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减少化石燃料燃烧和提升生态系统固碳能力对于减缓气候变化至关重要。森林生态系统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固碳水平最高,因而森林被认为是封存大气碳和逆转或减缓当前全球变暖趋势的有效方法。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是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的乡土树种。在过去,广东和广西的林业部门建立了红锥人工林作为恢复该地区植被的主要造林策略。然而,尚不清楚红锥人工林生态系统固碳能力是如何随着森林年龄的增长而变化的,当前对我国南方红锥人工林长期固碳能力的相关研究颇为有限。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鼎湖山站博士研究生李旭和博士后Luis Carlos Ramos Aguila在研究员刘菊秀的指导下,依托广东省龙眼洞林场,测量红锥人工林6、10、15、25和34年林龄的乔木层、林下植被层、凋落物层和土壤层碳储量,发现乔木层、林下植被层、凋落物层、土壤层和红锥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随林龄稳步增加。6、10、15、25和34年林龄的红锥人工林乔木层碳储量分别为29.17、56.18、85.60、132.19和157.79Mg ha-1;生态系统总碳库分别为68.11、106.11、136.13、187.34和226.14Mg ha-1。从6年到34年林龄的红锥人工林乔木层碳储量增加了440%,而生态系统碳储量增加了232%。同时,6-10、10-15、15-25和25-34年林龄间隔的固碳速率分别为675.28、588.35、465.98和284.39g m2 year-1。研究表明,尽管红锥人工林随林龄的固碳速率降低,但活生物量碳和土壤碳仍在继续积累。该研究揭示了红锥人工林植物和土壤随林龄的固碳潜力,为华南地区人工林恢复和固碳能力评估提供了参考依据。

近期,相关研究成果以Carbon storage capacity of Castanopsis hystrix plantations at different stand–ages in South China为题,发表在《整体环境科学》(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等的支持。


相关文章

华南植物园揭示红锥人工林随林龄固碳速率和碳储量变化规律

全球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减少化石燃料燃烧和提升生态系统固碳能力对于减缓气候变化至关重要。森林生态系统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固碳水平最高,因而森林被认为是封存大气碳和逆转或减缓当前全球变暖趋势的有效方法。红锥......

华南植物园揭示红锥人工林随林龄固碳速率和碳储量变化规律

全球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减少化石燃料燃烧和提升生态系统固碳能力对于减缓气候变化至关重要。森林生态系统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固碳水平最高,因而森林被认为是封存大气碳和逆转或减缓当前全球变暖趋势的有效方法。红锥......

树种丰富度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库,对全球碳平衡有着重要影响。包括瑞士苏黎世大学在内的研究团队在《英国皇家学会学报B》上发表文章称,他们测量了27个亚热带森林林分(指内部特征大体一致而与邻近地段有明......

粮农组织发布最新全球土壤碳储量图

12月5日是“世界土壤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当天发布了迄今最全面的全球土壤碳储量图,强调保护和增加土壤碳储量对于粮食生产和减缓气候变化至关重要。粮农组织副总干事玛丽亚·海伦娜·塞梅多在粮农组织罗马总部表......

退耕还林(草)工程提高土壤碳汇能力

中科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博士研究生邓蕾与导师上官周平研究员日前发现,总体上来说,大尺度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将会显著提高我国土壤碳汇能力。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全球生物变化》。我国于1999年启动了......

地化所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储量估算获得新认识

中国由于疆域广阔、气候多样、生态系统类型复杂以及长期人类活动干扰等特点成为全球碳循环研究的重要区域,众多科研人员已经利用植被和土壤的清查资料以及模型模拟,研究估算了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储量,但不同方法......

古湖沼技术的新应用:估算湖泊碳储量

董旭辉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选择了16个典型湖泊,利用古湖沼技术展开自19世纪50年代以来的碳埋藏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碳埋藏量随着湖泊面积的增大呈对数递减趋势,浅水湖群埋藏效率为同流域......

“橡胶林固碳增汇实验示范”2012年度研讨会召开

11月2日,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性子课题“橡胶林固碳增汇实验示范”2012年度研讨会在景洪市云南省热带作物研究所召开。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云南省热带作物研究所、云南省林科院热带林业研究所以及云南景泰绿色......

新疆生地所城市化过程对区域碳循环的影响研究取得新进展

城市化是20世纪到21世纪全球最重要的土地利用变化过程之一,显著地影响了包括碳循环在内的全球地化循环。然而,在迄今为止的区域和全球尺度的环境变化和碳平衡研究中,城市化过程产生的效应很少被考虑到。这一方......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碳循环观测系统布设完成

多年冻土区碳循环野外观测系统分布图为深入研究青藏高原高多年冻土有机碳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反馈,由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主持的《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北半球冰冻圈变化及其对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