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06-14 10:50 原文链接: 嗜热细菌或可解开高等生物早期进化谜团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生存在日本温泉中的一种嗜热细菌或许可解开高等复杂生物体早期进化的谜团,并可能成为21世纪生物燃料生产的关键。相关研究报告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生物学》(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 Biology)杂志上。

  分子生物学教授艾伦·兰博维兹介绍说,内含子是进化过程中的一种神秘元素。直到20世纪70年代,各界都普遍认为所有生物体内的基因都是连续的,其由此能组成一个连续的RNA(核糖核酸),并可被翻译成连续的蛋白质。然而,包括人类在内的大多数高等真核生物并未遵循上述猜想。反之,高等生物大部分的基因都是不连续的,其由DNA(脱氧核糖核酸)编码区域组成,中间则由内含子隔开。

  为了更好地了解内含子的早期历史,科研人员将此次的研究的重点放在细菌上,因为他们相信细菌是内含子进化的源头。作为唯一已知的增殖原理与高等生物十分相似的细菌,科学家对细长聚球藻(藻青菌的一种)着重进行了研究。

  生物化学家格奥尔格·摩尔表示:“我们并不能回溯至10亿多年前去观察早期真核生物中的内含子是怎样增值的,但我们能够探究允许内含子在这些生物中增殖的机理,并尝试推断它们在真核生物中进化的过程。”

  在对机理的研究过程中,科学家认定高温在内含子的增殖过程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如嗜热细菌所处的温泉,就可解开基因组中的DNA链,使内含子能够更轻易地嵌入基因组中。

  兰博维兹表示,由于地球在十多亿年前正处于高温环境,且是早期真核生物出现的时段,因此DNA解链的证据对于设想早期真核生物如何增殖来说具有相当意义。这些生物最初或许只含有小部分内含子,但随着时间推移,高温可促使内含子快速地增殖。

  而对于细长聚球藻中的内含子进行探索,或许也可为利用嗜热细菌来提升生物燃料效能的研究者提供意外的帮助。嗜热细菌十分善于将纤维素转化为乙醇,但其在基因操控领域却十分棘手。而嗜热内含子的发现,可快速解决这一难题,科学家可借助Ⅱ型内含子进行基因标靶。研究人员目前已经开始探究能否从基因角度设计嗜热细菌,以试图增加纤维素生物燃料的产量。

  

相关文章

七年磨剑,揭示非洲人群演化历程与适应性进化

现代人类起源于非洲,相比于其他大陆,现代人类在非洲居住时间最长,并且在迁徙,融合和对环境适应性进化过程中形成了超过3000个民族和2100种语言。目前非洲人群不仅具有世界上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和表型多样......

从“抗抗生素”到“灭绝疗法”,进化思维如何改变医学?

“进化”一词似乎只有在谈论历史长河时才出现,但实际上,它每天都在影响着人们的健康。举例来说,抗生素耐药性的演变,其实就属于进化范畴的问题,而肥胖等现代健康问题的增加,也可追溯到进化原理。发表在最新一期......

你,还在进化

近700万年前,现代人类从黑猩猩祖先进化中分离出来,但今天人们仍在继续进化。在人类谱系中,已经有155个新基因被鉴定出来,这是由人类DNA的微小部分自发产生的。这些新基因中的一些可以追溯到哺乳动物的古......

被其他霸主欺负亿万年的感觉,人类不会懂

提到鲨鱼,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海中霸主,拥有惊人力量和尖锐牙齿的恐怖存在,但是人们不知道的是,鲨鱼在整个进化过程中是十分悲惨的。从4亿年前诞生开始,就一直忍受各种生物的欺压,当了整整上亿年的千年老二之......

新发现155个基因表明人类仍在不断进化

从近700万年前的黑猩猩祖先进化而来的现代人类仍在继续进化。据20日发表在《细胞报告》杂志上的新研究介绍,科学家已经在人类谱系中发现了155个新基因,这些基因是从人类DNA的微小片段自发产生的。这些新......

教科书出错了?大脑进化认知被推翻

根据一项新的研究,一种完整保存了神经系统的微小海洋生物的化石解决了一个世纪以来关于大脑如何在节肢动物中进化的争论,节肢动物是动物王国中物种最丰富的群体。一项新的研究提供了对Cardiodictyonc......

凤蝶的五彩斑斓或源于基因快速进化

科技日报记者赵汉斌蝴蝶因其丰富的色彩和形态等多样性,长期以来是昆虫生态与进化研究的重要主题。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进化基因组学与基因起源学科组在蝴蝶颜色进化方面取得新进展,为了解凤蝶色素的起源......

最新研究:物种进化得越好合作能力越强

记者17日从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获悉,该中心的王佐仁研究组的最新研究发现:进化程度越高的物种,合作能力越强。相关研究论文《哺乳动物合作行为的演化及其神经表征》于北京时间16日23时在......

我国科学家发现中纬度地区或是松柏类进化博物馆

在北半球,松柏类的大部分物种分布于中纬度山地,形成该独特分布的机制是什么?5月9日,记者从中科院植物所获悉,来自该所的研究人员发现,约90%的现存松属物种在中新世分化形成,松属中纬度地区物种的分化时间......

我国研究团队揭开大豆开花和高产背后的微观世界

孔凡江回国从事大豆研究10年了,依然深感大豆事业任重道远。“与大豆主产国相比,我国大豆单产较低,关键技术仍待突破。提高产量是当前我们大豆研究工作者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广州大学分子遗传与进化创新研究中心......