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05-10 13:16 原文链接: 单基因置换有助于禽流感病毒转换宿主

  一篇在线发表于今天《科学》杂志的论文中,研究人员报告,一个危险的禽流感病毒株采纳一种人流感病毒株的单一基因,使其能容易地在豚鼠之间传播。科学家们认为,到目前为止,虽然H5N1毒株还未感染很多人,但其可能存在着引发大流行的实质性风险。

  该论文是所谓获得性功能研究的又一个例子,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领域,其中,研究人员以有意操控病毒的方式,致使病毒更具危险性。流感科学家认为,这样的研究对更好地估测流感大流行的风险是必要的——在这一情况中的H5N1,自2003年以来,已在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家禽和野生鸟类中引发了非常严重的疫情。也有600多人被感染——其中,超过一半感染的人死亡。不过,几乎所有的病例,他们的感染是由于与病禽接触所引起。H5N1不能有效地人传人。如果它形成了人传人的传播方式,科学家们表示这种流感的大流行将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去年,由流感科学家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河冈义裕(Yoshihiro Kawaoka)在《自然》杂志和荷兰鹿特丹伊斯拉谟斯医学中心的罗恩·佛希尔(Ron Fouchier)在《科学》杂志发表的两篇有争议的论文,表明H5N1中的几个突变,足以使其通过咳嗽和喷嚏,在最广泛使用的流感动物模型雪貂之间传播。研究人员对这种结果的解释,作为一种标志的相同突变,可能引起这种病毒株流感的大流行。大多数的改变是在血凝素中,血凝素是该病毒的一种表面蛋白,他们使这种蛋白更好地适合于病毒进入细胞处的人类受体。由于美国国家生物科学安全咨询委员会建议,反对这两篇论文的全文发表而推迟了出版;该委员会后来又改变了原先的意见,这两篇论文才得以发表。

  中国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的陈化兰(Chen Hualan)采取了不同的研究路径。她不是专注于血凝素基因的突变,而是要知道H5N1是否可能通过从2009年首次全球迅速传播的H1N1人流感病毒株中采纳完整的基因而成为大流行的病毒,流感病毒基因组由8个基因片段组成,毒株之间能容易地发生交换;例如当一个人或动物感染两个毒株时,这种交换就可能发生。

  陈的团队在这项研究中,创建了127个杂合株即重组株病毒,在这些重组H5N1毒株中,各含有来自H1N1的1-7个之间不等的基因片段。然后,他们对基于小鼠测试致病性最强的杂合病毒是否会在豚鼠之间传播作了评估,测试用的豚鼠互不直接接触,但被安置在相邻的笼子里,用一种通常的试验设置来测试病毒是否能通过空气中的呼吸道飞沫传播。令他们惊奇的是,为H5N1引入H1N1的聚合酶基因或所谓的非结构蛋白基因,就足以导致病毒的空气传播。其他的几个H1N1的基因,如果单独加以引入的话,就没有这种传播能力。

  3月份,佛希尔团队发表了类似重组实验的结果,不过他们所用的动物是雪貂。在雪貂中,把H5N1和H1N1之间打乱混合在一起,未能创建出有些比较令人欣慰的空气传播结果。伦敦帝国学院的流感研究人员温迪·巴克利(Wendy Barclay),她不是这两个研究团队的成员,她说:“现在问题是,豚鼠模型和雪貂模型相比如何来评估,是哪一个模型能告诉我们关于人类的这种情况。” 河冈说:“我不认为有谁知道什么是最好的模型。”佛希尔表示,他和河冈确认,如果一种病毒在与受体结合中不能再经历改变,它就不可能成为大流行的病毒。陈也认为,这些改变可能是需要的,不过其他的基因可能会提供很大的帮助。她说:“由于多个病毒基因片段之间的协同作用,可导致流感病毒的高效传播。”

  陈说,她也想过在雪貂中研究这些重组病毒,但这没有可能,因为她参加的研究人员团队,对佛希尔及河冈两篇论文存在高度争议时,在2012年1月宣布参加全球暂停H5N1传播性研究的活动。陈说,当宣布开始停止这种研究时,目前这篇论文的实验刚好已经完成。今年的1月,这种研究的暂停已经结束。巴克利说,她期望进行更多可有助于搞清楚H5N1究竟需要什么成分,才能成为大流行病毒的功能性研究。

  但是,位于新泽西州皮斯卡塔韦市的罗格斯大学的微生物学家理查德·埃布赖特(Richard Ebright)说,扩大这种系列研究是有风险的。他注意到佛希尔和河冈研究支持者们的表示,支持者们认为佛希尔及河冈的研究是重要的,因为他们第一次证明H5N1可在哺乳动物之间传播。埃布赖特在一份电子邮件中写道:“这种说法,即使人们接受,而我却不接受——对确认同一个观点,而没有提供理论依据的这种第3个、第4个、第5个以及n个研究项目。“

  巴黎巴斯德研究所的病毒学家西蒙·威恩-霍布森(Simon Wain-Hobson)说,这项新研究,虽然是高质量的,但这是“非常危险的工作。”他接着说:“人们想知道,为什么它会被《科学》所发表。”

相关文章

宠物克隆:“复活”一只宠物的代价,是无数只动物被虐杀

宠物克隆原理看上去很简单,取一块原本宠物的皮肤,在皮肤细胞里提取细胞核;从其它动物体内取一个卵细胞,去掉它的细胞核;再把新卵细胞植入到另一动物体内,直到孕育出一个新生命。取卵的过程是无比痛苦的,他们会......

独特人类基因进化是平衡行为

人类和黑猩猩的DNA仅百分之一不同。人类加速区域(HAR)是基因组的一部分,美国研究人员分析了数以千计的人类和黑猩猩HAR,发现人类进化过程中积累的许多变化具有相反的影响。研究结果近日发表在《神经元》......

特定基因突变促进心血管疾病发展

据发表在《自然·心血管研究》上的一项新研究,西班牙卡洛斯三世国家心血管研究中心(CNIC)的一个研究小组与美国研究机构合作,已经证明编码蛋白p53基因的获得性突变,将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发展......

基因揭示这些西伯利亚人具有高流动性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青年研究员王轲和德国图宾根大学古生物学教授CosimoPosth等合作,报告了7500年前10个古人类的基因组数据,填补了早期从北亚穿越白令海峡迁徙到北美的人类古基因组数据的空白,......

中科院武汉植物园报道桃果实糖积累的机制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492674.shtm果实糖分积累是园艺作物尤其果树的重要农艺性状。糖分决定果实的风味口感和营养品质,并可......

科学家找到对抗甘薯小象甲的基因“武器”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你吃着甜甜的甘薯时,突然就咬到发苦的地方,特别令人恼火。“发苦是因为甘薯被甘薯小象甲咬过。”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侯兴亮介绍,“一方面是因为甘薯小象甲在甘薯里钻来钻去,留下......

科研人员发现新的健康衰老调控基因

记者3日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悉,该所科研人员牵头发现一个新的健康衰老调控基因ATF7,该基因可通过延缓细胞衰老和降低老年个体的炎症水平,从而促进健康长寿。据介绍,慢性低度炎症是衰老的主要特征之......

组学大数据“秒懂”功能基因的朋友圈

 玉米实验田。受访者供图经典的遗传学手段克隆并解析了一批重要的功能基因。然而,在功能基因组提出二十几年之后的今天,水稻和玉米中克隆的功能基因仍不足其所有基因的10%,已克隆基因的新功能还不断......

人类染色体竟“凭空出现”155个新基因?

据报道,来自希腊亚历山大弗莱明生物医学科学研究中心(BSRCFleming)和爱尔兰都柏林圣三一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在《细胞报告》杂志上的最新研究声称,他们在人类的基因组中鉴定出了155个来自DNA非编......

基于深度学习的全基因组选择新方法诞生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三亚南繁研究院大数据智能设计育种创新团队联合多家单位提出利用植物海量多组学数据进行全基因组预测的深度学习方法,可以实现育种大数据的高效整合与利用,将助力深度学习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