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5-21 10:34 原文链接: “吃草莓致癌”不靠谱

   4月,一则有关“草莓被检出含有乙草胺,可能会致癌”的报道,让消费者对草莓望而却步,也严重影响了不少地区的草莓产业。5月13日,北京市网信办、市科协以及昌平区农业服务中心等多部门联合辟谣:草莓种植不会用到乙草胺,“吃草莓致癌”说法不靠谱。那么,乙草胺是什么?为什么媒体检测就超标了,而政府权威机构检测却没有呢?再出现类似事件,消费者应该如何辨别传言真假?请关注本期报道。

  报道称草莓检出乙草胺

  4月26日,有媒体记者随机在北京几个农贸市场和超市购买了8份草莓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发现,草莓中的农药乙草胺超标,最高残留量是0.367毫/每千克,超标了7倍多,而乙草胺被列为B2类致癌物,长期大量使用会致癌。

  4月30日,北京市食安委发布消息,在北京市开展的全范围抽检中,抽取的175个样本均未检出乙草胺。江苏、湖南、陕西等地也相继对当地草莓进行了抽检,结果均显示无乙草胺残留。

  草莓检出乙草胺存疑点

  乙草胺是一种常用的除草剂,最早由美国发明,很多国家都在用。相比美国的标准,我国对乙草胺的使用规定更严格,只允许在糙米、玉米、大豆、花生和油菜籽中使用,残留量限定也更低。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和美国对乙草胺的使用范围规定都不包括草莓。

  该报道中草莓检出乙草胺超标存在一些疑点:第一,乙草胺是一种芽前封闭除草剂,一般在作物出芽前使用,而且乙草胺的降解期很短,一般也就几天,到草莓成熟一般不会有很高残留;第二,乙草胺对草莓的苗也有一定的伤害,如果用太多,也会杀死草莓苗,农民在种植过程中几乎不会使用太大剂量;第三,现在草莓的种植大多数都是地面覆膜的,主要是怕草莓触地以后发生霉变,降低品质和产量。覆膜的另一个效果就是抑制杂草生长。基本上,膜下的杂草是无法生长的,因此也不需要用到除草剂。

  乙草胺真的致癌吗?

  乙草胺的大鼠经口急性半数致死量(LD50)是2.148克/千克体重,和食盐(约3克/千克体重)几乎是一个水平。即使是按照检测的最高值(0.367毫克/千克),要积累让体重60千克的成年人体内达到LD50剂量的乙草胺,需要351.2吨草莓。所以,在“撑死”之前,我们基本不可能因为摄入的乙草胺而产生急性中毒。

  那么,如果长期摄入,是否会有慢性毒性呢?该报道中称乙草胺是B2类致癌物,长期吃会致癌。事实上,乙草胺的B2分级是美国环保部EPA以前使用的标准,现在乙草胺的分级是“有致癌可能的暗示,但没有充分的研究证明”。而癌症研究的权威机构IARC(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和美国NTP(国家毒物学研究项目)都没有将乙草胺列到可能的致癌物清单中。

  媒体检测须加强科学性

  近几年,媒体进行调查抽检的新闻越来越多,如马桶水菌落总数超标、食用冰菌落总数超标、鸭血中检出猪血成分……事实上,食品检测是一件科学的事情,有较高的技术要求,只看检测结果却没有科学的解读,很容易误导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产生歪曲和错误认识。

  在这次检测中,记者只是随机在北京的几个农贸市场、超市等选择了8份草莓样品。做过样品分析的人都知道,这样的结果完全不具有统计学的代表性,并不能反映所有草莓的情况。

  很多人看到数据超标就会很恐慌,其实,数据解读比数据本身更重要。即使有科学的检测方法和流程,食品安全检测,尤其是媒体及个人的“自检”行为,还需要一定的审议流程,即对检测的数据有科学解读。比如,欧洲马肉风波中,爱尔兰食品安全局率先在一次常规检测中发现了有些牛肉中含有马肉成分,但他们没有立即公布结果,而是先请德国同行审核鉴定无误后才向社会公布,保证了检测结果的可靠性,也避免引起公众的恐慌。

  因此,媒体在进行食品安全检测报道时,最好能请到权威机构或部门的专业人士进行科学解读,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如果没有审议,甚至试验设计和检测本身都出了问题,这样的做法只会造成不必要的恐慌,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也将大打折扣。

  事件结束更需深入反思

  通过以上的分析,基本可以认为,此次媒体曝光的检测结果极有可能是操作失误造成的。“草莓致癌”事件虽然到此为止,但我们还应该进行深刻反思:

  首先,媒体有舆论监督权,但缺乏约束,以致随意发布信息,对消费者、社会造成恐慌,对草莓种植农民造成了极大损失。现在,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对个人发布食品安全信息已经有约束,希望在实施条例中对媒体发布食品安全检测信息、食品安全信息也立法进行约束。

  其次,一些检验机构缺乏基本宣传素养。作为专业机构,可以请同行评议,对结果进行解读,而不是直接由媒体曝光。专业检测机构应该对自己的检测结果负责,避免被媒体拿去炒作。

  第三,草莓既是大众喜爱的水果,又是季节性很强的水果,果农辛辛苦苦大半年,好不容易开始收获了,却很可能被一篇不实报道打击得血本无归。建议建立一些行业组织,如草莓联合体、草莓协会这样的组织,在遇到不实报道的情况下与科学家联合进行反击,既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又保护果农的利益。相比大企业,果农没有应急公关的资源,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科学家应理直气壮地为他们撑腰,保护他们的利益。

相关文章

检验检测行业的工匠精神

——测试装备分会走访调研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食品化妆品质检所2023年3月23日,中国检验检测学会测试装备分会高级顾问刘长宽、秘书长邢志、副秘书长吴轶一行走访调研了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

“夜光”蛋白能快速分析检测病毒

尽管针对病毒感染的高度敏感诊断测试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其仍需要复杂的技术来准备样本或解释结果,这使得它们在医疗资源稀缺地区的推广变得不切实际。发表在15日《ACS中心科学》杂志上的一种灵敏的方法,可在短......

华仪宁创提供中药内违禁西药添加的快速检测服务

随着人们健康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养生保健成为社会热门话题。中药制剂具有治疗和调理的双重功效且不良反应小,因而在中医药材产品市场中呈现出异常火爆销量。由于中药疗法起效慢,不少违法人员在利益的驱动下擅自在......

第五批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名单公布!这75家入围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通告,公布第五批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共涉及120家单位。其中,试验检测类平台共有75家单位上榜,大部分为检测机构。详情如下: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通告,公布第五批产业技......

346万元!郑州大学采购液相质谱联用仪和微孔板检测仪

近日,郑州大学化学学院发布《郑州大学化学学院液相高分辨质谱联用仪和多模式微孔板检测仪及配件采购项目》通知,花费346万元采购液相高分辨质谱联用仪和多模式微孔板检测仪及配件。详情信息如下:一、合同编号:......

目前我国大型科研仪器七成以上靠进口,要打好攻坚战

全球科学仪器市场规模不断提升,根据SDI预测,2026年规模可达1020亿美元,较2021年增长48%。当前,我国科学仪器仍主要依赖海外品牌,大型科研仪器七成以上为进口产品,国产化率较低。此前,教育部......

重磅|我国主持的首项ISO超声检测国际标准正式发布

2023年2月22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无损检测机械手超声检测系统通用要求》(ISO24647:2023),这是由我国主持制定的首项ISO超声检测领域国际标准,标志着中国超声检测标准国际化......

七部门:2025年建成智能检测装备体系,100个检测装备应用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印发《智能检测装备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其中提出,到2025年,智能检测技术基本满足用户领域制造工艺需求,核心零部件、专用软件和整机装备供给能力显著提升,重......

农产品相关检测内容和检测标准

检测范围:蔬菜、水果、粮食作物小麦、小麦粉、大米、挂面、其他粮食加工品(谷物加工品(分装)、谷物碾磨加工品(分装)、谷物粉类制成品)检测项目:理化指标:颜色、气味、pH值、纯度、澄清度、含量均匀度、杂......

新型电子皮肤可实时检测生理信号

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新型电子皮肤系统除了具有优异的柔性、透明性和电化学性能以及高灵敏度之外,充电后,它还可模仿人类皮肤感知功能,贴敷于人体皮肤实现对脉搏、吞咽、肢体运动等微弱生理信号和大范围肢体运动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