔的一项研究对产出于南京汤山驼子洞早更新世的粪化石进行了详细研究,揭示了这类特殊类型化石材料的全新埋藏模式,为进一步理解地质历史时期特异埋藏化石库的形成过程,特别......

古老的剑齿捕食者揭示了大灭绝事件的真相

25.2亿年前,地球经历了一次毁灭性的大灭绝,以至于它被称为"大灭绝"。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引发了灾难性的气候变化,每10个物种中就有9个永远消失,最终为恐龙的出现创造了条件。但是,大......

古鱼兄弟失散4.38亿年被发现相距不到200公里

中新网北京5月10日电(记者孙自法)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团队在江西九江武宁地区约4.38亿年前的志留纪早期地层中,最新研究发现真盔甲鱼类新属种化石并将其命名为“九江......

我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比首次超过50%

据首届电力行业科技创新大会27日消息,至一季度末,我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比首次超过50%,达到50.5%,标志着电力行业“双碳”工作取得重要进展。截至3月底,我国发电装机容量达26.2亿千瓦,位......

最新发现!我国已知最古老的淡水节肢动物

动物登陆是生命演化过程中的革命性事件之一。节肢动物作为后生动物的重要代表之一,在志留纪之前均生活在海洋环境或海陆过渡相的环境。分子生物钟证据显示,在寒武纪-奥陶纪时期节肢动物可能已脱离海洋登上陆地,甚......

超新星也可能影响地球上的生命多样性

化石记录已被广泛研究,揭示了整个地质历史中生命形式多样性的重大变化。进化生物学的一个基本问题是确定导致这些波动的过程。新的研究发现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发现:附近超新星数量的波动与过去5亿年来海洋物种的生物......

我国西北地区发现侏罗纪被子植物化石

作为当前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一个植物类群,被子植物备受植物学家关注。上百年来,植物学家们对被子植物的研究从未停止,但被子植物的起源与早期演化历史仍是植物学家面临的难解之题。众多古植物学家一直在寻找最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