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10-21 16:34 原文链接: 华人女学者《NatureMedicine》发表血液病新成果

  根据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一项最新研究报道,至少有2%的40岁以上人群和5%的70岁以上人群,在其血细胞中具有白血病和淋巴瘤相关突变。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4年10月19日的《Nature Medicine》杂志。

  该研究报道称,作为衰老过程的一部分,体细胞中的突变可随机积聚,大多数是无害的。对于一些人来说,血细胞中的基因变化,可能在引发白血病和淋巴瘤中发挥作用的基因中发展,尽管这些人并没有血癌。

  这一研究结果,以近3000名患者的血液样本为基础,并不意味着具有这些遗传突变的人,注定就会患上一种血液系统肿瘤。事实上,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白血病或淋巴瘤等血癌的发病率小于0.1%。

  本文资深作者是华盛顿大学基因组学研究所丁莉(Li Ding)博士,丁莉博士早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博士毕业于美国犹他大学,曾在斯坦福大学生物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丁莉博士曾成功领导了肺腺癌的基因组学研究,并鉴定出导致肺癌的关键基因和通路。她还与其他同事一起分析了一位白血病患者的肿瘤和皮肤基因组,这也是第一个完全测序并分析的癌症基因组。丁莉博士2014年入选汤森路透评选的全世界17位最具影响力的科学家之一。此前,汤森路透公布的2012年度最热门科学家中,丁莉博士就榜上有名。相关论文:Nature子刊:20%的卵巢癌患者具有遗传倾向。

  丁博士指出:“但是很明显,许多70岁以上的人具有这些突变。这项研究的力量在于,我们筛选了大量的参与者。我们还不知道,具有其中一个突变,是否就会引起高于正常血癌患病的风险。还需要开展更多的研究,来更好的理解这些风险。”

  研究人员分析了The Cancer Genome Atlas项目参与者的血液样本,这是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国家癌症研究所和国家人力基因组研究所资助的一个巨大项目。研究工作包括编目20多种癌症相关的遗传错误。

  其血液样本用于当前研究分析的患者,已经被诊断患有癌症,但是并不知道是否患有白血病、淋巴瘤或血液病。他们确诊时的年龄从10岁到90岁不等,在开始癌症治疗之前,捐献其血液和肿瘤样本。因此,研究人员确定的任何突变,不会与化疗或放射治疗有关,这些疗法可破坏细胞的DNA。

  研究人员,包括基因组研究所科学家Mingchao Xie、Charles Lu和Jiayin Wang博士,将注意力集中在出现在同一患者血液中、但并不存在于肿瘤样本中的突变。血液中的这些基因变化,将会与发展为血细胞的干细胞中的变化有关,而不是同一患者的肿瘤。

  他们仔细研究了556个已知癌基因。在341名40到49岁之间的患者当中,少于1%的人在19个白血病或淋巴瘤相关基因中具有突变。但是,在475名70到79岁的人当中,有超过5%的人在这些基因中发生了突变。在132名80到89岁的人中,有6%以上的人具有这些基因突变。

  研究人员指出,19个基因中的9个基因出现反复突变,这是一个指标,表明这种变化可驱动或启动具有这些突变的细胞发生扩增。

  研究人员称,这种细胞扩增显然并不是白血病或淋巴瘤。在一小部分患者当中,它可能是血液癌症的一个前兆,但是这项研究的目的,并不是用来预测患上这些疾病的未来风险。

  目前的研究可能低估了白血病和淋巴瘤基因突变携带者的比例,因为研究人员只能识别小的突变,而不是大的结构变化、或遗传物质块的插入和缺失。

  不过,通过基因测试来探讨“具有白血病和淋巴瘤突变”是否可作为血癌风险的一种预测手段,还为时过早。

  本文共同作者、白血病科学家Timothy Ley指出:“我们不希望任何人认为他们应该筛查这些突变,以了解他们患白血病或淋巴瘤的风险。了解这些基因突变如何增加一个人的血癌患病风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这个时候进行遗传检测是没有任何好处的。”

  如果研究人员能够在数以万计的患者中重复研究,并随时间跟踪突变的发展,他们就可以更精确地确定发展白血病和淋巴瘤的单个突变或组合突变的风险。丁莉博士说,这一研究是很有趣的,但是还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完成,并且需要大量的财力资源。

相关文章

《自然》连发3项研究:锻炼有益身体分子证据揭示

科技日报北京5月5日电 (记者张梦然)锻炼对身体有益似乎已是公认常识,但这其实是一个笼统的认知,人们对其分子层面的奥秘还不甚了解。不清楚这一过程,会影响人们对锻炼强度、类型以及相应疾病和健康......

人工智能设计的基因编辑工具来了

在不断探索以前未知的CRISPR基因编辑系统的过程中,研究人员从温泉、泥炭沼泽、粪便甚至酸奶中搜寻各种微生物。现在,由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进步,他们可能只需按一下按钮就可以设计出这些系统。据《自然》报道......

科学家发现50个肾癌相关新基因区

科技日报讯 (记者刘霞)在对癌症遗传易感性开展的一项新研究中,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下属国家癌症研究所科学家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确定了50个与肾癌发病风险相关的新区域。这一成果有助推进对癌......

科学家首次发现线粒体基因编码第14个蛋白质

5月3日,《细胞—代谢》(CellMetabolism)刊发了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刘兴国团队与合作者最新研究成果。他们改写了教科书中“线粒体基因组编码13个蛋白”的论断,首次发现线......

决定“社牛”还是“社恐”的基因或找到

科技日报讯 (记者张梦然)现在人们常说的“社恐”,其特征是会尽力回避处身公共场所或与人打交道;而“社牛”则与之恰恰相反。《自然·通讯》最新发表的一篇论文描述了果蝇体内一种调节社交网络结构的基......

新研究丰富酵母基因表达调控提升产物合成效率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黄明涛团队对酿酒酵母中的未折叠蛋白响应元件(UPRE)进行了改造,并应用于基因表达的动态调控。相关成果于4月30日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以“创制UPRE......

青光眼基因治疗有望实现“单次给药,长效降压”

近日,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教授张秀兰团队与剑桥大学教授PatrickYu-WaiMan合作,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靶向敲除碳酸酐酶2(Car2)基因,在小鼠模型上单次给药获得持续降低眼......

新基因在藤壶适应底栖固着生活中的作用机制获揭示

近日,厦门大学教授柯才焕、冯丹青团队和副教授张原野团队等合作,在海洋生物基因组学和污损生物附着研究领域取得最新进展,相关成果发表于《自然-遗传学》。该研究分析了代表性海洋污损生物藤壶附着和壳形成过程,......

新基因疗法或能减缓“渐冻症”病程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据瑞典于默奥大学官网27日报道,一种美国研发的反义寡核苷酸(ASO)药物Toferson显著减缓了一名ALS患者的疾病进程。服药4年后,该患者仍可爬楼梯、......

麻栗坡兜兰简单重复序列表达调控关键基序获揭示

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王艇团队、福建农林大学教授刘仲健团队和中山大学教授苏应娟团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等项目的资助下,基于统计基因组学分析揭示了麻栗坡兜兰简单重复序列的表达调控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